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阎利华 姚有玲 雷军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高钾血症患者72例,根据其血清K+水平分为A组、B组、C组。A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5~69岁,平均(51.21±6.83)岁;B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7~68岁,平均(52.45±6.51)岁;C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6~70岁,平均(53.02±6.65)岁;三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经血清检查判定为高钾血症;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不耐受心电图检查;血液类疾病;正在接受补K+治疗或输血患者。
1.2 方法 均行血清K+水平检测及心电图检查。
1.2.1 血清K+水平检测 使用一次性真空促凝管,采取外周静脉血约2ml,静置约20min置入脱帽离心机(台式全自动,TD4-T),设置转速为3800r/min,离心8min;析出血清,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检测K+水平。所用试剂及试剂盒均为仪器配套,所有操作均由同组高资专科检验人员按操作说明严格执行。
1.2.2 心电图检查 取卧位,采用十二导心电图机(KENZ 1207型)检查,以V4导联处两个相邻QRS波起始点连线为基线,测量3个R波值(R波顶端与基线上端距离),同时测量3个T波值(T波顶端与基线上端距离),均取平均值,计算R/T比值。
1.3 观察指标 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与R/T比值关联性;三组心电图异常波形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与R/T比值关联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组血清K+水平均与心电图R/T比值呈负相关(r1=-0.867、P1<0.001,r2=-0.715、P2=0.006,r3=-0.802、P3<0.001)。
2.2 心电图异常波形情况 分析三组不同病情程度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图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图像均显示直立T波,随血清K+水平升高,图像呈P波振幅下降甚至消失、R波振幅及ST段下降、P-R及QT间期延长、QRS时限增宽、S波加深等变化趋势。
临床对于高钾血症的诊断多结合血清血清K+水平检测结果,但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导致致死率增加。高血钾症可引起机体内电解质紊乱,产生酸中毒,从而使血清K+水平升高,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研究表明,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图像变化与血清K+水平具有较高一致性,可尽快发现心脏功能异常,且不同程度患者其心电图图像可显示出不同特征性改变[1]。由不同病情程度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图像分析,随血清K+水平升高,其心电图波形呈规律性变化:血清K+>5.5mmol/L时,产生“帐篷状”高尖,T波、QT间期缩短;血清K+>6.5mmol/L时,P波电压减小,QRS时限增宽,QT、PR间期延长;血清K+>7.0mmol/L时,P波振幅、ST段下降,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进一步延长。但由于高钾血症患者心肌细胞膜中离子通道数量不一,致使不同患者间QRS波、R波T波振幅可比性降低,而心电图R/T比值可避免此差异影响,真实反映患者心电图变化。研究证明,通过分析心电图R/T比值,可有效推算出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为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利于患者治疗[2]。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血清K+水平均与心电图R/T比值呈负相关(P均<0.05),随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升高,其心电图异常波形程度加深,说明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R/T比值与其血清K+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不同血清K+水平患者心电图波形异常程度不同,可根据其心电图表现推断血清K+水平。
综上可知,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变化与其心电图R/T比值呈负相关,且随血清K+水平升高,其心电图波形异常程度加重,通过心电图检查可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