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营 李清莲
(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确山 463200)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可使病鸡出现生长缓慢或发育延迟,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若治疗不当,继发感染其他疫病会加速鸡群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危害养鸡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的肉食品安全,鉴于此,本文就鸡球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进行分析。
鸡球虫病在世界范内养鸡场都会出现,但主要有以发展国家或欠发达国家发生频繁,尤其是在我国的发生范围较广,多个省份和多个地区养殖场都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多呈散发流行,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该病,但一般幼龄鸡多发,2周以内的雏鸡最易感。病鸡和隐形感染的鸡是主要传染源。一般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用具等而感染球虫病。四季均有发病机会,但高温和多雨的夏季多发。另外,养殖密度过度拥挤,卫生环境不整洁,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或应激因素较多等诱因也可引起球虫病的发生。
患有鸡球虫病的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闭目呆立,饮食量逐渐减少,经常饮水;喜卧,卧时主要表现为头卷缩,两翅下垂,羽毛干燥、无光泽且蓬松;患有鸡球虫病的病鸡行动较为迟缓,怕冷,常聚堆瞌睡;严重者两脚外翻,并出现痉挛或麻痹性伸缩神经症状,嗉囊内充满液体。病记得冠髯和眼部黏膜出现贫血的苍白样,眼结膜为白色或充血,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病鸡逐渐消瘦,粪便为水样,严重者出现便血,且粪便中有黏液,病鸡肛门附近的羽毛常与粪便粘连在一起,且鸡群出现啄肛现象[1]。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死鸡消瘦,打开腹腔可知病变部位主要侵害大肠、小肠。两侧盲肠肿大,黏膜上伴有坏死灶,肠内混有血液、凝血块或坏死的组织;小肠中段扩张明显,肠壁增厚严重,比较松弛,严重的病例肠黏膜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点;小肠前段和十二指肠肠管明显扩张,黏膜伴有出血点。
在临床上一般无菌采集发病鸡的新鲜粪便适量,然后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的试验方法进行诊断,若发现球虫的虫卵或虫体则可以确诊为球虫病,此方法操作简单、省事、方便,且准确率高。
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以采用中西结合方式。在西药治疗上,病鸡的治疗一般采用氨丙琳、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氨丙琳按0.012%比例混入饮水中,1d/次,每3d为一个疗程;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5%的浓度饮水,1d/次,每4为一个疗程;青霉素按每只鸡3000单位溶于水中,每500只鸡用清洁的饮水3200ml,1d/次,每3d为一个疗程。用药时,应注意球虫易产生耐药性,上述药物在使用时,要注意轮换或间隔应用,不能长期或单一使用一种抗球虫药,以防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在中药治疗方面,可以取常山、大黄各10g、青蒿、干草各15g等中草药,用砂锅进行水煮2次,按照每日1剂的用量将药汁分早晚对病鸡进行灌服,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养殖人员需要对鸡球虫病和鸡群状态深入的了解,并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药物以及药物的用量的大小。在药物预防方面,养殖人员更应该加强对药物预防的管理,根据饲养条件和鸡球虫病的病发情况适当的选择药物进行投放预防。一般情况下,雏鸡在8d以后才会出现鸡球虫病的病发或感染现象,所在在7d左右的时间段对雏鸡进行药物的投喂即可,或者养殖人员也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抗球虫病菌药物的饲料进行投喂。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的选择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和了解,防治因为药物的使用错误或用量过多而导致药物中毒等[2]。
优化饲养管理是防治球虫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优化环境可以为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机会。平时对鸡群要科学饲养,育成鸡和雏鸡要分舍饲养,并按照饲养的相关标准布局饲养密度;夏季做好降温措施,冬季协调好通风和保温之间的联系,保持舍内干燥,光照充足。同时要科学饲喂优质、新鲜饲料,保持营养均衡,还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微生物制剂和微量元素、维生素K等,来调节鸡群的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发病率。
消毒管理是预防鸡球虫病的重要举措,为此,养殖户要重视消毒工作,把消毒措施应用到饲养的各个阶段,做到真正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在合并入群期间或出栏前后,,先用清水冲刷干净,再利用2.5%的氢氧化钠对饲养器具、饲舍和活动空间等进行彻底大消毒,最后再用清水冲刷干净,切断传染源,降低感染疾病的机会。
在鸡饲养过程中,鸡球虫病是常见的疾病,一般呈散发流行性,一旦发生疾病,养殖户要掌握疾病临床诊断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切实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