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宿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对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和谐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系统调查郴州市桂东县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专家、游客对乡村民宿的诉求,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并期望通过以局部地区的乡村民宿调查研究,对同类的乡村民宿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桂东县;乡村民宿;乡村旅游
1、调查背景及依据
1.1调查概况及背景
桂东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处罗霄山脉南端,总面积1451.6km2,平均海拔881m,全县海拔超1500m的高山有471座,是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城,森林覆盖率达82%(2013年),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桂东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4℃,其中夏季平均气温为23.6℃,负氧离子经测定平均在8000个/m3以上,最高达30000个/m3,名列全国第一,因此享有“天然氧吧、自然空调”的美誉,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一类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南岭山脉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
美丽的山地森林景观、怡人的气候、返璞归真的生活和传统文化是桂东县乡野农村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为充分利用桂东气候和生态优势,打响“桂东山水氧天下”、“夏季旅游目的地”、“康氧圣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和谐美丽桂东建设,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发展“特色民宿”,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特印发《桂东縣精品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并举行2020年度桂东县精品民宿评价验收活动。
1.2调查依据
民宿在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种类较多,未有统一的界定和管理标准,目前主要依靠各地方自治。本次调研依据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及《桂东县精品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总则部分,在民宿涵盖的基本条件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术文献、市场研究对民宿的理解,针对民宿经营所应具备的基本硬件进行评价,同时,对民宿承载的“家庭温馨”、“地域空间美感”、“乡野体验式旅游”等多层次乡村生活特征作为规定标准之外,予以不同权重的评价。促进桂东县精品民宿发挥优势资源,在日趋成熟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中,朝向兼具人文和自然属性又有舒适性、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发展[1]。
2、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2.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以桂东全县域乡村民宿作为调查客体,通过对全县400家民宿进行初步筛最终选定其中30相较有代表性的民宿作为详细调查的对象。(见表2-1)
2.2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研以专家组为主体,包含规划、建筑、风景园林、民宿协会管理等多个专业5名专家组成,进行实地调研,集结了实拍照片、经营者访谈、游客访谈、政策法规等资料。可量化指标评价结合专家组针对非标准化指标两个方向调查评价,其中可量化指标以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桂东县精品民宿等级评定评分细则(试行)》对民宿进行评分,从公共区域及外部环境、客房、餐饮三个大类进行评价,侧重标准化硬件配套、消防、排污、建筑外立面风貌、客房硬装及经营配套等内容。非标准化指标采用专家组针对地域特征、产业融合、乡村氛围、特色服务、差异化体验等角度,抽取相关的指标进行调查评价,侧重于“品质”的评价。
3、调查结果及问题
3.1调查结果
桂东县民宿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部分仅停留在“农家乐”、“乡村旅馆”的基础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宿,30家调查样本中包括28家自住房改建家庭经营模式,其中主客同住为22家,6家为主家仅在游客预约旺季临时返乡“副业经营”,余下2家具有典型商务酒店或客栈性质,30家民宿中有2家以餐饮为主营业务,住宿为辅,所有民宿经营目前均没有商业资本注入。民宿经营旺季集中在夏季,两至三个月时长的经营周期,其他三季鲜少有客,客群以退休高龄游客居多,湖南、广东两省占绝对比重。
专家组评定排名结果为沤江镇羊社村大樟组畔山溪谷避暑山庄排名第一,寨前镇槐村村正垅组至臻生态农庄及沤江镇敖山村高桥组三石小筑分别位列第二名及第三名。畔山溪谷避暑山庄外围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及视觉观赏条件,可寻找到乡愁回归的感觉,远离城市的喧嚣,亦可去往山野中偷闲。以山泉水制作豆制品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为游人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及第三产业反哺带动第一产业(当地有机黄豆种植)提供了有效载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快速提升的优势。至臻生态农庄院落中保留部分传统建筑及使用乡土材料精心制作景观小品装点前院,用心用情创意经营民宿,在有限的条件之下,能尽量保持乡土风情。同时,该民宿还充分利用周边的农产品资源及摄影作品,积极推介桂东当地特色及景观。三石小筑客房装修设计风格具有自身特色,围合的室外平台及室内书画区域能予以客人放松休憩空间。具有都市风情民宿的特色,可供游客驻足休闲。
