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朝政府对阵殁群体的抚恤

2020-12-27 21:30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逝者关怀群体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元史》卷九十六《赈恤志》言:“救荒之政,莫大于赈恤。元赈恤之名有二:曰蠲免者,免其差税,即《周官·大司徒》所谓薄征者也;曰赈贷者,给以米粟,即《周官·大司徒》所谓散利者也。”[1]2470为了巩固政权,元朝统治者对在职的品官和隶属于兵籍的军士实行抚恤政策,在元代史料中通常称“恤”“存恤”或“优恤”[2]。元代赈恤形式主要分为蠲免与赈贷,赈恤群体主要包括水旱疫疠受灾百姓、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以及因特殊情况而恩免的部分群体。赈恤与抚恤虽然同为“恤”的范畴,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区别。赈恤多指朝廷因各类灾害而对百姓蠲免、赈贷,本质上为扶贫济困。而抚恤则是指朝廷对各类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家属进行安慰,本质上为安抚体恤。

终元一代,不足百年,但是战争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朝代。这些战争既有对外扩张攻灭其他政权的统一战争,也有巩固政权消灭叛乱敌对势力的战争,还有后期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战争。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元朝政权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征服扩张与稳固政权,陆续进行了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以及消灭国内叛乱敌对势力的战争。末期随着统治集团的腐败,爆发了农民起义,韩山童、刘福通、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揭竿而起。元朝政府针对阵殁群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抚恤政策,既是对于死者牺牲殉职行为的肯定,更是对于生者物质精神上的慰藉,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与政治导向。因此,有必要对军事战争中阵殁的群体予以界定分类,并就其阵殁后政府所采取的抚恤政策进行研究概括。

一、阵殁群体的界定分类

阵殁,含义为战争中阵亡,亦指代阵亡者。《魏书》卷九《肃宗本纪》有言:“豳州刺史毕祖晖、行台羊深并奔退,祖晖于阵殁”[3]292。又见《魏书》卷三十七《司马天助传》:“真君三年,与司马文思等南讨。还,又从驾北征。在阵殁。”[3]595这是传世史书中所见有关阵殁的最早记载。阵殁指军事战争阵亡者,但是其中又分为许多复杂情况,因此有必要对阵殁群体予以界定分类。

1.身陷困境,捐躯殉职的军吏

此类阵殁军吏是指部分军吏在出使他国、治理地方、军事战争中身陷困境,为敌所俘,最终捐躯殉职。属于此类阵殁群体的军吏主要包括以下数人:帖木儿不花、阔里吉思、月里麻思、廉希贤、阿塔赤、拜住、普化帖木儿、达识帖睦迩、察罕帖木儿、庆童、泰不华、星吉、福寿、达尼达思、贺方、道童、月鲁不花、刘德仁、史天倪、唐庆、赵炳、陈祐、杨不花、赵伯忽、孛术鲁远、王积翁、汪泽民、王英、陈祖仁、王逊、石抹宜孙。

另有《元史·忠义传》中所载八剌、不兰奚、合剌普华、刘天孚、萧景茂、张桓、李黼、李齐、褚不华、伴哥、喜同、韩因、卞琛、乔彝、张岩起、王佐、吴德新、颜瑜、曹彦可、王士元、杨朴、赵琏、石普、盛昭、杨乘、纳速剌丁、伯颜不花的斤、 樊执敬、全普庵撒里、周镗、谢一鲁、聂炳、刘耕孙、刘焘孙、刘硕、俞述祖、桂完泽、丑闾、冯三、孛罗帖木儿、彭庭坚、王伯颜、刘濬、朵里不花、野峻台、卜理牙敦、潮海、民安图、黄绍、斗元、黄云、魏中立、于大本、普颜不花、妻阿鲁真、申荣、闵本、赵弘毅、赵恭、赵官奴、郑玉、黄冔、柏帖穆尔、迭里弥实、获独步丁、朴赛因不花、张庸、丁好礼等人。《元史·忠义传》所载人物在面临困境时,保持应有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因此此类群体在得到元朝政府己方抚恤的同时,也受到了敌方一定的尊重与推崇。

