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巍,吕玉娥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2.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 太原030006)
“治节”出自《内经》中《灵兰秘典论》及《刺法论篇(遗篇)》,其原文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1],但历代医家对于“治节”的理解却并不统一,故而探求“治节”之确切含义对于了解中医传统“肺”相关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而目前在探求“治节”本义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家倾向于从“节”的含义寻求突破。目前,对于“治节”中“节”的含义阐述,主要包括“调节”[1]、“节制”[2-7]“节律”[6-9]“节气”[10]“关节”[11-16]等含义。而对于“节”如此丰富的理论内涵,虽然可以开拓临床诊疗思维,亦会对临床应用带来困扰。故而为了进一步探求“治节”中“节”的含义,本研究基于“以经解经”的方法,从《内经》原文中除“治节”原句之外关于“节”的论述进行分析,并将其代入“治节”之中,探求其理论合理性,以此寻求“治节”中“节”之可能含义。
统计《内经》原文中除“治节”外“节”的记载共159处,张登本教授所著《内经词典》将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11种:树木枝干交接处,如“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骨节、骨骼连接处,如“诸筋者,皆属于节”;指肘膝关节,如“真头痛……手足寒至节……真心痛,手足清至节”;腧穴,如“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节段,指一个椎骨,如“侠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法度,规律,如“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用以划分时空的分度,如“天以六为节”;适量、适度,如“留瘦不疑,节而刺之”;期,如“能知七损八益……则早衰之节也”;调和,如“节阴阳而调刚柔”;量词,如“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16]。本研究基于《内经词典》,排除语义、语境明显不适用于“治节”之含义,合并相近之义,据此,《内经》中其他“节”之含义可能适用于“治节”之含义有3种:骨节、骨骼连接处;腧穴;用以划分时空的分度。下文将此3种含义分别代入“治节”文义,并结合《内经》中相关记载进行分析,以此探究肺之“治节”的内在含义。
“骨节”为骨与骨相接的部位,即骨之“节”,具有屈曲伸展并旋转活动的功能,是人体赖以灵活运动的重要部位[17]。在《内经》中“节”为“骨节”的条文记述最多,如“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圣智不能欺也”“愿闻人之肢节……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诸筋者皆属于节”“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真心痛,手足清至节”等。
总览《内经》全文,“骨节”与肺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理论联系,“西方生燥……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北方生寒……肾生骨髓,髓生肝……在体为骨”。从《内经》之“五脏五行思维”中出发,肺属金,主皮毛,肝属木,主筋,“诸筋者皆属于节”,肾属水,主骨,肺金克木生水,正是一组生克制化关系,类似于现状机械上多用的控制与反馈系统,肺金可通过克木生水,调节关节之筋骨[12];同时在五脏五行中,唯有“肺金”与“先天之本肾水”及“后天之本脾土”具有直接生化关系。“身形肢节者,脏腑之盖也”“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基于《内经》之“象思维”,此两者皆为脏腑之盖,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皮毛者,肺之合也”“骨节”的皮毛较其他部位更为聚集,筋、肉多起止于“关节”,经脉亦是通行“关节”之下,皮、脉、筋、肉、骨亦与肺、心、肝、脾、肾相应,故而“骨节”亦可反应五脏之气血状态,此亦“骨节”疾病之内因;而外邪侵袭“关节”必先经于皮毛,正如“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骨节”较人体其他部位皮毛更为聚集,故而其对于皮毛的影响应更为明显,“关节”疾病则可反应于肺之外候。同时在临床中观察到患有关节类疾病的患者,对其肺经相关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触诊总有相对明显的经脉阻滞点,在传统选穴的基础上配合该处针刺,其效果亦有明显的增强。故而肺之“治节”中“节”之含义可能包含“骨节”。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其中“节”即“腧穴”,是组成经脉的单元,亦如经脉之“关节”,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通道。其状态与经脉的整体状态亦可互相影响,正如《内经》所言:“十二经脉,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同时“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腧穴”亦可通过经脉与脏腑状态相联系,因此,“腧穴”是判断经脉、脏腑气血盛衰的重要反应节点。
总览《内经》全文,会发现“腧穴”与肺之间亦存在密切的理论联系。“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因其“朝百脉、主皮毛”的生理特点与十二经脉密切相关。“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肺为气主,故而肺亦因其为气主的生理基础与经脉、脏腑相互影响、密切联系。“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天气通于肺”,故而自然之气机变化亦可通过肺与经脉之“节”影响人体。故而肺“治节”中“节”之含义或包含“腧穴”。
