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丹 邓先丽
【摘要】同情心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自编《高职生同情心量表》对2203名高职生施测,探究高职生同情心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发现:1.高职生(非毕业班)同情心水平较高。2.除“同情理解”维度外,同情心总分及其余各维度的得分情况,都呈现出非独生子女明显高出独生子女的现象。
【关键词】高职生 独生子女 同情心差异 非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5-0017-02
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想要对高职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同情心方面做出有效的差异性分析,应注重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两者之间具备的一些差异,因为一些家庭环境因素、性格因素等等都会对高职生同情心差异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1)家庭环境差异。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在整体心理健康上来看前者要比后者好得多,而从身体健康来看,独生子女比较容易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这也导致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心理焦虑以情绪抑郁等问题,在强迫症的研究上来看,独生子女也要比非独生子女要明显很多。首先独生子女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家庭成员的关注重点,享受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照顾,但是这也养成了独生子女不习惯甚至不会去想到关爱和照顾他人,在遇见事情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本身,思想方面显得有些狭隘,做事做人相对来说不太可靠,人生态度比较悲观和缺乏一定程度的责任心。由于独生子女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兄弟姐妹来进行承受和分担,同时也缺少与同龄伙伴互助互利的机会,所以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加脆弱。而随着交往上的阻塞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就会变得更加的自卑、孤独和无助,渐渐的遇见事情是更容易退缩和逃避,失去应有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各种焦虑、紧张和抑郁的情绪产生,这种状况下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自然不会高,相反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而不会去主动提高自身的同情心,但好在这种情况不是不可更改的,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的教育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指正。
(2)性格特点的差异。据调查分析,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性格上的倔强性要低很多,从而也使得非独生子女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或者说能够随遇而安,他们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脾气,不容易发火,而且能够更好地与别人进行相处,从而对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强。这是由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能够有一个更加良好的成员关系,能够从别人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使得非独生子女学生可以与同伴产生更快的合群效应,能进行良好的互相学习以及帮助,更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而独生子女相对来说像个要孤僻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烈,在遇见事情的时候更容易生成一种挫败感以及强烈的不平衡感,这就会使得独生子女学生发火的频率大大增加,因为他们善于运用火气来进行情绪的宣泄,暴躁异常,并且充满了攻击性,所以由此来看,高职生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要差一些,以下会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
2.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再生一个孩子、给大宝找个伴。“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改革,它关乎国家人口结构的调整、家庭结构的变化[1],同时,这一项政策牵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随即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各方面有没有差异就成了家长和教育者关心的话题。同情心被认为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情心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对于他人所表现出的情绪是否具备一定的“转换”能力。现如今,我国正在极力倡导互相包容、理解以及积极建设和谐社会,而同情心对于这些内容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便以高职学生为例,来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同情心等方面内容做出差异性的分析和研究。
3.对象与方法
3.1被试
本研究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年级高职生作为被试对象展开研究,一共选取学生1185名,研究过程中回收的有效数据一共1058份,总体有效率接近90%。被试对象中男女学生分别为716人和342人,其中文科以及艺术类的学生共有298人,而理工科类的学生共有760人,学生年龄都在19岁左右。
3.2 测量工具
在测量工具的选择上本次研究利用的是自编“高职生同情心测量表”。此测量表中一共包含16个测试项目,并且利用Likert5点自评量表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根据“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一共给出1到5分的成绩评定,得出的总分值越高,则表示高职生目前的同情心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此外,该量表一共有3个维度:一是同情理解维度,二是同情体验维度,三是同情行为维度。首先,同情理解维度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来感受相应情绪以及角色的能力。其次,同情体验维度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感受和认知到他人境遇之后自身的情绪反应情况。最后,同情行为主要指的是能够将他人利益作为行动目的,并且根据他人境遇而做出的相应行为反应。通过检验,得出被试对象的各个维度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是:0.823、0.508以及0.819,而得出的全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是0.836。此外,该量表结构效度的参数值是χ2/df=2.034(p<0.02)相应参考值为2.5左右,GFI=0.907,相应参考值需>0.89,RMSEA=0.053相应参考值需<0.08。另外,该量表再测信度系数值是0.637,相应参考值需>0.44。并且,此量表收获了相对较高的专家效度。
4.测试结果
4.1 根据测试结果得出高职生同情心总体特征
通过对大一以及大二高职生同情心展开描述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果如表1,结合结果来看,高职生同情心的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且3个维度的分值均超过了3分。
根据总体情况的分析能够发现,大一以及大二时期的高职生具备较高水平的同情心,其总平均分数以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数都超过了3.60分。
4.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同情心方面的差异情况
从总体来看,高职学生(非毕业班)同情心总均分及所有维度非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除“同情理解”维度以外,其他维度和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5.讨论
5.1 针对高职生目前同情心总体特点的讨论
根据总体情况的分析能够发现,我院高职生在同情心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总体水平,其中在“同情体验”维度能够得到较高的分值,这表明我院高职生可以根据不同人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情绪状态中有效区分以及辨别出相应的情感线索,同时也能够结合自身获取到的情感线索来推测他人的内部情感状态。
5.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同情心差异
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高职学生(非毕业班)同情心总均分及所有维度非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除“同情理解”维度以外,其他维度和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余皖婉[2]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而与陈珝[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悖。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部分。我们认为非独生子女由于自己有兄弟姐妹,他知道自己不能独享父母的爱,而为了在原生家庭生存、得到赞许,他不得不表现出较高的同情心水平、共情能力,体恤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是祖父母。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自幼独享父母和祖辈的关爱,不必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质享受,因此,普遍觉得独生子女并不具备较高水平的同情心。但是针对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来讲,最本质不同还是在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如果一个民主式教养方式家庭的独生子女,也仍然可以具备较高的同情心水平。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只是表象,本质还是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由一个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可以初步判断他的同情心水平,但有可能有偏差。
6.同情心差异性的教育弥补
从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高职生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要相对来说有可能差一些,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对独生子女的同情心进行一些教育上的弥补。
首先,家庭教育是关键,家庭成员不要对独生子女学生的期望过高,这样一来可以消除学生身上的一种沉重压力,同时关心呵护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溺爱学生,宽容并不代表可以让独生子女放纵,在进行管教的时候也不要粗暴对待,积极正向帮助独生子女去认知并且合理地去表达自身的一些感受,经常性地去疏导独生子女的情绪,使独生子女能够面对任何困难以及挫折时都会有一个良好的自信心,只有独生子女从内心里强大起来,并且真正的学会感受,才能够具备一定的同情心,才會去分担和承受别人的痛苦,与此同时别人对独生子女的同情心也会随之而来[4]。
其次是学校的教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经常以正向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引导独生子女有一个良好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且可以与他人分享情感、感受情感,能够积极乐观地融入到集体队伍中去,这样一来独生子女的同情心将会很好地被提升上来。而对于非独生子女,教师除了正常的教育引导之外,还要让这些学生多对独生子女进行交流和合作,以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以及同情心的水平来影响独生子女同情心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丹.全面二孩政策下二孩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45): 4-6.
[2]余皖婉. 大学生共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3]陈珝.通过共情训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廖友国,连榕.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变迁的差异——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17-126+203.
作者简介:
王微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邓先丽,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