上述官吏将士多为政府的公职人员,在代表朝廷履职时为己方异议者、农民起义军、乡间匪盗、以及其他敌对势力所困,或是坚持己见自杀殉职,或是不屈不降最后被杀。此类阵殁群体和现代意义上的“因公殉职”有较大相似。元朝政府对于此类人员采取一定的抚恤政策,既是对这种不屈而死行为的极大肯定,又有利于弘扬宁死不屈、舍身为国的社会风气。

2.参与作战,英勇牺牲的军吏

元朝时期对外对内战争次数剧增,众多将士在战争中作战积极、英勇牺牲,表现出了军人应有的执行力与战斗力。属于此类阵殁群体的军吏主要包括以下数人:火赤哈儿的斤、阿剌瓦而思、别帖、怯怯里、忽都哈思、哈八儿赤、玉笏迷失、唆都、也速歹儿、匣答儿密立、爱忽赤、仁通、杭忽思、完泽、海都、塔儿忽台、阿塔赤、石抹度剌、张晋亨兄(姓名不详)、张好右、杨杰只哥、刘浩、郑鼎、张弘纲、赵匣剌、郑义、郑德温、张进、张玉、樊楫、张山、高守忠、石抹老瓦、董抟霄、董昂霄、李伯通、李守正、王七十、任存、伯八。这类群体多以将军士兵为主,政府官吏较少。上述官吏将士在元朝政府早期对外统一征战、中期巩固政权、晚期镇压各地起义过程中,作战英勇、身先士卒,最终战死疆场。

3.战斗负伤,不治身亡的军吏

部分将士军吏在行军作战过程中身体负伤,由于受伤过重加之行军医疗水平有限,最终不治身亡。属于此类阵殁群体的军吏主要包括以下数人:来阿八赤,作战中身中毒矢,头部及其他部位受伤严重,不治而亡[4]。高闹儿,至元二十二年,海战中身中毒矢,不治而亡[5]3135。董士元,征讨宋朝,负伤后来阵亡[6]6250—6251。上述军吏虽然不是直接作战阵殁,但是却是因军事战争负伤严重,加之医疗水平所限与治疗延误,最终不治身亡。因此,此类群体同样属于元朝政府抚恤范围之内,亦是本文研究对象之一。

4.行军途中,不幸卒殁的军吏

行军途中,由于行军征战条件艰苦恶劣,部分军吏不幸卒殁。属于此类阵殁群体的军吏主要包括以下数人:霸突鲁、宋都、木花里、脱落合察儿、明安答儿、黄头、忽都虎、哈兰术、阿剌罕、马塔儿沙、帖赤、帖木脱斡、哈兰术、拜答儿、孛罕、明安、囊加台、耶律买住、耶律忽林带、忙古带、刘世英、抄儿赤、管如德、王昔剌、王国昌。以上军吏在行军过程中不幸卒殁,史书中并未提及其具体卒殁原因,只是记载其卒殁于军。因此将其归入“行军途中,不幸卒殁的军吏”一类。

二、元朝政府的抚恤政策

1.追封阵殁者及上谥

追封与上谥为古代朝廷赏赐功臣的重要手段,亦是元朝政府对于阵殁者进行抚恤的重要政策。所谓追封,同追谥、追尊,为已故者追加封号。上谥是为朝廷对于逝者生平的评价,主要依据为逝者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是对于臣子一生的高度概括。阔里吉思,战争中为敌所执,不屈而死。追封为高唐忠献王,加赠推忠宣力崇文守正亮节保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驸马都尉,追封赵王[1]2926。月鲁不花,被倭寇所害,朝廷赠摅忠宣武正宪徇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忠肃[7]。孙,为张士诚部下所杀,赠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曹南郡公,谥忠烈。赐田三顷恤其家[1]4404。王伯颜,为叛军所杀,赠嘉议大夫、济南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太原郡侯[9]。元朝政府对于阵殁军吏追封与上谥,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是对逝者牺牲的安抚慰问。因此这种追封与上谥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沿用追封上谥的惯例,更是军事战争条件下的特定抚恤手段。

