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芳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各地方高校建设资金呈逐年递增趋势。高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在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受重视。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教财司函[2017]10号,明确要求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中央部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高校项目支出核算体系建设对以后高校实现核算、成本、绩效一体化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具有支撑作用,因此,从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完善路径等角度进行阐述,以期能够给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体系建设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4;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2-0118-02
一、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下的项目支出核算管理
高校普遍对项目支出核算的管理体现在对项目资金预算的管理上,对项目资金的成本分析、使用效益分析、绩效评价等多未涉及,项目支出核算在财务中也仅仅是对项目进行总预算设置和控制。
(二)核算方式不精确
财务系统中软件已经实现了项目可以与费用科目、经济科目分类进行挂钩,实现经费的经济分类控制。但由于高校对项目支出的管理尚不够完善,多数高校并未充分利用该功能模块,未實现项目支出中的经济科目分类支出控制。目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尚处于只控制总预算、不控制项目资金用途阶段。
(三)重体量和执行进度轻绩效评价
高校对项目支出监督的内容方式多体现在对于执行进度、有无严禁列支支出、有无跨项目支出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且科学的评价标准,且针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缺乏实施监督。
二、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
项目核算管理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于高校业务发展,项目支出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对项目管理要求不够精确,落地管理难,许多高校对科研项目、重大项目签审等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没有涵盖教科研、后勤保障等管理工作的全面的项目支出管理办法,未形成项目支出统一的管理制度。
(二)缺乏顺畅、完善的流程
预算编制工作中多数高校项目预算设立依据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性论证,安排项目资金连续性、统一性、全局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各部门在申请预算资金的过程中前期调研工作不够,预算申报缺乏可研为基础的支撑依据,项目资金按大类划分实行切块分配较多。对于项目支出中的明细科目管理较为宽松,表现为没有明确规定或者可以自行调整,导致许多业务部门仅凭经验估值编制预算现象较为普遍,预算资金分配准确性、精细化和科学性不够,预算绩效目标考核指标未在预算编制中体现或重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也未得到体现。
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支出执行进度不理想、质量不高是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财政部门预算资金通过零余额账户下达较晚,甚至年底才拨付,导致项目资金到位落后于项目建设进度,经费使用周期被缩短,影响了项目正常实施,进而影响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等后续工作。二是部分高校未合理安排好项目进度又担心财政收回项目经费导致突击花钱的现象,忽视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下,比如,不同的项目购置不同负责部门购置同样的设备,设备利用率不高甚至部分设备闲置,严重影响了项目支出执行的质量。
(三)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自身对项目支出评价体系建设处于空白阶段,对于上级部门要求的相关项目和绩效评价能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根据上级评价要求进行自身评价体系建设的高校也多数是在上级部门的大框架下进行较为宽泛的绩效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够明确、评价指标不够全面、评价标准的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对于效率、效果指标主要靠主观评价,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不客观,且绩效评价中关键性指标缺乏、指标权重分配不科学导致各项目评价结果差异性不大,无法体现绩效评价的意义。
三、如何完善地方高校项目支出核算体系
(一)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制度
作为支撑项目建设的重要部分,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等对整个项目支出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绩效目标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求,强调预算编制中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发挥预算管理制度在约束、保证项目支出预算科学性、合理性中的引领作用。在预算管理制度下,针对项目支出设定投入、产出、效益等量化指标,实现项目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地方高校应以提高办学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为前提,探索适合地方自身特色、契合地方管理实际的项目支出管理制度,结合各学校实际构建项目支出核算体系。项目立项应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学校项目支出管理制度时应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到岗位;项目开展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设定项目支出评价重要指标、一般指标,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支撑评价体系。
(二)完善项目支出核算流程
在项目申报阶段,要考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全过程控制就要做好事前控制,不仅在项目完成、预算资金使用后再考虑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要考虑项目前期申报时的预期绩效申报,一是在项目申报阶段站在高校战略发展层面结合学校支出事项的轻重缓急进行资源分配,避免重复购置、浪费、闲置资源等现象;二是为后续项目完结后的支出绩效评价提供对比和参考。高校在项目立项申报时,应积极保证项目支出申报的科学合理性,对项目规划进行专业性论证,通过专业、规范的评审对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在评审、评估、论证的过程中要求项目负责部门对项目实施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列出详细清单,如目标、期限、计划、预算等,并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项目预算编制阶段要对项目预算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各项目在预算资金安排上要体现科学合理的全局规划思维,前期充分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将调研结果和可研报告作为项目预算申报支撑依据。高校还应根据形势的发展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考虑到各项目支出具有独立性的特征,高校可以尝试对项目建设期在1年以内的项目采用零基预算法,对于项目建设期超过1年的项目,因其涉及跨年度建设,预算资金使用可以采用滚存的方式,考虑结合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要对项目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经济科目分类对项目预算资金进行细分,利用财务系统中项目与经济科目分类挂钩模块功能将细分的项目预算嵌入管理控制,这样同时实现了项目预算的准确、精细化管理。最后,在项目预算编制中融入项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
项目预算执行阶段,要解决执行进度不理想、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及时关注财政部门预算指标的下达,合理安排好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比例。二是要考慮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好不同项目可以资源共享的情况,争取做到项目所需设施、设备不重复购置、购置后不闲置,保证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好项目进度避免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三是利用好项目库管理功能,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项目信息跨年度衔接和项目生命周期的滚动监控。
项目支出核算过程中要在保证预算执行刚性的同时实现项目的经济分类科目控制。要在源头上控制好各项目、科目,积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首先,从预算管理入手,将一些项目支出中比较敏感的、重要的指标在结合预算管理辅助项目核算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的刚性。其次,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后,财务系统能够实现项目、费用科目、经济分类科目挂钩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好财务信息化实现经济分类科目控制完善项目支出核算,核算准确性、效率同时得以提升。再次,加强项目支出核算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支出业务在财务管理中零差错。
(三)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高校要制定一个内容全面完整、标准客观明确、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首先,高校应根据学校战略目标制定各个项目的绩效目标,制定出对应的能够反映项目实施进度、实施效率、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效率的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其次,高校应根据具体项目进行指标的逐层分解,制定科学、合理、契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明细指标。再次,在评价中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分,保证考核指标评价标准的全面性、科学合理性。
要发挥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学校建立项目库时将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重要性排序,结合学校当年的财务状况,科学、合理安排各项目经费,逐步实现高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常态化。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有在反馈后运用到管理工作中,促进管理工作效益的不断提升,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或者弱项进行整改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才能算是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形成了一个闭环,达成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因此,高校不能仅仅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停留在评价阶段,而是应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与学校整体绩效考核相关联,将评价结果作为后期项目申报、预算安排等的评分依据,充分发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导向性和权威性,确保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促进、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红丽.浅谈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要点——以A高校为例[J].新西部,2019,(36).
[2] 韩丹.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