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翼飞 辛拓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和智能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开始向智能化融媒体转型,并探索出各种模式。《广州日报》通过5G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赋能,在传播机制改革、内容生产、融媒体矩阵建设三方面实现传统媒体的智能化融媒体转型。未来传统纸媒还需继续加强传播思维的转变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做好正能量、主旋律的内容供给。
【关 键 词】智能媒体;媒介融合;《广州日报》
【作者单位】姜翼飞,吉林艺术学院;辛拓,吉林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1.013
5G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驱动着传统纸媒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联合互联网公司,扎根于“算据+算法+算力+网络”的基础,不断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全链路、全环节的融合应用探索。2020年是传统纸媒实现报网深度融合的契机点,也是从融媒体向全媒体、智媒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级传统纸媒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融合传播新模式。其中,《广州日报》积极转变传播思维,利用5G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赋能媒体传播各环节,从而打造出智能化融媒体的传播格局。
一、以大数据为核心,探索传统纸媒“云传播”机制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纸媒要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全链路、全环节融合应用的探索,即借助大数据分析、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为媒体全流程赋能。
“云传播”是人类四种信息传播基本模式之外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模式,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存在,拥有大数据性、移动性、实时性等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1]。 “云传播”模式改变了大众媒介的业务形态。近年来,《广州日报》借助5G信息技术搭建全媒体传播中心,将采编与运营这两大主要环节同生产优质内容与服务用户需求两大主要目标紧密连接,实现传播力与传播效益的共同提升。2019年,《广州日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WEBRTC、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搭建《广州日报》融媒体平台,实现了集中指挥、资源共享、协同调度、智能编采、一稿多签、统一审核、精细管理的融合媒体业务流程,为《广州日报》 中央编辑部工作模式提供了统一的工作平台。《广州日报》融媒体指挥中心集中数据分析、报道指挥、热点分析、稿件监控、出版流程、直播中心、同城媒体、融媒体矩阵等功能模块,其中,大数据成为《广州日报》新闻传播力的助推器。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屏幕上实时更新的图表和跳动的字节,实现数据可视化跟进传播力度,包括报纸上所刊发稿件的转载情况、官方微博数据、客户端数据、微信公众号数据;报道指挥模块可与全国最多8个不同地点的记者同时视频连线,实时显示记者位置、爆料线索等。同时,《广州日报》还借助融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功能,实现春运报道模式的全新变革。2017年春运期间,《广州日报》采用编辑部前移模式,安排编辑部全媒体团队常驻广州春运指挥部,实现了媒体平台与政府部门的无缝对接,从而实时发布春运服务资讯。《广州日报》新媒体平台“广州参考”客户端创新报道模式,联合广州市春运办推出“VR视界——360度全景看春运广州火车站”等栏目,通过新闻视频、网络直播、VR、实时监控等形式,多渠道、多种类、全景式地呈现春运台前幕后的实时动态。在2019年春运期间,《广州日报》依托5G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立“报+网+端”立体化平台,为旅客提供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如《广州日报》客户端开通了“2019春运出行动态全景报道”频道、“春运广州”微信服务号、微博等。此外,基于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广州日报》客户端和“春运广州”微博还实现了24小时滚动播报春运相关信息,从而提升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专业性。
2019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依托《广州日报》的优质平台、资源与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的前沿技术,共同搭建“广州日报5G新媒体实验室和演播室”[2],将5G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纸媒的智能化融媒体建设新场景。如通过“5G+VR”“5G+AR”“5G+无人机”等技术和设备,以及《广州日报》客户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开放社交平台,将远程直播内容快速传送至手机用户,打通了“新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主流声音通过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推动传统纸媒向智能化融媒体的转型。
二、以“内容为王”,坚守传统纸媒主流传播优势
传统纸媒的信息传播速度是以天为单位,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有限。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催生的新型传播技术正加速解构和重构传媒生态,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分秒为单位,使传统纸媒的媒体影响力日益受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广州日报》借人工智能时代的政策红利,一方面坚持发布优质新闻内容,保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通过大胆创新、全媒体转型、提高产能,不断提高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1.内容生产上的突围
《广州日报》依托自身的媒介公信力和融合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强大内容生产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发挥传统纸媒在优质内容供给上的传播优势。如《广州日报》纸媒深度报道栏目“今日人物”、微信公众号及头条号“广州日报人物在线”,从选题策划、人物采访、融媒体运作等角度进行创新,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人物深度报道模式。在选题上,“今日人物”主要聚焦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名人、专家群体,同时也面向有故事、有新闻价值的普通人,如想成为记者的听障大学生程千晔、美术专业90后支教老师王晟等。随着手机、阅读器等电子阅读工具的普及,人们的信息阅读日渐碎片化,在此大环境下,“今日人物”打破传统纸媒用深度长文吸引读者的传播思路,转向用中短文收割流量,将单篇人物报道字数控制在1000—2000字以内,读者所需阅读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满足读者的快速阅读需求。在排版上,为便于读者阅读,首段多采取提要式提炼核心事实或开门见山式导入故事人物,再配以图片说明,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主旨;正文则以小标题划分文章层次,娓娓道来,节奏鲜明。
此外,《广州日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赋能泛内容生态平台,研发出全媒体机器人记者“阿同”,实现人机协同。“阿同”在数据处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具有超强能力,可以从每天的热点新闻、点击率等统计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总结出选题规律,完成辅助写作,从而提升新闻内容的产生效率和传播速度。尤其是对于对新闻实效性要求较高的快速新闻播报,人工智能写作具有强大的优势。
