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正行实互融共生

2020-12-28 02:07黄荣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育人素养学校

黄荣

近年来,我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潜心建设“正实”校训文化,致力优化“以文化人”育人环境,倾力打造“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力构建互融共生、完整灵动的育人生态,大力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改革,努力为党育有德之人,为国育有能之才。

围绕立德树人,凝炼教育哲学

1.扎根地方人文土壤,建构校训价值体系。我校溯源兴化地方文脉,深度挖掘水乡人文积淀,寻找属于本土的教育语言。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乡贤刘熙载,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大家。他在《持志塾言》中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阐述教育主张时,多次告诫莘莘学子:“观品者,观其志与行。志、行俱离‘正实二字不得。”确立“正实”校训,建设“正实”校园文化,是我校对新时代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诠释。“正”,从学校办学层面诠释为:办学方向正,价值取向正,办学态度端正,办学行为守正;从师生个人层面诠释为:心正不邪,身正不歪,言正不偏,行正不倚。“实”,从学校办学层面诠释为: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教育改革、步履稳实,扎根水乡、超越现实;从个人层面诠释为:做人厚实、做事踏实,功底扎实、本领真实,勇于实践、追求实效。“正实”二字已成为我校师生集体遵循的教育哲学,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龙骨,统领着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是所有兴中人终身奉行的修身立业标准。

2.营造“正实”育人环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围绕“正实”内涵,倾力打造多维文化体验场景,实化校园文化情境,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我校于 2006年迎立全国第二十九座、校园第一座孔子标准像,并成为首批高中孔子书院,建成“仲尼躬迎”“论语碑林”;我校前身是范仲淹在兴化任职时所建学宫,兴化文风自此昌盛,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灿灿遗风在水乡大地传承千年,更在校园内汇成仰正风尚,学校依此建成“范公像”“景范桥”“后乐亭”“集贤桥”,并整理学宫遗留文物聚成“文庙遗刻”;依据学宫文物原样制成“儒学屃碑”,收集整理乡贤进士名录陈列其上,以作榜样供学生时时瞻仰;组织学生从乡贤郑板桥的遗存中选出励学塑人的楹联作品制成系列牌匾,建成“板桥楹联文化长廊”,从刘熙载著作中遴选养正育人的名言佳句制成系列牌匾,建成“融斋拾遗文化走廊”;依板桥先生“教子孙两派正路,唯读唯耕”的教诲,为勉励兴中学子时时勤勉刻苦,在孔子广场建成“日月鸣勤”“太阳鼓舞”两座青铜塑像;此外,点缀在校园各处的奇石秀木,或名“师生松”,或称“竞秀峰”,时见“闻鸡起舞”,偶遇“克勤克俭”,校园的一桥一亭、一石一木,皆赋其名,皆承其道,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耳濡目染中接受“正实”文化的熏陶浸染,让校本文化浸染悄然发生。

立足培养全人,完善课程体系

1.深度解读三个文本,融通学科育人目标。“严格意义上讲,任何课程要想真正发挥实效都要经过校本化,都要在学校这个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环境中扎根,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进行适度改造。”我校组织教师全员学习研究新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重要文本,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统领、以育人目标为导向、以素養发展为内核,深入研究文本架构,梳理学科课程目标内在逻辑,解读核心素养具体表述,建立跨学科素养关联,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为龙骨,以综合思维建构“正实”课程体系,明确目标达成路径,统筹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细化举措,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关于培养目标的三大块六小节十九句话、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大领域、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十四门学科六十个核心素养进行脉络再理、体系重构,形成以“有理想、有担当”为主线的“正”课程群和以“会学习、会健体”为主线的“实”课程群。

2.深化“朴实”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我校坚守课堂这一育人主阵地,致力推进“学为本、简为道、得为上”的“朴实”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认真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养成课前三分钟暖课习惯,确保自主学习真实发生。二是集体研修落实核心素养。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核心素养落实措施,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和学习路径,使核心素养可感可知、可学可教、可练可评。三是学情调研定准教学方向。定时进行学情调研,把准学情、班情、科情、级情,以学定教,以需定教。四是课堂管理促生学习导链。突出学生主体、主角、主动,倡导教师导学、助学、评学,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深度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致力构建预习、初学、再学、持续学、扩展学的完整学习链。五是多元多维生发碰撞对话。自然学科注重问题链导学,在环环相扣的追问求索中形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品质;人文社会学科注重议题式思辨教学,在学、思、辩、写中师生共同形成真实的思维对话与碰撞,让学习深度发生。

