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455000)李志军
双额叶脑挫裂伤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与复杂多变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增加迟发性脑挫裂发生率,危及生命安全[1]。现阶段,临床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多以开颅手术为主,然而双侧骨开窗开颅术作为主流术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可遗留大量颅骨缺损,影响患者美观需求。因此探索一种微创手术术式尤为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8例双额叶脑挫裂患者,经分组对比,探究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8例(2017年3月~2018年9月),按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开颅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4~50岁,平均(45.92±1.86)岁;切开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5~52岁,平均(46.03±2.01)岁。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额叶脑挫裂伤;符合手术指征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开颅组行双侧骨开窗开颅术。切开双侧额部硬脑膜,完全清除额叶挫伤血肿与组织,并结合脑内高压具体情况,行去骨瓣减压术。切开组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于血肿较大一侧行1个半冠状切口,贴颞上线与中线额颧突分处实施钻孔,钻孔位置与前颅底部接近。跨越额部中线,行1个切口,完全显露颅窝底,借助显微镜,直视条件下,仔细清除额极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直至出现额极空间,显露前额窝底、大脑镰。沿镰下孔纵向切开大脑镰至上矢状窦下(长度约为2.0cm),完全清除失活脑组织。颅底硬膜破裂处以医用胶封闭,以防脑脊液漏发生,无需缝合大脑镰切口。脑内高压者行骨瓣减压术。最后人工修补硬脑膜,并以梅花瓣对前额骨孔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GOS评分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效果,得分越低,代表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切开组手术用时(1.6 9±0.3 6)h,住院时间(1 9.1 8±2.8 1)d;开颅组手术用时(3.3 4±0.5 0)h,住院时间(26.62±4.18)d。切开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开颅组短(t1=15.616,P1<0.001;t2=8.613,P2<0.001)。
2.2 术后GOS评分 术后6个月,切开组GOS评分(3.82±0.58)分,开颅组(2.95±0.82)分,切开组GOS评分较开颅组高(t=5.051,P<0.001)。
双额叶脑挫裂伤多由枕部着力减速性大力冲击伤致使颅内生成占位性病变,随病情进展可继发脑水肿颅内高压,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主要原则在于早期清除颅内血肿与失活组织,缓解颅内压,抑制病情进展。双侧骨瓣开颅术作为临床针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经典术式,能迅速解除颅内高压,修补颅骨,但其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延长术后恢复周期。
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的出现能有效弥补上述术式的不足,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可降低因血制品补充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切开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开颅组短(P<0.05)。提示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应用于双额叶脑挫裂伤,对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能有效减少侧额叶皮质损伤,最大限度保留额叶正常生理功能,且其还能显著降低手术所致二次损伤发生可能性,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远期疗效。本研究数据表明,切开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较开颅组高(P <0.05)。说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用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治疗,能改善预后。
综上可知,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用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