此外,紫云轩房间布局尺度与装饰布置符合游客心理需求,有家的温馨感,契合乡村旅游的初衷。兰花岛有一定地域特色,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并建立兰花相关特色主题,与自然较为融合。静氧轩具有与田园环境融合的基础条件,康养的元素可作为特色打造,主家热情好客、动手能力强且热爱生活,布置有乡村野趣的味道及随性的美感。此类民宿初步具有异质性的特色,在民宿特色营造、民俗传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能更亲密的交流。
本次调查的大多数民宿满足基本的卫生服务、安全管理并配有一定的环境设施,通过对游客访问,统计出环境资源、特色产业及体验、乡土意境、经营者的亲和力及用心程度等成为民宿被强调的非标准指标。综合专家组对乡村民宿内涵的理解,强调乡村民宿应具有如下属性:保护及利用乡村环境和生态本底为基础;使游客产生益于身心健康的愉悦感;具有可参与的乡村游憩活动;突出地域文化性;可持续经营管理。
3.2现状问题
3.2.1硬质景观与在地风貌不融合
村民家庭旅馆式民宿为目前桂东民宿的主要经营方式,内部装修简单粗糙,缺乏特色,多家民宿建筑栏杆、楼梯净空不满足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少量投资型民宿布局及室内装修具有典型的商务宾馆、饭店、客栈的特征,与乡村环境脱节,缺乏地域整合规划的思路,松散的建筑布局,导致部分民宿泊车、户外空间和接待能力极不匹配。村民自建房建筑风格没有很好的传承当地传统民居特色,模仿复刻城市建筑,欧式罗马柱随处可见,多数民宿建筑外立面和周边自然环境不融合,甚至部分建筑布局非但没有借用环境,反而成为观景的障碍,不锈钢护窗装点多数民居,严重干扰户外景观的借透。建筑的“颜值”并不是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与山林田园融合,相得益彰的和谐美感确是基础,注重挖掘地域及传统建筑元素,尊重在地空间结构和自然环境的延续,“千村一面”的现象也能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3.2.2游客社交空间空缺
民宿是联系人与城乡生活方式的载体,高质量的公共共享空间,丰富的农事体验生活,相应的配套设施是民宿吸引力之重。目前,桂东民宿多数缺乏此类空间,村民建房时对建筑面积求大求多的心理,导致对空间留白的忽略,室内外空间结构比例失调且缺乏过渡。室内以棋牌、KTV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室外活动空间将乡土标签化,将形式化的摆放农具等同于具有内涵文化特征的乡土景观或体验活动,如千篇一律的摆放抖糍粑的石臼,摆放或堆砌标准化的乡村元素,过分强调形式化的乡土性,没有形成具有内涵特征的乡土景观,难以唤起游客的情感共鸣。
3.2.3缺乏规范管理及运营推广
乡村民俗经营的门槛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容易达到数量上的徒长,就其品质及专业管理水平在初期阶段,发展不平衡极为明显。桂东县乡村民宿空间布局松散、服务管理粗放,没有对游客安全管理以及服务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家庭式的经营模式几乎没有利用当下的信息平台宣传,也没有通达便利的网络预定渠道。
4、发展建议
民宿作为物质空间,应集地域性、独一性、差异性、参与性与互动性功能特征于一体[2], 营建三生相扣且共赢的空间环境,生搬硬套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乡村民宿大多以村民自营为主,没有足量的商业资本注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利用“针灸式”提升方式,點对点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可实施的问题,期望达到量入而出,逐步完善的效果。
4.1突出产业先导价值
挖掘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及潜力,如桂东县民宿在强化夏季避暑为主流吸引力的同时,还需还原到本地农业产业之上,贯彻产业兴农,以产业为导向的营造原则,探索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民宿与乡村的互动。生产性痕迹转化成体验乡村生活的媒介,由农产品的展示、品尝衍生出来一系列活体验导向下,加强地方的主题休闲体验营造,形成良性循环。“产业化”的总体规划,融合农业加工体验,如泉水豆腐制作;工艺体验,如普乐陶艺制作;自然体验、民俗体验和运动体验等,突出“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农业产业支撑民宿可持续发展,满足游客不同偏好,让游客能全方位、多层次享受有别于城市的乡野慢生活状态。
4.2善借乡村、自然资源
通过弱化建筑界面和硬质景观,避免鼓励生硬的建筑杜绝过多的装饰语言,强化体验化的空间营造[3],最大程度的利用森林、田园、气候等自然资源,并注重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营建。阳台、露台等空间可以很好的把人的活动范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巧妙且低成本的利用自然禀赋的环境和乡村田园风光。将景观引入室内的同时,亦同步发展“走出去”,积极开发森林低碳旅游项目,如森林徒步、户外瑜伽、自然主义教育科普课程等[4],改变目前以老年人避暑康养为主力的客源现状,扩展客源梯度,拉长桂东民宿经营周期。
4.3创品牌、重服务、拓思路
强化民宿经营者的服务意识,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来满足旅客的情志需求。加强乡村的社区氛围营造,改变目前松散的经营状态,构建体系的服务管理系统,突出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的可持续性。提高经营者参与的有效性,注重经营队伍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重点培育,实现示范带动,让农民快速转换角色和服务意识的途径。转化“轻资产、重服务”的理念,通过少量的硬件投入和提升,督促民宿经营者提高专业、用心和个性化的服务,真正用心尽情打造具有优质服务的品牌民宿,促进村民增收,民宿游客体验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同时,探寻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如民宿联盟,游客可通过尝试一段时间内置换不同质的民宿,体验不同民宿特色和新鲜感官刺激。
参考文献:
[1]孙絞绞.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营造策略与方法[D]浙江大学,2017.
[2]Stutt,A.T.,Wortrnan,J.F.(2005).Hotel and lodging managemen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
[3]侯佳偲.基于旧建筑改造的精品民宿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4.
[4]隋新玉,刘兴双,王慧.国内森林旅游核心问题研究进展及趋势[J].旅游导刊,2020(2):77-94.
作者简介:
李志亮(1985.06-),男,汉,湖南郴州人,天津美术学院本科,风景园林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景观设计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