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467300)张富强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较为高发的消化性恶性肿瘤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以手术作为第一方案,其中介入手段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近期效果较好,但对肝功能存在一定损害[1]。为进一步提高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给予索拉菲尼联合应用,探究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7例,乙组实施单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甲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菲尼,乙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4~73岁,平均(57.85±5.16)岁,甲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6~71岁,平均(57.92±5.12)岁,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为原发性肝癌需要进行手术,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基础检查后,乙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腹部造影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灶及供血情况后,开始进行氟尿嘧啶类药物、铂类药物等联合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癌供血动脉,再根据肝动脉血管数量确定明胶海绵颗粒动脉栓塞剂量。甲组在乙组化疗栓塞术基础上给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生产厂家:Bayer Schering Pharma AG(德国),批准文号:H20130137,规格:0.2g×60s]口服,2片/次,2次/天,术后1周开始服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剂量。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观察两组出现的恶心、腹痛、头晕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肿瘤血管新生指标比较 甲组的V E G F(1 6 3.0 5±3 0.0 6)pg/mL、VEGFR-1(90.55±10.12)pg/mL及HGF(211.31±30.52)ng/mL水平均低于乙组(2 4 5.5 6±3 3.1 5)pg/mL、(164.39±23.51)pg/mL、(342.81±34.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例(19.1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例(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动脉特殊性将栓塞药物注入肿瘤组织中,阻断肿瘤组织血液供应杀死癌变部位,延缓肿瘤弥漫的进程,近期效果较好,但是远期容易出现栓塞血管再通、侧枝形成等问题,造成肿瘤复发[2]。为改善疗效,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基础上给予拉菲索尼,其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肿瘤的多靶向性药物,抑制肿瘤PAR/ME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此外,抑制VEGF及PDGF,避免肿瘤心血管生成,有效巩固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3][4]。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菲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结果显示,患者的VEGF、VEGFR-1及HGF水平更低,不良反应与单一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接近。肝癌作为血管丰富的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索拉菲尼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巩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杀死病灶的效果意义重大,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后期治疗均可康复。综上所述,索拉菲尼有效巩固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抗癌效果,延缓患者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