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头皮针抽添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验案举隅

2020-12-28 04:38石峻林何信鹏彭卓隽林亚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线耳穴疗程

石峻林,何信鹏,彭卓隽,林亚平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小儿抽动障碍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症,是指发病于儿童至青少年时期的一种反复、快速的单一运动,或者是多发肌群失紊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障碍。临床表现分为两类:①发声性抽动:咽喉肌、鼻肌、口腔肌等运动所发出的一种声音,如清嗓子、吸鼻、咳嗽,甚至说脏话骂人等。②运动性抽动:面部肌肉、头颈肌肉、肩部肌肉以及上肢肌肉的抽动,主要表现为眨眼、皱眉、点头、缩鼻、张嘴、耸肩等。现代医学认为诱导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详,可能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或是神经递质的紊乱等方面有关[1]。中医学将本病归于肝风、慢惊风、抽搐等范畴,此病发生多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其中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诸髓者,皆属于脑”,肾气不足,则髓海空虚,神妄气乱,以致诸症皆生;又抽动一症,中医属风,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脾主运化,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又主肌肉、主四肢,故脾不健运,则气血亏虚,以致血虚生风,肌肉四肢抽动,而子病及母,心神也同时被扰。因此,临床常见肝肾不足、元神失养,心脾亏虚、血虚生风,症见略同,舌脉皆为心肝脾肾阴虚之象。

1 头皮针抽添法

1.1 操作要领

医用酒精消毒刺激病灶点(区),针尖呈15°~30°迅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再将针体刺入0.5~1 寸左右,持针柄手指下感受稳定的吸针感,为减轻患儿痛苦尽量保证针体不动;随后行针抽按,运用手指的爆发力向外抽提或者向内按插3 次(约5 s),然后再缓慢退回原处,每次抽提或者按插的幅度不宜超过0.1 寸。运用此行针手法反复行针10 遍,促使得气,使气至病所。《针灸问对》有云:“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2]抽添法作为一种小幅度补泻手法在古籍中早有记载,临床上根据辨证论治使用“一插数提”为主的抽提手法泻其邪气,“一提数插”为主的按插手法补其正气。

1.2 注意事项

针刺时注意力度和速度,保证较大刺激量的同时带给患儿较小疼痛感。囟门未闭、高热、昏迷、头颅手术患儿不宜行该针法。

2 验案举隅

2.1 案例1

患儿易某,男,9 岁,初诊:2019 年 4 月 23 日,主诉:反复不自主眨眼、嘴角抽动3 月余,加重1周。病史:患儿于3 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眨眼、嘴角抽动,左侧为主,稍有点头动作及清噪音。2019 年4 月15 日于当地儿童医院查脑电图提示:背景节律无异常,全幅未见痛性波。曾于当地医院药物(不祥)治疗,症状好转,近1 周受凉后,症状加重,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有“福尔可定”过敏史,症状表现为瘙痒性皮疹,否认食药物过敏史。现症:患儿不自主眨眼,嘴角抽动,左侧为主,缩鼻、点头、清嗓等,近日患儿咳嗽有痰,稍鼻塞,流清涕,精神状态尚可,无恶寒发热,饮食正常,夜寐安,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指纹淡隐于风关。腧穴压痛:无;耳穴反应点:无;经络感传:无。中医诊断:惊风病,脾虚肝旺证;西医诊断:小儿抽动障碍。选穴:额中线、颞前线,额旁 1 线、2 线、3 线,顶中线、关元、后溪、大陵、足三里、太溪、肾俞、心俞、脾俞、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风池、合谷、迎香、顶颞前斜线下1/3段加顶颞前斜线上1/3、中1/3 段、丰隆。操作方法: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顶中线前顶透百会,皮肤消毒后,用指切快速进针法快速进针,针进帽状腱膜下层后,行抽添补法。额区治疗线针尖方向均自上而下,颞前线颔厌透悬厘,留针2 h 以上,最好至睡前出针,出针时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后溪、大陵进针0.3~0.5 寸,行捻转泻法,足三里进针0.5~0.8 寸,行捻转补法,得气后温针,其余穴位针法平补平泻,各留针30 min。10 次1 个疗程,每周3 次。疗效:经1 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患儿眨眼、嘴角抽动、点头等症状明显缓解,清嗓、缩鼻症状消失。2 个疗程后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继1 个疗程以固疗效。患儿诉经上述方法治疗后,诸症减轻。随访至今,家属诉患儿抽动未再发。

按语:林师认为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症,若从神论治,往往收到良好的疗效。此病案患儿禀赋不足,肾阴亏虚,而至精髓虚损,元神受扰而风动,再加上后天护养不当,情志失调而病发。用头皮针抽添法为主治疗,取“头为精明之府”之意,以填精充髓、宁神制动。此病案治疗中额中线宁神定志,主治头、鼻、舌、咽喉病,加之颞前线疏通面颊经气,合而消除颜面部肌群抽动和发音抽动;额旁1、2、3 线分别主治上焦、中焦、下焦病,施以补法,可补益心、肺、肝、脾、肾诸脏,以充先天、后天之不足;顶中线益气升阳、疏通全身经络;关元培补肾气、强本壮元;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主治头项疾患和癫狂,可抑制头项抽动;大陵为心包输穴、原穴,能健脾安神;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强壮要穴,补益后天生化之源;太溪为肾之原穴,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均为补肾要穴,益肾养阴;心俞、脾俞为心、脾背俞穴,补益心脾;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位于“视区”,有治疗眼病的作用;风池祛风止痉,“面口合谷收”,合谷可治张口呶嘴;迎香近治啾鼻;顶颞前斜线下1/3 段加强颞前线疏通面颊经气的作用,以治面肌抽动;顶颞前斜线上1/3、中1/3 段疏通上、下肢经气,制动宁肢;丰隆为足阳明络穴,祛有形无形之痰以息风止痉。治疗本病所取额中线、额旁1 线、额旁2 线、额旁3 线均在头部额区,而额区是额上回前部的投影部位,该部位有机体行为设计的功能,其病理变化为精神障碍,刺激这些治疗线,可增强该区的血流量,以提高患儿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2 案例2

