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思考

2020-12-28 06:55王吉培
银行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小微金融机构

王吉培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社会焦点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从信息角度看,小微企业信息稀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数据公司,能够从公开渠道获取的、有价值的小微企业信息可谓是微乎其微,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数字经济时代,用电数据作为企业重要的一类数据资产,可反映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具有时效性强、真实度高、覆盖面广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微企业能够用于抵质押的资产不足、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先天缺陷。以电力数据为基础,充分聚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公共信息,以智能算法为核心,搭建信贷风险全流程线上管理平台,通过信用风险匹配,撮合融资交易,联合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快速、灵活、免押的信贷服务,打破传统以抵质押为主的融资方式,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信用角度分析

真实、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是辅助金融机构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前提条件。我国小微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成立年限较短、经营管理能力偏弱、持续盈利能力较差等问题。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抵质押物不足,也难以满足担保要求,导致小微企业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不透明,无法满足银行授信要求。

银企信息不对称。财务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是反映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变量,出于避税或者对经营指标的粉饰,企业一般会准备几套报表,银行一般很难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一般也只有企业自身掌握,当银行需要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时,企业会倾向于提供有利于融资达成的信息。银企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全面、高效地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客观上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因此,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度高致使金融机构风控难度大、成效低、成本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贷款终身制导致其对小微企业贷款非常谨慎。

缺乏对小微企业的信息归集机制。信贷交易信息是衡量和判断企业信用风险的关键变量,但我国有信贷记录的小微企业占比较低。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了近2600万户企业的信息,其中1370万户为小微企业,371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按照工商总局的统计口径,目前全国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为1.1亿多,按此估计,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没有信贷交易信息。此外,小微企业的其他信息分散在工商、税务、统计、司法等部门,缺乏统一的归集平台。

缺乏有效的用信机制。市场上的企业征信公司、数据公司多是通过网络爬虫、数据采购等方式获取部分部委或其他部门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多数属于公开信息,信息价值较为稀薄。由于大部分企业征信公司无法掌握企业的核心数据,所以关于企业征信的产品较少,应用场景有限。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和核心信息很难获取,小微企业仍然被认为是社会信用链上最薄弱的一环。从供给方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不多,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足,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小微企业存续周期较短、偿还能力较弱,信贷行为容易发生单次博弈,极易追求短期利益,产生逃废债等失信行为。由于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和信用惩戒机制不健全,并且大部分小微企业未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逃废债行为在部分地区和行业依然存在,破坏了银企信用关系,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信用意识不足,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

综上,缺信用信息、缺信用意识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迫切需要归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信用信息,为小微企业融资的征信环节提供基础支撑。

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电网实践

企业用电数据可感知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具有时效性强、及时性高、覆盖面广等显著特征,可进一步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使企业征信信息更加精准、完善。

为创新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聚合电力数据资源和银行金融服务资源,2019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打造“双百亿”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持续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痛点和难点,推动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用电诚信企业加大支持额度、简化授信流程、优化金融服务,力争向小微企业授信200亿元,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据统计,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区域覆盖的实体企业达4000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约3500万家。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普惠金融信用服務,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助力诚信用电企业获得便利性融资服务。国家电网江苏、吉林等多地省公司探索推出通用共享、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整合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和金融机构产品发行信息,研发设计小微企业“电e贷”产品,打造“实时申请、自动审批、电子签约、快速放款”的全线上操作流程系统,搭建融资服务桥梁。

