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X线与螺旋CT诊断腰椎退变的价值

2020-12-28 00:02:0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529100李均堂区携乐吴荣达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椎间椎间盘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529100)李均堂 区携乐 吴荣达

腰椎退变为中老年群体常见病,为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病变引发的软组织病变、神经根受压等病理现象[1]。腰椎退变症状主要表现为腰椎疼痛,可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明确诊断疾病并及时给予适当治疗为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对本病主要采用X线诊断,近年来临床对腰椎退变的诊治水平不断提升,螺旋CT因分辨率高、操作便捷等优势逐渐用于腰椎退变诊断中,并发挥较好作用[2]。本研究将X线与螺旋CT用于腰椎退变诊断中,旨在研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患者91例,男49例,女42例,年龄46~83岁,平均(61.05±1.79)岁,病程1.5~12年,平均(6.78±1.03)年,临床症状:下肢麻木53例(858.24%),腰痛67例(73.63%),腿痛61例(67.03%),还有部分患者伴下肢无力、大腿皮肤过敏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本组91例患者均实施X线、螺旋CT诊断,具体措施见下:①X线诊断:仪器使用DR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X线机,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少数患者行腰椎双斜位X线片。②螺旋CT诊断:应用西门子Emotion_6螺旋CT机,先对患者行全段腰椎持续扫描,随后将获取的图像行三维行重建。参数设置:扫描层厚、层距分别为3~5mm、3~5mm。所有患者均行CT扫查,随后行薄层重建,重建间隔设置0.5mm或1mm,将扫描获取的数据传至影像工作站,使用自带软件行三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特征、诊断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1.0,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本组91例患者行CT扫描,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共148个,其中L4~L5共59个,L5~S1共48个;CT扫描显示椎间盘膨出共63个;诊断椎体骨质增生80例(87.91%),许莫氏结节9例(9.89%);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白共186个,其他可见椎管相对或绝对狭窄,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2.2 X线影像学特征分析 本组91例患者经X线检查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其中椎间小关节退变、椎间隙变窄各217个、153个;X线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变白。

2.3 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分析 X线在腰椎椎体骨质增生中检出率为100.00%,与CT诊断检出率87.91%相比,相对更高(P<0.05);CT诊断在许莫氏结节中检出率为9.89%,与X现诊断检出率1.10%相比,相对更高(P<0.05)。

2.4 两种诊断方式对椎间小关节退变检出率分析 X线诊断检出率为49.75%,与CT诊断62.25%相比,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腰椎退变为中老年群体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间小关节增生肥大等。采取合理的检查方式对腰椎退变进行确诊,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X线、螺旋CT均为临床诊断腰椎退变的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两种诊断方法,比较检查结果差异,旨在评价两种诊断方式在腰椎退变中的应用价值,便于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诊断方式,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

患者发生腰椎退变时,最先以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化变形为主,分析原因为椎间盘血供相对较少,但负担较重,活动较多,进而引发退行性病变。小关节软骨退变后,可诱发关节面骨质出现代偿性增生,进而使椎体边缘形成骨赘[3]。上述改变经X显示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因个体差异,不同患者骨质增生程度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上、下椎体可因骨质增生,最终形成骨桥。椎体骨质增生在X线上影像学表现为数个连续椎体共同受累,骨赘通常于椎体上缘、下缘朝外横向突出[4]。本次研究结果表示,X线关于腰椎椎体骨质增生中检出率与螺旋CT相比,相对更高,提示X线片在诊断腰椎椎体骨质增生中应用价值更高。分析原因为X线检查视野较广,可更加直观、清楚的对腰椎椎体进行观察。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时,可尽量对椎体部分进行扫查,可使两种诊断方法征象相近,提升诊断准确率,但扫描层面变多,可导致患者所受射线量相应增加[5]。

机体椎间盘失去弹性后,可出现破裂现象,在遭受脊柱负重、髓核膨胀等压力后,椎体软骨板薄弱区可出现断裂现象,加上长时间受压,裂隙会逐渐扩大。髓核通过上下椎体软骨板薄弱区进入松质骨,促使周边骨小梁被吸收,由椎间盘组织替代,最终形成软骨结节,并出现反应性骨硬化带,则为许莫结节。X线征象主要表现为椎体边缘呈弧形凹陷,而CT征象表现为椎体密度减低区,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本次研究中,CT对许莫结节检出率相比X线更高,提示CT在检查病变、了解细节等方面与X线相比更好。分析原因与X线重叠较多、图片质量降低等因素相关。

两种诊断方式在椎间小关节退变中检出率相比,差异不显著。目前临床对椎间小关节退变主要采用CT诊断,其空间分辨率、密度较高,横断面图像不会出现重叠,可使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利于提升诊断准确性。扫描期间对角度进行适当调节,可精准定位病变位置,清晰观察到小关节内部解剖结构、病理变化[6]。

综上所述,X线、螺旋CT两种诊断方式在腰椎退变中具有不同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或联合两种方式进行疾病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椎间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46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治疗骨质增生症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