2.内容分发上的创新
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可以在庞杂的数据中精准匹配好用户与需求内容,从而提高新闻内容传播与接收的效率。传统纸媒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传播方式,与大众缺乏即时的互动与沟通,这导致传统纸媒难以及时掌握用户行为及其对信息的反馈。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实现智能化融媒体转型,要转向以技术为驱动,借助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等技术为用户画像,掌握用户兴趣,打造符合用户特点的资讯推荐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广州日报》融媒采编指挥中心的数据分析功能模块,采用数字算法可视化跟进传播力度。具体而言,指挥中心根据《广州日报》各融媒体平台及端口的用户数据,如稿件阅读量、用户标签、阅读喜好、页面停留时长、地理位置与时段等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和智能化内容推荐,最终完成反馈,从而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实现私人订制与个性推荐的传播效果。此外,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研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我的线上一公里”个性化定制主页,聚合呈现用户关注的资讯、媒体号、大V、生活服务、街道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动态,不仅提高了用户阅读体验和新闻传播效果,也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用户黏性。
三、以移动端为先,创新融媒体传播体系
麦克卢汉从媒介技术角度,观察人类社会发展,提出“媒介即讯息”的理论[3]。他认为各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社会变革,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在智能媒体时代,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都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大众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开始使用新媒介来认识环境和感知世界,从而形成特定的媒介依赖。因此,媒体想要提升传播能力,坚守舆论阵地,就必须进行媒体融合。传统纸媒要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就必须变革信息传播终端的媒介形态。随着媒体融合进入3.0时代,各级传统纸媒依托5G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移动端为桥梁,纷纷开展智能化融媒体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信息传播的多渠道、信息化和个性化,增强媒体的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影响力。
1.“1+N”的融媒体传播矩阵
《广州日报》依托自身的融合媒体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坚持做强做优移动端,构建起“报+网+端+微+数据院+智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信息在传播、反馈等业务环节的应用。在《广州日报》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中,新一代数字报系统接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广州日报》《广州参考》《广州汇》等多个APP和微信公众号。各种新闻信息借助《广州日报》全媒体采编系统的“一键发布”功能即时发布到《广州日报数字报》、《广州参考》、大洋网、微博、微信等“1+N”全媒体产品集群,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最新动态新闻,实现移动传播流量的高速增长和融合传播力的快速提升。其中,《广州日报》客户端4.0版,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VR、H5、动画等新媒体手段传播主流声音。截至2020年9月1日,《广州日报》客户端用户数量已超过5000万;“新花城”客户端活跃用户数超过156万;《广州日报数字报》累计独立用户超过1000万;《广州日报》今日头条号粉丝数达到168万,获赞1802万;《广州日报》新浪微博粉丝数达1659万,单日阅读数超过100万次、被互动超17万次;《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超过140万,全年阅读数1.1亿次,传播力仅次于《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居全国第三。《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在2018年地方纸媒媒体融合传播力排行榜中,《广州日报》位居首位[4]。
2.“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手段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和短视频“霸屏”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开始跨界进入短视频领域,借助短视频平台丰富自身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和媒介影响力。“无视频不新闻”成为传统纸媒新的话语表达,也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融媒体建设的一个新举措。《广州日报》始终紧扣自身核心优势,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坚持移动优先、激活短视频的策略,打造新闻、视频、直播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广州日报》吸粉无数,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得以持续提升。其中,抖音是主力平台。截至2020年9月1日,《广州日报》抖音号粉丝数达610.6万,创作短视频共计4160个,作品播放量达36亿,获赞2.2亿。亿级传播的短视频爆款连连,如《抗击新冠肺炎》播放量达18.8亿,《84岁钟南山再战抗疫一线》播放量突破3亿,《大爱广州》播放量达2.3亿。同時,《广州日报》还抓住短视频直播风口,通过在新媒体端口持续推出专题报道,生产融媒体产品和进行融媒体策划,使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如2020年4月,《广州日报》抖音号开展了“我的广东胃,吃心向湖北”助力湖北经济复苏公益直播活动。2014年《广州日报》专版新闻中心还创立了短视频品牌《37度测评》,面向旅游、房地产、汽车、科技、时尚美容等大众关心的消费领域。《广州日报》依托5G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两微一端”自媒体平台和各类短视频平台来传播信息,形成了传统纸媒与智能媒体互助共振的新传播格局,从而在更广维度和更深层次上推进智能化融媒体发展,激发融媒体发展在提高传统纸媒在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等方面的强大势能。
未来,传统纸媒的智能化融媒体建设在以“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仍需紧紧抓住技术迭代和媒体深融的机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助推器,加强传播手段创新,做好正能量、主旋律内容供给,提高传统纸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卫东. 云传播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机遇[J]. 新闻与写作,2020(6):5-13.
[2]张姝泓. 5G+新闻,我们迈出一大步[N]. 广州日报,2019-12-03.
[3][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何道宽,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梅宁华,支庭荣. 媒体融合蓝皮书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