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武
案例背景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时至 2月,感染人数依然直线上升,防控工作成为头等重要大事,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全面响应,全员参与。然寒假将结束,春季开学无望,教师告急!家长告急!学生告急! 2月 1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作出了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全力防控,杜绝疫情在学校蔓延,同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有效地缓解了家长的顾虑、教师的担忧、学生的不安,彰显了教育人的情怀和决心。
案例描述
抽薪止沸战疫情
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牛课堂、直播、希沃……教育部门各司其职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名学科的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停课不停教,离校不离师”;学校教师各尽所能,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灵活课程,推送给学生自主点播学习、转行当“主播”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在网上教、学生在线上学的居家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有利于学生零距离接触名师,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对比现实的教师,可集思广益,构建新的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对课程的重点,或尚未理解的知识,通过反复观看揣摩而获知;实现教育的私人定制,现实课堂一对多的教学,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而网络课程,学生可更清楚已之短而补之。在线教学,搭建了空中的课堂,穿越了疫情的阻击,保证了知识的学习。
怨声载道喷网课
网课开设以来,学校教师微信群、班主任微信群、班级家长群等媒介作为连线家校的重要纽带,除传送着正常的信息外,也充斥着无赖和抱怨。
学校年级组群里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某些教師在年级组群里以网课效果不好为由,坚持反对自己当“主播”上网课,愿意开学后加把劲,保证学生的学业不耽搁,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由于平时缺乏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学习,故而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措手不及,在陌生的领域进行教学,感到一片茫然,无法应对。
学校班主任群里每天也是怨气冲天,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领导者,对网课的效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担心,脱离教师的管教,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线那一边的学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网课开设以来,课任教师在群里抱怨大批学生作业没有完成的,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天两天,尤其是不关心学生学业的家长,发送的信息如同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或者学生是否参与网课学习、学习的态度如何,更是不得而知。
班级家长群里的怨气也一刻也没消停,作为家长,在实际参与网课过程中,态度也随之改变,由爱变恨,从喜到愁。有家长吐槽,从网课开始以来,自己就象陀螺一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转动,叫醒睡懒觉的孩子、一日三餐、督促学习、帮忙下载打印资料、拍照上传作业、准点提醒学科频道转换、辅导孩子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孩子网课的停摆,特别是复工复产后,对孩子的自主学习更不敢有奢望,以至于近日,网上传帖有班级家长群里爆出对教师指责之声:你给孩子布置这么多作业,我的孩子还没睡觉,你凭什么先睡觉!虽是个例,至少也能反映出家长的心态,期望早日复课,脱离网课的阴霾,已是家长普遍的心声。
左右为难线上课
更多的信息指向的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学生的近视高发,主要跟使用电子产品有关,尽管教育部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但在片面追求成绩的教师面前、在不输在起跑线的家长面前,似乎网课就是网络课程教学,学生每天在线学习的时间长达 6小时,甚至更多,学生直呼吃不消。同时,据有关调查表明,没有监管的学生,90%是选择放纵,只有 10%的学生懂得自律,为了不让手机毁掉孩子,各校都想尽其法,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然网课的实施,手机又“名正言顺”地回到学生的手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是游戏?是网聊?还是学习?在近日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网络课程,是一个分界线,它能让自律者快人一步地向知识高峰攀登,又能让放纵者迅速向着堕落的深渊滑落;它能让有追求的教师在网络的空间大展宏图,又会使安于现状的教师止步难行;它能让管理有方的家长助力孩子的成长,又会使怨天尤人的家长牢骚满腹。在当前疫情下,放弃网络教学一定是失败,坚持也不一定能胜利,网络教学的何去何从,着实让人左右为难。
案例反思
分数不是唯一的,教育应是多维的
素质教育的悲哀,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标语成了励志的网红;素质教育的困境,是明知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却又是当前最公平的制度,因而高考制度唯分论依然存在。素质教育倡导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制度,注重公平,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即要一分为二地、多维度地看待学生,又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扬“长善救矢”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实现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课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
新冠疫情,即是危机,更应是契机,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应该具有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网课,不仅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应抓住全国一盘棋同舟共济、共抗新冠疫情的契机,利用网课,对学生进行防疫的知识学习,培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教育;对学生讲述最美逆行者的事迹,培育勇于担当胸怀祖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科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防控,培养诚实守信的公民教育;对学生进行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的指导、时间规划的指导、学习方法和方式的指导,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疫情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这才是网课的初衷。
知识不是冰冷的,教育应有温度的
应试模式的教学和育人方式依然盛行不衰,功利主义的教育者们,片面地将“教育”理解为“教书”,只要能将知识成功地灌输给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只要能让学生寻找到死记硬背要点的途径就是好方法,因而,他们对“好老师”的定位也很简单,只要会熟练地解题、讲题、改题即可,如此一来,将内涵丰富的“教育”挤压成冰冷的“刷题”两字。在“互联网 +”的时代,人们畅想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便可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随时随地攫取资源为我所用。然而,2020年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各地教育部门推行的网络教学,在无情的事实面前被击的面目全非。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事关灵魂的教育,并不只是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那么简单,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个体,教育是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的,而人也恰恰是在教育的交往和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教育不仅是人知识增长的载体,更是人精神家园丰富的载体,它是对师生人格的引领、精神的升华、情感的陶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外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在不约而同谈“教育”时,都把目光指向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灵世界,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师生之间“我讲你做”“我说你听”的工业模具,而是教育者带着自己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田,感受彼此间的脉动、静听对方的心跳,教育才能真正的发生。
班群不是无律的,平台应是专业的
在当前“互联网 +”的时代,虚拟世界的微信群、QQ群的功能开发,架起了家校交流沟通的桥梁,对现实班集体的管理起到了有效地补充,然后,教师不能掌控群里的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被浓缩到群里,而教师却不是太平洋警察;过度的刷屏,对教师发布的信息,若是不回复,会被视为不重视,若是回复,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淹没在“收到”的汪洋中;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教师整天被班群所“绑架”,稍不疏忽,很有可能导致家长的恶言冷语;群體性事情,因为各人的站位不同、视角不同,很有可能导致“群体事件”。因而,教师也是常常被群所困,如履薄冰在使用着这些现代化的交流平台。
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平台,因而,教育部门应该开发诸如“晓黑板”之类的平台,实现班家交流走向班家管理,避免无法管控传统媒介而致使班级管理群变成百姓杂谈、吐槽场……专业的平台,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星状联络结构,规避了的网状杂乱结构,有效避免了家校沟通中不必要的摩擦;它应该是教师居于管理地位,放权,则群里成员可以自由发布言论,收权,则全体成员可以点对点地与教师交流;它应该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让家长在仅知道自己孩子成绩的情况下,还能知道孩子在班级所处的位次,知道历次考试孩子的成绩走势等;它应该能及时反馈给教师知道家长是否浏览过发送的信息,并对没能及时阅读的家长发送短信提醒……只有这样的专业平台,才能更好地助力教育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