在数据应用方面,平台针对商业银行全周期、全流程的信贷业务,充分聚合电力数据资源和银行金融服务资源,围绕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三类主体,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信贷风控完整解决方案。平台基于对电力数据特征的深入分析,充分挖掘电力大数据和信贷风控业务的关联关系,并根据银行信贷的业务流程,将电力数据合理运用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开发出空壳企业筛查、贷前反欺诈审查、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应用场景,多种角度输出各类金融风险管理产品,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多维度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在业务功能方面,平台汇聚省内银行贷款资源,通过与各金融机构现有互联网应用平台及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融资平台对接,打造网上金融超市,集中发布各项金融服务产品,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实现银行金融产品信息集中发布、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在线申请、企业信用融资贷款业务在线办理,实现企业融资的一站式便捷服务。企业可实时查询并下载当前及历史信用报告、发布贷款需求,并获得实时申请、自动审批、电子签约、快速放款的信用融资渠道,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信用融资支持信息不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业务办理繁琐等融资突出问题。

推进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设想

以真实性高、连续性强的电力数据为支撑,融合多维度外部数据,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科技赋能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从客户拓展到背景调研、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各环节的人力、财力成本,实现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业务推广,提升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创新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切实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公共事业单位电力数据资源优势,依托电力数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对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改善信用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建设目标

以构建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融资服务体系为目标,充分聚合电力数据资源和银行金融服务资源,叠加双方优势,推出通用共享、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大数据服务产品,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打造以电力数据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民心工程,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地方政府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各项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信息通报机制等,明确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和目标,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分阶段、分步骤对分布在各行业、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整合和应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行业和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全面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有序推进电力数据和企业相关数据的整合对接,协调和动员金融监管机构、辖内金融机构和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创新思路和理念,建立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特色体系。

建设内容

融合多维企业信用信息。以地方公共事业单位掌握的企业电力数据为基础,对接、整合工商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税务局纳税信用系统、发改委企业信用数据查询系统、工信委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中心,搭建可提供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授权访问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研究制定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接口及交换标准,实现与其他外部信息的融合应用。

构建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基于平台底层汇聚的企业多维数据,提取可转换为银行融资信用的企业信用信息,通过数据索引、数据处理、决策配置、人工智能算法以及标准化的信用评估模型,形成统一的企业信用评分和标准化企业信用报告。

建设融资对接服务系统。根据信贷业务流程,构建依托电力大数据的信贷风控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研发贷前反欺诈、贷中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应用场景,为银行提供全流程信用风险管理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小微企业获得便利的融资渠道。

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由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协调辖内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宣传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落地实施。地方电力公司依托电力大数据,推出反欺诈、貸中辅助、贷后预警等电力特色数据产品,面向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用户查询。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取得企业用户查询授权后,通过数据接口查询电力数据产品。同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用需求开展接口联调和产品迭代,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落地实施和应用推广工作。

深化应用。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统筹力度,鼓励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示范创建,持续为资信较好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并加强后续金融服务监测。同时,做好总结提升和宣传工作,打造示范工程,助力地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和升级。

(作者单位:特华投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金融市场月度资讯

蚂蚁集团A+H股上市同步暂缓

11月3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蚂蚁集团因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决定暂缓其在科创板上市。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同步暂缓H股上市。

银保监会:信托资产规模稳中有降

11月4日,银保监会披露了信托业运行的最新情况。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信托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达20.86万亿元,其中金融同业通道业务规模为4.22万亿元,同比降低36.16%,连续11个季度下降。

永煤控股10亿债券违约

11月10日,永煤控股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约10.32亿元。

银保监会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1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上海扩大QDII主体资格范围

11月13日,上海市政府表示,上海将QDII主体资格范围扩大至境内外机构在上海设立的投资管理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允许开展包括境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衍生品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业务。

财政部:已下达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

11月18日,财政部表示,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经国务院批准,11月11日,已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达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中证协:前三季度135家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1326.82亿元

11月18日,中证协发布公告称前三季度135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3.81亿元,实现净利润1326.82亿元,其中126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截至9月30日,13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57万亿元,净资产为2.24万亿元。

科创板“5+2”个条件公开

11月2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各自的转板上市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对转板上市条件、转板上市审核、上市安排及自律监管等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小微金融机构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工行企业信用报告可线上查询
能源局试点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信用监管
小微企业借款人
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