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識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知识,使他们将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下面结合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案例
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在复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问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18千米,平均1小时行多少千米?
教师小结:这里被除数没有变,除数变为它的倒数,就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了,这是数学的魅力,也是数学的奇妙之处。
二、反思
1.通过“猜想—验证”的途径,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科学的探索活动,常常是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直觉、灵感等多种思维形式,提出猜想假设,最后通过实验予以验证。这种“猜想—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数学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所得出的一种数学假定,是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出“合理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建立“合理猜想”,然后加以验证,这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课教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猜想的空间,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去产生猜想(整数除以分数也只要用整数乘分数的倒数),然后进行多角度验证(法则的推导过程)。这样,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并从中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2.鼓励学生运用三种表征方式探索新知,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问题,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这样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现、创造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讨论与交流,多角度地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开放性。
3.注重三种思维形式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建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只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鼓励学生用三种思维形式思考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认为,注重三种思维形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必要,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个性化建构过程,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起来。像上述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形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直觉思维形式。由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猜想整数除以分数也只要用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18÷[25]=18×[52]=45(千米)。
第二层次是形象思维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而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展开思维,从整体上理解18÷[25]=18×[52]=45,使学生经历多种思考策略的比较,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层次是逻辑思维形式。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本教学环节还需要通过乘法把握除法的本质。在学生初步知道18÷[25]=18×[52]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计算方法是否普遍适用?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来说明。最后由一个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推导出18÷[25]=(18×[52])÷([25]×[52])=18×[52]。这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是学生利用旧知探索学习新知的表现,这种解释深刻而富有创造性。一方面,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学生新旧知识的沟通、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体现了三种思维形式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东校区)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