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

2020-09-24 02:45:36周立国张卓凡王晓霖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0年9期
关键词:输油站场完整性

周立国,杨 文,朱 渝, 张卓凡, 王晓霖,李 明

(1.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大连 113001 2.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20 3.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4.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广东茂名 52500)

输油气站场承担着接收、分输、增压、计量、清管等任务,这些重要功能使得站场在整个油气管道系统的完整性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2]。目前,关于站场完整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相对欠缺,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与步骤。部分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技术上。本文从管理流程、体系架构、体系文件、配套技术和管理平台多方位出发,提出一种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模式的架构,以期推进站场完整性管理的建设进程。

1 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流程

为实现从传统的站场管理模式向完整性管理模式的有效过渡,根据设备管理与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内容要求,基于“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运行模式,采用技术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全生命周期的站场完整性管理流程。其流程从管理方案的制定开始,明确主要任务和完成指标;通过基础管理为完整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前期管理对设备设施从设计选型、计划采购、监造、安装、调试、试运到验收的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运行和维护管理明确设备操作、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的实施流程;然后对站场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如基于风险的检测(RBI)、基于可靠性的维护(RCM)、以及安全完整性分级(SIL)等技术进行风险分级和排序,确定设备基于风险的检维修周期[3];通过实施站场设备的检测与完整性评价制定合理的维修维护策略;根据风险评价与完整性评价结果,开展风险消减与维护维修,并对作业许可、变更、失效、应急进行有序管理;同时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调拨、转让、清产拍卖、重组、捐赠及出租等资产处置行为进行规范;最后通过体系审核和效能评价,持续改进站场完整性管理。

2 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架构

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可归入资产完整性管理(Asset Integrity Management,以下简称AIM)的范畴,而AIM是由设备完整性管理演变而来[4]。输油气站场的AIM可定义为通过不断辨识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开展相应的维护与管理活动,保障站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5,6]。

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全面提高站场完整性管理水平,以AIM为内容核心,构建了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见图1。其中组织机构是管理保障,用于明确各单位的管理职责与工作内容;体系文件是管理依据,主要规定站场完整性管理的目标方针、基本内容和工作流程等;标准体系是技术支撑,包含了完整性管理中涉及到风险评价、完整性检测与评价、维修维护等技术工作;数据库是管理基础,包含开展完整性管理所需的各类数据,基于专门的数据模型建立,可实现关联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是管理的实现手段,主要集成各核心功能模块,通过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制定检测与维护计划,为设备维修提供执行依据。

图1 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架构

2.1 组织机构

为便于开展工作,可实行公司、管理处和项目部三级完整性管理组织机构模式。公司级主要负责整体的规划、统筹与管理,机关专业部门负责所辖专业的具体管理工作,完整性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处负责组织、监督、审核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项目部负责完整性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2.2 体系文件

在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中,一级文件为完整性管理总则,即纲领性文件,旨在以严控风险、预防为主、创新驱动、持续提升为管理方针,以风险管控、智能化为管理原则,实现零伤害、零泄漏、零事故的管理目标。二级文件为完整性管理程序文件,即完整性管理的工作指南,针对数据管理、设备操作与维护管理、生产物资前期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风险管理等主要业务活动,规定其流程及要求;三级文件为完整性管理作业规程,是程序文件的支持与补充,根据各项程序文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各项工作。

2.3 配套技术

站场完整性管理的配套技术应符合站场管理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完整性管理流程和站场设备分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完整性管理流程分析配套技术主要有数据信息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价技术、完整性检测与评价技术、维护维修技术、效能评价技术以及应急抢险技术。从站场设备分类角度分析可对各类技术进行细化,除了传统的检测评价技术[7,8],完整性管理所需的支撑技术还包括:站场智能巡检技术、数据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完整性管理的可视化技术、站场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区域阴极保护技术、工艺管道腐蚀检测与评价技术、储罐在线检测与稳定性评价技术、储罐在线潜入检测技术、离心泵/压缩机振动监测技术、仪表设备性能评价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技术等。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站场完整性管理顺利推广的保障,否则完整性管理仅是停滞不前的上层建设。

