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茂
(中国石化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北京100100)
随着大型石化企业生产能力及规模逐年加大,生产储存装置逐渐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重特大危险源不断增多,一旦事故发生,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事故灾害规模扩大,形成灾难性后果[1]。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大型企业都在推动建立高效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应急管理系统,但受制于多种因素,我国的应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2]。
a) 受技术等诸多因素制约,国内大部分应急管理系统多用于信息录入与日常管理,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信息有限,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辅助决策运行和风险预警的能力不强。
b)各项技术和相关设施配套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为应急指挥平台的数据上传下达与协同作战提供支撑。
c) 国内大多数应急指挥系统没有或缺乏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线上组织关系混乱,导致职责界定、审计问责、业务流转等操作流程紊乱,效率低下。
d) 我国目前为应急而建设的信息系统大多强调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等战时功能,缺乏日常管理功能,造成平战分离。
e) 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库、信息流、信息系统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
f) 有不少应急信息系统是在特定突发事件背景下仓促建设的,事后没有进一步完善,从而无法适应突发事件影响面广、变化快的特点。
统一数据标准,建设总部级的应急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大数据、应用服务、安全与运维、标准规范等六大支撑保障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从集团总部到下属企业的应急信息化云平台“一张图、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一平台、一系统”的基本格局。
一张图:应急系统整体规划图。
一张网: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绘制从总部到下属企业的安全风险区和风险监测点,建立全国范围的企业内监控预警网,实现各类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一盘棋:涵盖从总部、企业到地方的应急资源布局,总部到企业上下“一盘棋”。实现应急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使用。
一体化:统筹推进应急“专常”队伍建设。
一平台: 构建全覆盖的应急指挥系统。
一系统:开展应急科技创新与支持保障。实现科研资源共享,构建应急管理学科和理论体系。
考虑到系统要支撑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总部级、企业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信息系统支撑,并支持企业的日常应急管理、应急响应等业务场景。在设计上应基于融合通讯、场所设施及现场监控3个基础支撑,建立统一协同的应急指挥平台。
在总部层建设视频调用、应急会商2项功能以及基于企业应急地图的厂区信息查询、应急资源查询等功能;企业建设应急地图、应急资源、监测报警、统一接警、联动处置、事故模拟6项功能,实现总部与企业的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
在企业层,集成企业的地理信息、设备信息和监测报警数据、应急资源信息,构建工厂模型和应急资源、实时监测点数据库,并结将工厂模型和应急资源等标绘在地图应急应用上。战时一旦发生警情,通过和工厂模型相关的监测报警数据,地图上即定位显示警情事故区域,关联查看区域内应急资源、视频讯息、人员(车辆)动态。通过联动处置,将警情相关讯息、通知下发给企业各负责人,并启动现场设备协助处置警情。平时日常管理则可通过应急地图,查看区域内的应急资源,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并通过事故模拟功能,培训应急人员,辅助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将企业层和总部层进行整合,在总部层内实现地理信息、应急资源、设备信息及监测报警数据的共享。通过平台可掌握各企业风险状况及应急资源分布,可实时查看厂区各区域的视频监控,一旦出现警情,可根据应急会商系统远程及时下达处置方针,协调事故区域的应急资源。
基于应急指挥系统的业务设计,系统的建设步骤需包含:基础数据收集、实时监测预警模型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应急地图建设和平台的集成及硬件建设。
2.3.1基础数据的收集
应急指挥系统需要企业的基础数据及应急资源数据作为基础支撑,通过收集企业的基础数据并初始化至系统,建立企业的工厂模型和应急资源库。
2.3.2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模型
收集并集成企业的实时数据库、视频监控数据,用于获取现场的实时信息和实时影像,同时建立安全风险等级模型,实现系统对各类事故灾害的监测、预报、预判及安全分析。
当系统检测出安全隐患时,系统根据现场数据信息、硬件设备等数据源,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并按照安全风险等级模型智能推送分析结果给集团及企业,为事件确认和处理提供重要依据,集团和企业分别根据风险等级等资料对推送事件做处置,从而起到事故预测、事前预防的效果。
2.3.3建立应急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在总部层需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国家应急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远程专家及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传递。同时集成调用各个企业的视频平台,实现集团对各企业现场情况的掌控。
企业层需通过融合通信平台这一硬件设备管理企业及其它部门的通信信息,确保通讯畅通。当警情发生时,根据系统内的设置,自动将警情信息、处置方案传达给相关责任人。
2.3.4建立应急地图
基于GIS地图[3],将企业的生产装置、罐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存放点、固定消防设施等信息标绘于地图。安全风险区用于关联企业的基础数据、应急资源数据及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关联关系,当警情发生时,可在应急地图上高亮显示实时报警点,自动展示周边区域应急资源和视频信息,实时显示应急队伍、车辆移动轨迹及所在位置,使集团和企业均能实时掌握现场状况,调拨应急资源[4]。
2.3.5建立应急平台硬件系统
系统建设分为总部环境和企业环境。总部环境下硬件包含大屏幕模块、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将集成而来的各企业地理、应急资源、视频、事故信息集中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总部人员日常和战时了解情况、制订决策。
企业环境下,要建设融合通信平台、视频监控系统、有毒有害可燃气体及火灾报警传感器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GPS定位系统及其它如警报系统、设备联动系统等硬件。集成设备的实时动态信息及影像信息、车辆队伍的实时位置信息以供软件的实时监测预警模型、应急地图调用,确保企业掌握现场的实时状况。
通过建立平台的硬件系统,确保应急指挥平台在日常管理和战时管理中能正常运行,便于总部和企业管理,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减少错漏。
研究成果在上海、青岛、湛江等多家石化企业开展试点应用,并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多次技术交流。
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主动预警式,使各企业通过风险预警模型,实现预警处置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最大限度的让事故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掌握全局情况,把握事态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有效地的处理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升级、蔓延或衍生、次生出二次事件,实现在事前或处置过程中进行防控。
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5],提出了集团与企业两级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平台,探索危化品安全管理新模式。
下一步,可结合物联网、数据挖掘[6]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应用,优化系统,为企业和总部集团提供更多的辅助决策,提高企业的应急指挥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水平,降低事故损失,提升企业的形象,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