培育特色课程,彰显个性发展

1.做强科技创新特色课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我校借力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实施“院校共建”的科技储备人才培育模式,聘请中科院多位院士和科学家担任我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顾问。搭建硬件资源平台,以基地研学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质;实施跨学科的 STEM教育,拓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实现辅导员的基地培养模式,解决学校科技师资问题;搭建国际赛事交流平台,推进科技人才培养。目前,与中科院共建的宇宙线观察站将在新校区如期落成,届时我校将成为继北京东直门中学后全国第二所此项目的研究学校。学校现有十多位科技辅导员,多人获省 333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其中两位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朱文鹏同学因多项专利及发明受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作为代表发言,倪雨晨同学获得中俄友谊勋章;学生发明专利共 480多项,《专利申请自己来》专著今年即将出版。学校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客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2.奥赛辅导特色课程,助力学生高位发展。在有关高校学术力量的支持下,成立高中学生数理学院,提出“精英培养,综合成长”的思路,走精英化、分层化之路,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领军人物培养为指向、寻求学生高位发展的英才教育培养体系。前几年我校共有300多人次获五大竞赛省一等奖,20多人获得全国一等奖,8人进入江苏省队,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3.打造写作特色教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我校以常态化的语文学科教研促进作文教学校本课程建设,通过作文教学省级课题研究加强作文教学品牌创建,以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类作文大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展示写作教学成果。多年来,我校选手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重大赛事中都曾获得最高奖项;在江苏省三大作文赛事中屡创佳绩。

4.办好“五节”“五赛”“百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坚持办好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诗歌朗诵节;搞好“兴中杯”作文大赛、“论衡杯”辩论大赛、“青年演说家”演讲比赛、“Blooming”英语短剧表演大赛、“Vivid Dubbing”英文短片配音比赛五大赛事;抓好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论衡辩论社、线帽诗社、人工智能编程社、纵横棋社等 34个校级社团为主,以学生自发建立的 60多个班级社团为辅,形成学校“百团”共生、百花齐放的生动景象,沟通在组织中发生,青春在展示中飞扬,激情在活动中燃烧,意志在活动中锤炼,个性在表现中彰显,自信在成果中提升,快乐在分享中获得。

完善评价机制,护航方式改革

1.修订学生养成规范,引领美好生命成长。修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江苏省兴化中学学生养成规范》,以会健体、会学习、有担当、有情怀的校本主张,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做到有生命活力、有生命灵性、有生命质感、有生命温度。

2.完善毕业素养标准,引导“正实”品格形成。完善《指向核心素养的江苏省兴化中学学生毕业素养标准》,从品德、学业、学养、体艺四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成长质态。以毕业素养标准规范学生成长过程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着力培养爱党爱国、忧先乐后、卓越成长、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有力抓手。

3.细化教学实施原则,保障“朴实”课堂达成。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江苏省兴化中学教学十大原则》,以立德树人、学生立场、学习中心、精心准备、严谨施教、深度教学、分层教学、公正公平、团结共享、有效反思十大原则为管理抓手,合理处理“教与学、学与思、知与行、显与隐、内与外”等要素关系,推动我校“朴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让学校育人方式改革落地生根。

改善办学条件,满足育人需求

学校现有校区建于 1994年,教学设施设备和功能场所满足不了新时代提质增效的育人需要。目前,投入近 10亿元的新校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319亩,总建筑面积 16.6万平方米,以“水儒交融,儒道相济”为设计理念,突出园林特色和书院风格,以建设现代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为指向,高标准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创客中心、智慧教室、社团活动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功能场所,将成为里下河地区乃至省内一流的数字校园。我们坚信,新校区的建成与使用将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保障,必将助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更有品质、更赋内涵。

教育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我们深知教育傳承与创新责任之重大。育人方式的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已经做出的实践探索与我们秉持的教育理想总是存在差距,但我们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学习,大胆探索,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回应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要求,以光辉的道德、崇高的理性、扎实有效的措施、久久为功的执着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江苏省兴化中学)

猜你喜欢
育人素养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