患儿沈某,女,6 岁,初诊:2019 年 6 月 8 日,主诉:全身多发性不自主抽动3 年余,加重10 余日。病史:患儿3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伴喉间异常发音。2019 年5月25 日于当地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得分32 分(中度);心理测评报告单提示父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22 分(差),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37 分(差)。于当地予以内服硫必利、维生素B1等药物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近10 余日,患儿全身不自主抽动次数明显增加,为求中医综合治疗,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全身肌肉多发不自主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抽动时无异常发音。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抽动次数减少,入睡后无不自主抽动,学习成绩一般,精细动作可,精神一般,体格瘦小,面色苍白,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特殊不适,挑食,食量较差,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腧穴压痛:无;耳穴反应点:无;经络感传:无。中医诊断:惊风病,血虚生风证;西医诊断:小儿抽动障碍。选穴:取头皮针额中线、额旁1 线、额旁2线、额旁3 线、四神聪、神门、足三里;心俞、脾俞、肾俞;大椎、筋缩、至阳、腰阳关、劳宫。操作方法: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穴快速进针后,针至帽状腱膜下层后平刺进1 寸,用抽提补法,促使得气后接G6805 电针仪,疏密波,留针30 min;神门直刺0.3 寸,留针至30 min;足三里用温针,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 min,交替运用,随症加减。另配合头面部行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拔火罐:背俞穴双侧6 只,3~5 min 。王不留行籽贴耳穴神门,两耳交替,3 日1 次,每日按压刺激至少3 次;神阙穴用穴位贴敷法或隔盐灸。治疗每日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歇 3~5 d。患儿经治疗1 个疗程后,抽动次数明显减少,老师和家长均认为有效。一直坚持治疗5 个疗程获愈,随访至今,患儿未复发。另嘱患儿家属本病临床上具有波动性,平素注意告诫孩子避风寒、慎饮食,适当增加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按语:林师认为此案例患儿以全身多发性不自主抽动为主症,辨病属惊风范畴,心脾气血亏虚,血不荣筋,则虚羸疲惫,肢体拘挛;小儿“骨气未成,形气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小儿药证直诀·原序》),林师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以整体观为指导,通过针灸调整其脏腑经气,填精益髓、疏通脑络,来调节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从而有利于改善神经介质代谢,促进神经递质传递,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同时,使抑制趋于集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以健脾养心、息风定志。针刺选穴以局部、循经、辨证选穴为主,额中线宁神定志,又主治头、鼻、舌、咽喉病;额旁1、2、3 线分别主治上焦、中焦、下焦病,施以补法,可补益心、肺、肝、脾、肾诸脏,以充先天、后天之不足。四神聪、本神、神庭、神门(以及耳穴)、神阙,通常称之为“神五穴”,对治疗神志疾病有特殊功效。头部四神聪镇静养神,通脑络,益脑补血,开窍涤痰;本神归本敛神,镇惊止痫;神庭安神益志,醒脑开窍;神门(以及耳穴)养心定神,定志稳惊;神阙固本培元,养气补神,给养神明。五穴共奏制动安神之效[3]。另外配以督脉大椎、筋缩、至阳、腰阳关等补阳益气、缓解筋脉拘急,膀胱经穴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补脏腑气血、疏肝健脾,内关、劳宫等养心安神,配合局部穴位,共奏健脾宁心、息风定志之效,配合小儿复合手法推拿、耳穴压豆、拔火罐等中医治疗,感统训练达到心神集中,缓解抽搐。

3 结 语

小儿抽动障碍的核心症状是抽动,抽动在中医谓之“风”,属内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胜则动”即是此意。由于分娩前合并症、出生体重较轻、其母妊娠反应较多、怀孕期情绪问题较多或亲属中有此病史等诸多因素,致患儿先天不足,筋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生抽动症状[4]。林师治疗本病以补益亏损为本,肾为先天之本,临床多以治肾为先,滋补肾阴、益精充髓、健脑益智,兼以宁心安神、健脾生血、化痰祛风、平肝息风诸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说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头皮针抽添法是治疗小儿精神疾患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有治疗作用还有提高智力的作用,对先天禀赋不足、生长发育迟缓的小儿也有一定疗效[5]。通过对林师临床2 则验案加以归纳总结,证实该疗法对于缓解及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有明显疗效,而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是安全可靠又适合儿童的一种自然疗法,若配合中药、小儿推拿等中医疗法,则更有利于本病的痊愈。

猜你喜欢
中线耳穴疗程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课本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