2.官方料理丧葬事宜

官方料理丧葬事宜,是元朝政府抚恤政策的重要内容,部分军吏生前较为清贫,其家难以支付丧葬费用,政府出面料理丧葬事宜本身体现了对于逝者的人文关怀。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派遣亲贵要员负责治丧、拨发丧葬费用所需钱币、为逝者定制灵牌、购买葬具、配备送葬队伍等。如,阔里吉思,战争中为敌所执,不屈而死。淇阳王月赤察儿、丞相脱禾出八都鲁差兵五百人,护其行至殡所,奠告启视,尸体如生,遂得归葬[1]2926。阿答赤,征战江南时阵亡,朝廷特赐钞七十锭、白金五百两作为丧葬费用[1]3280。萧景茂,为县民李智甫作乱所杀,朝廷拨款予以厚葬[9]。曹彦可,为敌人所杀害,中书省拨款料理丧事[1]4401。贾鲁,在军中病卒,太师月赤察儿亲自治丧,选配士兵护送其灵柩,并赏赐交钞五百锭[1]4292。元朝政府亲自出面料理丧葬事宜,将阵殁群体的丧葬事宜上升为国家主导事务,对于阵殁群体而言是莫大哀荣。

3.赏赐钱物土地户民

赏赐钱物土地户民亦是元朝政府抚恤的重要手段,通过发放抚恤金的形式厚待逝者家人,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及对逝者阵殁的肯定。如,月里麻思,征战南方,被宋军俘虏、关押三十六年不屈而死。世祖皇帝下诏为其平反,并赏赐大量粮食给其家人[1]3036。阿塔赤,与宋军作战,宋降将洪福趁其醉酒将其杀害。元世祖赐其家白金五百两、钞三千五百贯,并赏赐降民一千五百三十九户[5]3224-3225。孙,为张士诚部下所杀,赐田三顷恤其家[1]4404。土地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元朝政府直接赏赐钱物土地户民,阵殁群体自身无法享受,其家人则是赏赐抚恤的直接受益者。

4.荫叙亲属袭晋职位

军吏阵殁后,元朝政府还会采取荫叙亲属袭晋职位的方式进行抚恤。如,阔里吉思,战争中为敌所执,不屈而死。除了其本人被追尊上谥外,其妻子公主忽答的迷失追封齐国长公主,女儿爱牙失里封齐国公主,并加封赵国公主。其儿子术安年幼,以阔里吉思弟弟术忽难袭封高唐王[2926]。哈兰术,征战密州时阵亡,命其子忽剌袭承职位,并授昭勇大将军[1]3035。察罕帖木儿,与王士诚等谈判被杀害。封其父阿鲁温汝阳王,后又进封梁王[5]4263。一般来说,荫叙亲属多为逝者的儿子,但是也有极少数是妻子、父亲、侄儿等。所谓袭晋即为承袭与晋封,一是对于原来未担任官职的群体让其承袭逝者生前职位,另一则是逝者亲属原本自身担任职位,在此基础上对其予以晋升,而逝者原本职位另选他人担任。

5.亲侍汤药关怀伤者

皇帝亲自出面或指派高级官员为伤者侍奉汤药,对伤者病情予以关心料理,相较于普通赏赐、袭晋等方式更具有政治性、象征性。一般赏赐、袭晋并不直接由皇帝负责,而是兵部、户部、吏部或者军队内部自行处理。但是皇帝亲侍汤药则不同,皇帝亲自出面则直接体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与关怀。这其中既有皇帝出于个人情感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统治者的驭人之术,通过这种形式来笼络人心,加强个人权威,塑造自身仁君形象。如:畏答儿在作战中脑中流矢,受伤严重,皇帝亲自前往营帐侍奉汤药,让其在帐中静养。后来畏答儿病逝,皇帝深表惋惜[5]2788—2789。汪德臣在战争中被飞石击中负伤,皇帝派人慰问病情,又派遣丞相亲赐汤药以示关怀[1]3653。

