网络扶智助力苏区国贫县教育大突围

2020-12-28 02:26廖肇银曾寅
江西教育A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宁都县课表突围

廖肇银 曾寅

宁都县是赣南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2020年4月26日,宁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作为“十大扶贫工程”之一的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宁都县把教育扶贫工作放在全县脱贫攻坚大局中去谋划,切实增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先后启动了教育硬件建设大投入、软件建设大提升计划,实施了改扩学校、增加学位和配齐设备、补充教师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控辍保学全劝全返目标。

贫困地区教育的贫困,“贫”在信息不畅,“贫”在优质资源缺乏。宁都县引进中央网信办双百精准扶贫项目企业之一的沪江教育“互加计划”(以下简称“互+”),畅通了信息渠道,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挖掘出了外部输血激活内部造血的潜力,形成了誉满省内外的“网络扶智宁都模式”,勇闯出了一条“互+”助力苏区国贫县教育大突围之路。

“贫困”学校脱贫逆袭大突围

宁都县有义务教育学校265所,其中乡村学校246所,占比92.8%。这些学校大部分地处边远山区,交通差,规模小,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以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居多,是信息不畅通、资源匮乏的“贫困”学校。

“教育脱贫的攻坚点在农村,突破点在这些‘贫困学校。师资薄弱、课程开不齐导致山区学生无法接受全面、优质的教育,这给教育脱贫攻坚、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早在2015年,宁都县教科体局局长温英俊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6年11月29日,机会来了,机会给了有准备的人。

这天,全国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宁都县召开。宁都县抢抓机遇,成为国贫县里网络扶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上“互+”签约落户宁都县。

“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用一台电脑、一块屏幕、一根网线,将贫困山区的学校、师生转眼间就联通世界,给宁都送来了乡村教育突围的东风。宁都县以较小的投入,先在1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设点试行,不到半年,这股劲风就吹遍了全县220所乡村小学,6万余名学生同步参与,全县乡村学校整体步入“网络时代”。

2018年3月5日,“全国‘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开学典礼”主会场设在宁都县小布镇徐会小学,这所距县城60余公里、只有8名学生名不见经传的“麻雀学校”,一夜之间成了全国“互+”网红,这8名“小布娃娃”成了家喻户晓的“小明星”,记录“小布娃娃”精彩故事的美篇传遍了大江南北。

从这天起,宁都县乡村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了三张课表——班级课表、校级课表和有28节课的“互+”大课表,包括中小幼学科、语言、音乐、美术、国学、自然、科学、人文、绘本阅读等核心素养课程,各校各班结合实际,采取“3+X”模式选课后纳入学校课表。乡村教育已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变成了“互+N”的多元化教学格局。

课堂变了,课表变了,每天的课程不再只有语文、数学课,增加了夏加尔美术课、阳光音乐课、韵律舞蹈课、彩虹花晨读课。吴正兴是徐会小学建档立卡贫困生,家距学校有六七里路,是一名常找理由的“逃课生”。但一个冬天的清晨,天未透亮,校长陈权一眼就发现了校门外的他。“为什么来这么早?”他说不能“塌掉”彩虹花晨读课。吴正兴的转变让陈权一阵惊喜,在这里,悦读、书画、音乐、理财都是山里孩子不曾想过的,却这么真实地来到他们身边,像磁铁般吸引着孩子。

地处偏远的田头镇迳头小学,是一所只有一、二两个年级10名学生的复式教学点,温丽婷是唯一的老师。她告诉记者:“尽管学校离镇上较远,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到镇上读书了,留在这里的都是家庭困难的建档立卡生。自从有了‘互+后,虽然只有我一名教师,但按课表开齐了课,孩子的兴趣更广了,再没一个孩子向外转学、辍学,适龄孩子100%入学。”二年级的廖伟婷,小时候被开水烫伤后背,外人问她一句话都会哭的人。“看到婷婷的画经常被老师贴在黑板上,她跟同学、老师在一起很开心,我们很放心。”廖伟婷的家长说。这个濒临撤销的教学点,因孩子的回流、家长的认可,孩子的歡笑声、琅琅读书声又飘荡在校园里。

梅江镇志坑小学位于县城北郊4公里,地处城乡接合部。农村孩子胆小、怕生的特点在留守儿童宋智健身上非常明显。但他在上了第一节“互+”后,就像着了迷似的,学得特别专注。一年之后,他从一个绘画小白到熟练运用色彩、技巧,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跟着踩着节奏唱唱跳跳……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一路攀升,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2019年,他同助教老师一起活跃在“互+”组织的南京研学活动上。“孩子的表现,我很满意。持之以恒下去,他的未来一定会好。”谈起宋智健,做木工的父亲兴奋不已。2016年前,学校曾因学生的日渐“流失”被列入“撤并”名单。“互+”开始以来,因为“互+”,这里的师生轮流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学习交流,带去的是一件件作品、一份份自信,带回的是一张张奖状、一张张笑脸。校长杨莹抑不住内心的自豪说:“因为‘互+,学校复活了。”

“早在几年前,教学点学生人数是越来越少,有些教学点已被列入撤并计划。但近几年,像徐会、迳头、志坑等小学学生逐步回流、人数增加,学校才保留到现在。‘互+打破了空间壁垒,打通了全县乡村学校走出‘贫困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教育出现了新气象,让这些濒临撤并的‘贫困学校起死回生,焕发新的活力、魅力。”陪同采访的县教科体局办公室负责人说。

截至发稿,“互+”在宁都县220所乡村学校开课3.84万校次、5.1万班次、近130万人次学生受益,习总书记嘱咐的“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在宁都变成了现实。

“贫困”教师“名师级”成长大突围

教师是“贫困”学校脱贫的主力军。“互+”不仅让乡村学校从“贫困”的生命线中崛起突围,也让乡村教师快速地从“贫困”中成长突围。

猜你喜欢
宁都县课表突围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困境与思考
如果我是校长
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宁都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堵车“突围”记
运用VBA自动生成子课程表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上微突围战
各地区学生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