2.4 管理平台

建立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平台,既可以驱动完整性管理的实施[9],也可以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各层级管理需要,又可以满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要求。同时通过决策、管理、执行3个层级间的纵向关联,运用数据统计和决策分析,可提高管理效率[10,11]。结合站场完整性管理的闭环流程以及管理体系,通过业务需求分析,对管理平台进行架构。

管理平台建设应符合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征。

a) 标准化。制定站场完整性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及不同阶段成果的数字化移交标准。

b) 数字化。对站场基础信息整理、勘察测绘、设计资料和模型进行转换,并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矢量化、三维建模等处理,实现基础信息数字化管理,并为管理平台的相关模块提供数据支撑。

c) 可视化。将内容复杂、数量庞大的站场基础数据、监测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决策数据等,通过图形、图表、图像、视频等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实现由写意到写实的可视化展示。

d) 自动化。通过管理平台完善站场的自控仪器仪表、检测设备及监控系统,实现站场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

e) 智能化。根据站场完整性管理,平台可实现站场的运行优化、风险预警、检维修决策、应急抢险等数据学习与自主决策功能。

3 应用情况

依据站场完整性管理流程和体系构架,按照“体系文件+配套技术+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在某石化公司进行应用。公司拥有成品油管道超过6 000 km,约占全国成品油管道总里程的1/4,包含输油站场58座,公司已建立成品油管道线路的完整性管理体系,借助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构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及工作模式的转变,因此亟需开展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技术和平台的开发工作,形成涵盖外管道和站场的统一完整性管理模式。

3.1 体系文件

根据各层级文件的内容要求,以公司现有管理模式为基础,按照站场完整性管理的需求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和查漏补缺,确定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包括1个总则、18个程序文件、26个作业规程。体系文件明确站场完整性管理的管理流程、管理内容、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技术要求等内容,以会议、培训等方式组织体系文件宣贯学习,各对口指导单位到现场进行检查和督导,体系文件已成功地在公司58个输油站推广应用。

3.2 配套技术

公司与多家单位合作,并配备专业科研人员,积极开发多种站场完整性管理的配套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其中包括站场无人机或机器人巡检技术、区域阴极保护技术、静设备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输油泵振动监测技术等。立足完整性管理技术的研究,是站场完整性管理成功推广的保障。

3.3 管理平台

为与外管道形成统一完整性管理模式,借助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建设站场完整性管理平台。对原管理系统数据、设备台账数据以及设备技术档案数据进行了采集、验证、修改、关联和入库,平台初步实现数据导出与导入、业务审批以及部分信息可视化的功能。随平台功能开发持续完善,相应的监测检测、评价决策等技术管理功能会陆续接入平台。

4 结论

为打造“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覆盖、全管网设备”的完整性管理体系,开展了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可得到以下结论。

a) 结合设备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资产完整性管理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站场完整性管理流程与体系架构,使得站场完整性管理更加系统,可执行性更强。

b) 以完整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出发点,明确体系文件层次结构与内容要求,规定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明晰尚需开发的配套技术,分析管理平台的特征与功能需求,为输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基础。

c) 通过企业的应用推广表明,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是另辟蹊径,而是在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管理模式和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提高了效率且便于推广。

d) 站场完整性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改进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需加强完整性管理支撑技术的研发力量,扩大管理平台的开发力度。

猜你喜欢
输油站场完整性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00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上输油漂浮软管动力响应分析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有色设备(2021年4期)2021-03-16 05:42:32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铁路站场EBS工程量分解
输油工小夜曲
北极光(2015年5期)2015-08-07 13:30:43
特殊站场引导信号电路设计
驼峰站场综合防雷
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缺陷的综合判别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