《内经词典》中将“天以六为节”中“节”解释为用以划分时空的分度,即“节气”,换言之则为自然之“关节”。“节气”是自然之阴阳气机运动变化的时间节点,从《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维方式出发,自然气机的变化与人体内在气机变化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而自然之“节”是自然气机变化的核心,其对于人体的气机变化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总览《内经》全文,“节气”与肺之间亦存在理论联系,“天气通于肺”;肺主呼吸,吸清呼浊,与天气相交换,自然之“节气”变化会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影响人体;“皮毛者,肺之合也”;人之一身,唯有皮毛与自然接触最多,皮毛之上的腠理亦是人体与自然气机交感的重要通道;“肺朝百脉”;“阴阳诸经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肺与诸经脉的密切关系以及诸经脉与天地之间的紧密联系亦是其与“节气”密切相关的基础。故而肺之“治节”中“节”之含义或包含“节气”。
关于“治节”之“节”的含义,除了《内经词典》所述含义之外,亦有颇多医家认为“节”为“调节”“节制”“节律”,因此3种含义多为后世医家基于肺的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
对于“节”的文字本义,因《说文解字》成书年代与《内经》相仿,故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说文解字》释:“节,竹约也。”[18]故而“节”之本义为“竹节”,引申为物体或事物的分段或者两段之间的连接部分。基于中医传统的“象思维”,结合上文所述,对“节”字本义所延伸的“治节”中“节”的含义可能为“骨节”“腧穴”“节气”。此三者皆有一共同特点:两段连接之处,即三者为其为各自的“关节”,并且三者皆与肺之间皆存在密切的理论联系,同时三者之间亦存在密切的理论联系。“骨、自然”之“关节”:“天地之间……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以及“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皆提示自然之“关节”与骨之“关节”气机相互交感,同时由于二者皆与肺密切联系,而天气与肺气相通,皮毛为肺所主,故而肺的生理功能亦为相互感应的基础。“骨、经脉”之“关节”:“经脉者……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而经脉与骨之“关节”之间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同时由于二者皆与肺密切联系,而肺朝百脉、输精皮毛,故而肺的生理功能亦为二者相互感应的基础。“经脉、自然”之“关节”:“节之交……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脉”“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故而经脉与自然之“关节”亦相互感应、密切联系,同时“天气通于肺、肺朝百脉”,故而肺的生理功能亦为相互感应的基础。《灵枢·邪客》载:“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原文所以亦为“骨、经脉、自然”之“关节”相互呼应、密切联系的侧面论证。对于人体而言,自然之“关节”异常一般多表现在“骨、经脉”之“关节”,这亦与临床常见因天气变化等出现的症状相吻合。
因此,“治节”中“节”或为“关节”,其主要包含“骨、经脉、自然”之“关节”,正如将国家类比为竹,“相傅”则为“君主”与“群臣”之“关节”,“群臣”亦为“关节”,国内各个“关节”相互络属,连接全国大小事宜。而肺为“相傅之官”,百官之长,亦为诸“关节”之首也,这亦与诸脏皆有“治节”之功相应对[8,19]。天气阴阳气机变化,引动节气更替,其产生的天气亦受气机变化影响,而肺主呼吸,与天气直接相通,肺所主之皮毛亦与天气相通,天气通过肺与皮毛进入人体影响人体经脉、关节,进而影响脏腑气机[20]。
综上,本研究认为“治节”中“节”或为“关节”,其主要包括骨之“关节”、经脉之“关节”、自然之“关节”。而对于“治节”的含义需结合“治”的含义,及中医医理进行分析。目前对于“治”的理解,主要分为“治理调节”和“安定有序”两种,但如果从上下文语法及文理来看,“治节”应为一个名词性词组[3,10,21-22],故而认为“治”在此处应为使用用法,即“使……治”[3,23]。故而肺之“治节”即肺通过与“骨-经脉-自然”之“关节”的相互作用,辅助心君,使身体各“关节”、脏腑安和有序,并对其有“节制、督导”作用,同时各脏腑之异常亦会影响于各“关节”,进而表现出肺系的异常,这对于临床诊疗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诊疗中,目前一些医家已逐渐认识到肺的“治节”与部分“关节”之间存在联系,并应用于临床[11-15]。李增华[12]在“肺主治节-治理关节”的理论指导下,对一左踝关节扭伤患者针刺左侧鱼际穴获效甚佳,同时其在此理论指导下针刺孔最穴治疗膝关节疼痛患者疗效亦显著;同时其他部分医家从其他角度探寻“从肺论治痹证”亦侧面证明了“肺”与“关节”之间的联系[24-27];王旭东[28]亦提出在其他脏发生病变之时,应根据该脏与肺在功能的相关性结合肺经症状表现,适当添加调肺之品,以恢复治节所体现的引导、督促状态。梁启军等[29]也认为当病变在其他脏腑或脏腑以外的其他组织时,可通过肺主“治节”的功能祛邪外出,更好地治疗疾病。邓慧芳等[30]提出狭义之尺肤诊为寸口脉之关脉到尺泽穴之间,通过对其状态诊察,可诊察人体气血盛衰以及各脏腑之情况,用于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理论相呼应。
目前临床中关于“治节”与“腧穴”“节气”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故而本研究将《内经》原文中除“治节”原句之外“节”的相关含义代入“治节”中进行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但此观点是否可验证于临床,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