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高福生 沈冉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首要原因,临床治疗多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主,但由于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较重,行PCI治疗易出现再灌注不良现象,如慢血流、无复流等,不利于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分析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各41例。其中实验组女15例,男26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41±5.62)岁;对照组女14例,男27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26±5.41)岁。两组年龄、性别、梗死相关动脉、合并症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血栓抽吸治疗,操作如下:行冠动脉造影,并于球囊扩张前进行血栓抽吸操作,血栓病变部位放置抽吸导管,确保导管头端直至闭塞段,反复抽吸直至血栓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改善,撤出导管;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硝普钠(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35)治疗,抽吸导管中心腔冠脉内注射0.5 mg替罗非班、50 μg硝普钠。
1.3 观察指标 ①无复流情况,参考TIMI分级判定标准分为4级,以闭塞远端无血流或无再灌注为0级;部分灌注,部分造影剂可经过闭塞血管,但无法充分显影远端冠脉为1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于冠脉远端完全充盈,但造影剂清除及进入速度均相对较慢为2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可迅速充盈冠脉,且清除速度较快。总复流率=(0级+1级+2级)/总例数×100%[1]。②心功能指标(LVESD、LVEF、LVEDD),治疗前后以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1 无复流率 实验组无复流率7.32%较对照组26.83%低(P<0.05)。
2.2 心功能指标 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F(49.12±6.82)%较对照组(38.41±5.62)%高,LVEDD(46.30±5.72)mm、LVESD(43.41±3.06)mm较对照组(50.28±6.43)mm、(47.85±3.80)mm低(P<0.05)。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PCI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开通靶病变血管,改善患者预后。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15%~8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发生无复流现象,影响患者预后。
现阶段,临床防治无复流措施多以血栓抽吸、药物治疗为主。血栓抽吸是通过冠脉导管介入持续抽吸,可将血管内大量血栓吸出,改善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及栓塞状态,避免远端小血管栓塞,从而降低无复流发生风险。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血栓抽吸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替罗非班、硝普钠,效果颇为显著。替罗非班是一种高选择性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对纤维蛋白原结合血小板过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病变血管血栓负荷,加之其直接注射于冠状动脉内,局部血药浓度相对较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可扩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紊乱[2]。一氧化氮直接供体硝普钠属于血管扩张剂可抑制钙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改善心肌灌注。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血栓抽吸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硝普钠治疗,实验组治疗后LVESD、LVEDD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且无复流率7.32%较对照组26.83%低,充分说明联合采用替罗非班、硝普钠、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率较低,且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总之,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无复流率,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