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汤金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江苏省第四、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
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培根曾说:“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的。”他还说:“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是合于一体的。”后世将培根所言凝练为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作为教育行业的深耕人、开拓者,汤金宝校长一直以教学之行体认“知识之力”,以管理之为厚重“求索之量”——回眸二十四年从教历程,一路勤勉求真知;重温十三年管理生涯,扎根实践弘远志。
愿景:让初心蓬勃有力
“于教师而言,踏上从教之路的背景各有不同,但既然为师,便应该有一份职业愿景,才可能拥有一份执着,一份期待。”汤校长曾在讲座《如何做一个幸福而有成就的教师》中这样说。人如其言,他 1995年走上工作岗位,职初十年,除了扎实数学学科的教学基本功,还历任学校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等职,以实实在在做事,勤勤恳恳付出获得学校同仁的一致认可。
做年级组长,细致协调年级组、班级组教师的工作需求,他认为一个年级就是一所“微型学校”。做教务处副主任期间,暑期无休,招生、统计、课务调整,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思前想后,他认为很多事情必须做在“开学前”。考务工作作为教务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协调人力、物力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化繁为简,极能考验工作者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汤金宝对考务工作的要求极其严谨,不管是承担校内各级考试,还是承办校外各类考试,对于考试服务的细节精益求精,从计划到实践,条理分明,滴水不漏,实现任内六年零失误。
在承担大量行政工作的同时,汤金宝对教学没有丝毫松懈。学生时代就钟爱数学学科的他,对教学有自己的理解:“数学极富逻辑魅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练就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飞跃。”这份对教学的愿景同样体现在处理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中,遇事善分析,分析讲条理,条理生侧重,侧重破关键,最后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可以说,职初十年的奔波忙碌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他确信“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中练做事。”
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职业认同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去发现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而言,职初十年仿佛教师的“少年时期”,满怀职业热情但又极易因为单调、繁琐或者挫折而自损信心,早早迎来教师的职业倦怠。而汤校长依靠一份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构建职业愿景,在忙碌中体认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他人与自我的认同,在认同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职业确信——教好书、育好人,学习成为一名团队管理者,让教育在不同主体间“流转为盈”。
协同: 让挑战举重若轻
明晰的职业目标,成熟的职业愿景,强烈的职业认同驱使汤金宝在教育管理岗位上不断迈进。2006年起,他担任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总务工作。全新岗位意味着全新挑战,一方面学校体量大,四个校区师生合计六千余人,总务后勤工作头绪繁杂,而当时的他在相关方面的管理经验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仍然坚持任教,承担高中数学教学任务。
汤校长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的边界越宽,管理的核心必须越发“聚焦”——也就是说组织效率的提高在于高度“协同”,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管理效果。他尝试通过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的方式,促进协同的达成,明确“以获得彼此认同为行动目标”,强调向师生提供“出于高度责任的优质服务”,让后勤不滞后,让服务简练而不简单。这种基于契约精神的协作信任无形中紧密了全体师生在感情和精神上的沟通,让行动有了厚实的情感基础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他每周召开四校区工作小组集会,就近期工作进行“研讨”,以研究的态度发现问题,以讨论的形式促进解决方案的设计,避免联席会议流于形式——只争论不结论,哪怕是学校某一类耗材的选配,都要经过严密的讨论和甄选;第二,四校区工作平行中有交错,定期任务互错,在交叉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效率诊断,质量监督。
而所有行动的前提基于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与加持,他相信“相信”的力量,虽然自己缺乏总务后勤执行经验,但他相信长期处于相应岗位上的助手必有所长,他以“放手”为助手賦能,调动成员积极性,在团队协作中以他人实践之所长,补给个人经验之短。相辅相成,知行合一,以育人之规律“渡”行事之挑战。汤校长回忆在二十九中的六年管理工作时,感叹:“当协同融入当下行动时,任何挑战都不足为惧,因为所有的繁杂将被高效化零为整,一切变得举重若轻。”也因为这些较为成功的管理经验,让他对专业管理、科学管理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求。
治学:让职业行道致远