6.旌表立祠后世传颂

旌表立祠则是以历史书写的方式对阵殁者的抚恤关怀,古人非常注重自身的身后评价,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渴望“名垂青史”的心理。旌表立祠是将逝者的生平事迹予以铭刻,以此来供后世瞻仰。如,察罕帖木儿在与王士诚等谈判时被杀。朝廷命令家乡所在地区建立祠堂,每逢时节祭祀,以示纪念[1]3389。李黼与敌人力战而死,朝廷为表其忠勇,下诏在江州建立庙宇纪念,并且赐匾额名曰崇烈[1]4394。丑闾在曾法兴进攻安陆时被抓,坚决不降而死,其妻子侯氏亦自尽不降,朝廷立表其门曰双节[1]4417。刘濬被人割舌而死,朝廷为刘濬在福州北门外修建祠堂,定期祭祀以示抚恤[6]6261。泰不华被方国珍杀死投尸海中,朝廷在台州建立庙宇以示纪念,并赐崇节匾额[10]。

7.政治指定结为姻亲

和亲侍汤药关怀伤者一样,政治指定结为姻亲的方式同样具有政治性、象征性,此类婚姻本质上为政治联姻。其中的因素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统治者为了感激阵殁群体对于朝廷、国家的牺牲付出,而将自己的女儿亲眷选配给阵殁者家属;一种是阵殁者虽已逝世,但是其家族与集团势力尚在,统治者出于政治笼络的目的而进行政治联姻。这类抚恤手段较为少见,仅见火赤哈儿的斤一人。火赤哈儿的斤,行军还至火州,遭遇敌人,最终因寡不敌众阵亡。除了赏赐金币数万以外,皇帝还指定公主婚配其子[5]2668。

三、后抚恤时代的抚恤

所谓后抚恤时代是指军吏阵殁之后,限于各种原因当时元朝政府并未立即对逝者本人进行追封上谥、料理丧葬、旌表立祠等方式进行抚恤,也并未对家属亲眷赏赐财物、袭晋职位、结为姻亲等方式进行抚恤,而是在以后的时间里对逝者的后代进行提拔重用,本质上是一种抚恤情感的转移和承接。但是这种抚恤方式和亲属承袭职位有较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后抚恤时代的抚恤关怀是在逝者逝世多年以后,统治者在面对逝者的后代时,将多年前的感谢、愧疚之情转化为对逝者后代的重用提拔。亲属承袭职位的抚恤则是在逝者去世以后,立即采取的抚恤照顾政策,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差别。因此,相较于亲属承袭职位,后抚恤时代的选拔重用更掺杂了统治者的个人情感于其中。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博尔忽传》:“博尔忽,许兀慎氏,事太祖为第一千户,殁于敌。……子月赤察儿,性仁厚勤俭,事母以孝闻。资貌英伟,望之如神。世祖雅闻其贤,且闵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见。帝见其容止端重,奏对详明,喜而谓曰:‘失烈门有子矣。’即命领四怯薛太官”[1]2949。事实上,月赤察儿在初期受到元世祖选拔重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皇帝对于博尔忽个人情感的转移,元世祖在接见月赤察儿时所流露出的悲悯之情即是最好的证明。在统治者的个人情感与月赤察儿个人能力双重作用下,月赤察儿不断得到重用,最后官拜太师。《元史》 卷一百二十五《铁哥传》:“(铁哥父亲)斡脱赤亦贵用事,领迦叶弥儿万户,奏曰:‘迦叶弥儿西陲小国,尚未臣服,请往谕之。’诏偕近侍以往。其国主不从,怒而杀之,帝为发兵诛国主,元贞元年封代国公,谥忠遂。斡脱赤之殁,铁哥甫四岁,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久之,命掌饔膳汤药,日益亲密。”[1]3075铁哥父亲斡脱赤曾经被朝廷派遣出使迦叶弥儿国被杀害,因此皇帝感到惋惜与愧疚,当时并未对斡脱赤采取抚恤政策,而是将这种情感转移到其子铁哥身上。宪宗、世祖在得知铁哥是之前殉难的斡脱赤之子时,将自己所食之物赏赐给铁哥以及后来为铁哥赐婚都充分体现了皇帝的个人情感。

因此除了常见的抚恤政策以外,应当还有后抚恤时代的抚恤,这类抚恤更具有统治者的人文关怀。虽然在逝者殉难之时并未立即付诸实施,但是在后续实施的却更具效果性。殉难者的亲属后代往往因为得到统治者的怜悯与感激,加之个人才华展现,最终能够获得皇帝的重用。月赤察儿、铁哥皆是如此,皆因自己父亲不幸遇难,而当时朝廷并未立即进行抚恤关怀,月赤察儿、铁哥最终成为后抚恤时代抚恤的最大受益者。

四、未见抚恤关怀的阵殁群体

在论述元朝政府对阵殁群体的抚恤关怀之后,检索《元史》传记部分,发现存在这样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份为官吏、军士,其阵殁原因不尽相同,或为敌人所困不屈而死,或身先士卒阵亡疆场,或行军途中不幸身亡,但是其传记中并未见元朝政府是采取何种政策对于其抚恤关怀。我们可以推测,元朝政府当时应该是采取了一定措施对阵殁者关怀抚恤,由于种种原因史书中漏记。因为这类阵殁群体均是为国事死之,而其身份地位并不比前文中所提的四种阵殁群体地位低微,若元朝政府故意忽视其群体存在而不进行正常的抚恤关怀,于情于理不符。这些阵殁群体毕竟是为国事死之,其牺牲对于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均有一定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此将其予以呈现。

检索《元史》,未发现抚恤记录的阵殁者主要有:別里虎、宋都、兀鲁台、脱落合察儿、密里吉、忽都虎、阿剌瓦而思、抄儿、别帖、忽都哈思、阿儿思兰、哈八儿秃、玉笏迷失、廉希贤、来阿八赤、阿剌罕、也速歹儿、马塔儿、帖赤、匣答儿密立、八思忽都探花爱忽赤、仁通、完泽、海都、塔儿忽台、孛罕、明安、囊加台、朵儿只、达识帖睦尔、普化帖木儿、庆童、星吉、达尼达思、史贺方、刘浩、石抹老瓦、王逊、王昔剌、高觥、李齐、韩因、卞琛、王士元、杨檏、石普、周镗、刘耕孙、朵里不花、卜理牙敦、魏中立、张庸、丁好礼、郭庸。

结 语

关于元朝时期抚恤政策研究较少,特别是战争阵殁群体的抚恤关怀研究更为少见,有关文章仅见《元代官方的救荒和抚恤政策》一文。今结合传世史料,对于元朝阵殁群体予以界定分类,身陷困境、捐躯殉职,参与作战、英勇牺牲,战斗负伤、不治身亡,行军途中、不幸卒殁四种阵殁群体背后反映的则是元朝时期复杂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元朝政府采取的追封阵殁者及上谥、料理丧葬事宜、赏赐钱物土地户民、荫叙亲属袭晋职位、亲侍汤药关怀伤者、旌表立祠后世传颂、政治指定结为姻亲等抚恤政策。体现了元朝统治者主动适应中原文化而采取的行动,对于塑造自身亲民亲善形象,营造爱国敬业奉献的社会风气,培养军吏百姓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后抚恤时代的抚恤背后则是统治者个人情感的转移与承接,这种抚恤政策更具代表性与实效性。史书中对于部分阵殁群体的关怀抚恤缺少记载,但是他们为国捐躯的行为与坚守不屈的品质同样值得提倡宣扬。

猜你喜欢
逝者关怀群体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纪念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