2012年,汤金宝校长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回忆起博士学习的六年,他感叹:“既有收获和成长的喜悦,也有过程艰辛的苦楚。”兼顾工作与家庭,同时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对给予指导和支持的良师益友常怀感恩之心,对给予其无私关怀的家人常怀感佩之念。令他最为欣慰的是,基于广泛实践后的深度学习,让他形成了个性化的职业视角,让他对科学管理有了深远的期待。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一方面深入钻研理论学习,一方面着眼实践,融理论研究于工作实践,以实践促研究。他把研究视角定位于“教师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组织拟人化的思想、理性行为理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Vroom的期望理论以及 Maslach和 Jackson提出了工作情境 -人匹配理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以全国 24个省市中的 26所中学的 2800多位教职员工为调查对象,对中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以上诸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进行模型分析。通过研究,他发现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可以为管理实践带来有益的启发,为实施工作压力管理和工作满意度干预的个别化差异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在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作用机制中有中介作用,所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重视二者的建设,这些为加强组织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性研究的强大动力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性关照,汤校长希望通过研究达成这样的现实目标——在降低教师工作压力适度的前提下,提高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让中学教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表现出更高的学校承诺,让中学教师有“使命感”和“幸福感”。
博士学位攻读完毕后,汤校长将研究进一步延伸,具体细化到现任工作中,他以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为例,开展“学校文化视角下教师学校认同感提升策略的研究”,对学校近十年的文化建设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在对教师学校认同感影响性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认同感提升策略的实践。这是理论沉降于实践,还原于现实的关键:在优化校园环境、完善学校章程建设中凝练办学理念——“创生”、办学精神——“众”和品质目标——“追求卓越”,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策划落实的校园活动中将学校的办学价值观沉淀为具有核心凝聚力的校园文化。该研究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并于 2019年顺利结题。研究的过程性成果为学校快速发展,走向卓越提供了保障和动力,这是治学对管理实践的致远影响。
善意:让管理散发魅力
是“乘胜追击”,还是“从零开启”? 2018年 9月,汤金宝校长出任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他没有丢失管理的热情,并一如既往地将求知、治学与实践相融共进,显然他选择了“零启”——走进不同的学校文化,建构因地制宜的内生管理,让“深耕”实践更具生命力。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有着优秀的办学传统,历史办学业绩在原区域内表现突出,师资力量厚实,物理组、数学组曾获得省级或市级先进教研组。这些传统学校的发展优势激发汤校长“眼观时代看教育”,他认为数字时代对教育的期待必然带来传统办学的“质性变革”,他希望借三十九中这方“发展的沃土”实现管理办学的突破。
他曾多次在学校管理团队培训会上引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观点:“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对别人的同情,愿意为别人服务,这是一种善意;愿意帮人家改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也是一种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这就是管理的本质。”那么他是如何在管理中渗透“善意”的呢?
首先,在团队建设中根治“善意”。设计网络化管理模型代替传统学校的垂直式管理,通过年级部管理降低管理层级,“让听见枪声的人指挥战斗”。他强调管理的“核”在于服务的“心”,在他眼里管理的人该是全面发展中的人,既然是发展中的人那一定有“不足”。每当团队成员有过失,汤校长总是带着一份“同理心”,原谅过失,但不放过“问题”;安抚情绪,以人之长处激励其补足短处,扬长避短,借优补劣。让团队成员在倍感欣慰之余,保持前进信念。
第二,在凝聚人心中微观“善意”。2018年开始,学校每逢年底都有一个特别的仪式——“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宣传典型人物的榜样事迹司空见惯,但汤校长的感动人物选拔颇有新意。一方面,他认为平淡生活中的感动不在于“大開大合”的情绪波动,而在于点滴的客观观察。他布置每天的值班团队观察校园生活,以电子“行政日志”的形式发布观察日记。近两年以来,行政日志共计 280篇,达 6万余字,日志里有宏观的校园大事件,也有微观的师生感人瞬间,以事实、数据说话,让“围观”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务实进取、踏实协作、诚实立德”在教师的彼此认同中渗透。当务实者人人赞之,付出者不再默默而为时,“感动人物”的“感动”之处便“自然走心”。另一方面,组建筹备小组为当选为感动人物的老师撰写个人事迹,拍摄微视频,制作从教生涯画册,一系列充满“设计感”的“感动反馈”是集体赋予个体的充分认同,是以“职业成就”为本的无限驱动,是凝聚人心的无穷善意。
第三,在赋能成长中支持“善意”。汤校长认为办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职业能力的“生长”。他关注教师培训,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系统论视角下的学校行政管理》《如何做一个幸福而有成就感的教师》《理实共生:做教育管理的行者、学者、智者》《修身、齐家,为孩子创设好环境》成为他的培训系列课程。他希望教师能打开视野,经营不同的课堂,看到学生成长的丰富可能性,所以他邀请省市教学专家走进学校,对教师进行“一对一”式诊断指导,他全程深入参与指导过程,以学习者的角色与全体教师共进共研。活动前,尚有部分教师心存“畏难”,经历一系列指导后,老师们都为自己的专业进步心生感喟——外力促进自我赋能,赋能激活求进本能。支持之善,管理之术,唤醒了职业之道。
如今的三十九中学是南京市第三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汤校长正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为造就“创新创造之人”提供支持和服务,智管、智教、智学、智育已汇聚为一股智能扎根于学校,化为人、为师、为学的“实”文化为实行动,以实品质铸就实风貌,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教育获益相关者“共荣共生”。
体验学习大师大卫·库伯在总结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这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的环形结构。汤金宝的校长生涯及成长历程,便是经验学习圈的螺旋式叠加。职业之初,具体的从教和管理经验是初心之始;在团队协同的管理反思中,他收获驾驭挑战的自信与期待;治学研究的世界里,他探索行道致远的抽象之法;拓展实践疆域的过程中,他继续修炼管理的善仁善心。
他曾说:“学校是师生思维灵动的‘均衡自由场,唯有实现师生共进,家校共生,教育的‘理想国才有可能落地开花。”他的“理想学校”里——教师、学生、家长,彼此共存、共融、共进,这些教育获益共同体在“互利共生”中推动着家庭甚至社会的演进。共生之根已然深埋于实践沃土之中,愿这份对“共生”的期待在他的管理远志中开花结果。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