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2020-12-27 13:10张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张鹏

(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 眼科,广西 南宁 530028)

0 引言

翼状胬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部疾病,属于结膜变性型病变[1]。随着翼状胬肉的病变发展,患者不仅外观受到影响,其视力也会因此下降,还会对角膜产生牵拉压迫作用,对局部泪膜产生透镜作用,这些因素接而导致了角膜散光[2]。术后复发的翼状胬肉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在再次切除后具有更高的复发率[3]。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此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截止至今,学术界依然没有一种公认的发病机制学说。本文对近些年来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以下为详细内容。

1 翼状胬肉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1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一大主要病因[4]。紫外线照射会对眼组织造成损伤,纤维细胞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变化,其内的变异弹性蛋白基因会呈显性表达,导致变异的弹性蛋白快速增殖[5]。bowman膜以及角膜的浅层在光照过强时会发生变性,使角巩膜缘逐渐增厚,从而导致泪膜变薄,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表面就会出现缺水缺氧的状况,使得角膜的纤维血管不断增生,新生血管接而产生。球结膜的新生血管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非常容易发生玻璃样变性,从而对纤维细胞的代谢造成障碍,使胶原纤维产生变性、弹力纤维发生钙化,而这些变异纤维则会干扰到体内正常纤维,最后导致翼状胬肉生成。

1.2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眼表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角巩膜缘、角膜以及结膜[6]。角膜缘干细胞具有高增殖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结膜上皮细胞的入侵可以被其抑制,同时结膜血管的长入也能被其阻止[7]。但是在角膜缘被破坏之后,其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会随之衰减,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增殖能力,从而使得结膜上皮细胞的入侵与结膜血管的长入难以被其压制,最终形成翼状胬肉。

1.3 细胞的凋亡。在我们的普遍认知当中,翼状胬肉是一种变异的结膜组织,但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翼状胬肉有可能是由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结构发生紊乱而形成的[8]。上皮组织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需要执行严格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程序[9]。有研究表明,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以及P5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上皮层基底细胞得到了显著表达,而正常结膜组织中未发现此类表达[10]。当bax表达过度时,bax的产物会与bcl-2产物结合,对细胞凋亡、繁殖起到了促进作用,使移植细胞凋亡。在bcl-2与bax基因的转录中,P53肿瘤抑制基因起到了调控作用,且p53对bcl-2 的表达抑制,对bax的表达促进[12]。因此,由于正常组织细胞凋亡过程被破坏,凋亡与增值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结膜组织发生病变,形成了翼状胬肉。

2 翼状胬肉治疗进展

2.1 β射线放射治疗。β射线能够削减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再次复发[13]。但需要注意的是,β射线治疗会有导致目盲的不良反应[14]。在临床治疗当中,需要注意照射的剂量与时间。

2.2 冷冻治疗。借助低温将翼状胬肉细胞内的水分冰晶化,从而使细胞膜以及细胞核膜破裂,最终加速细胞坏死[15]。同时冷冻治疗能有效对翼状胬肉组织的新生血管进行破坏,翼状胬肉组织因此萎缩,由此达成治疗目的。

2.3 糖皮质激素治疗。翼状胬肉会被慢性炎症引发,还会被慢性炎症加重病情发展,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炎能力,有效降低血管及细胞的炎症反应,同时能抑制肉芽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生,降低粘连和瘢痕形成的几率[16]。曲安奈德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有明显的抗炎以及抗血管形成效果,患者吸收缓慢且药物生效时间长,可以大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4 抗代谢药物治疗。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是常用的抗代谢药物[17]。丝裂霉素的获取方式是分离头状链霉菌发酵物滤液,能够对成纤维细胞 DNA 复制与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阻止翼状胬肉组织细胞的增殖,扼制翼状胬肉复发[18]。但是丝裂霉素在治疗过程中会凋亡正常细胞,减少组织内正常活性细胞,减缓组织的修复进展,同时还有可能发生角膜溶解和坏死。5-氟脲嘧啶是一种纤维组织抑制剂药物,能够对增生细胞产生毒性,削弱翼状胬肉组织的增殖能力,使纤维组织萎缩,从而起到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

2.5 单纯性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该治疗手段在切除胬肉组织之后会损害角膜上皮,使角膜缘前层组织的完整结构遭到破坏,结膜上皮细胞失去抑制,得以快速增殖[19]。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会使结膜上皮长入角膜,导致角膜上皮结膜化,最后使得翼状胬肉复发。并且该治疗无法使手术区的角膜缘正常功能在术后得到恢复,因此被早早淘汰。不过近些年来对单纯性翼状胬肉手术进行了有效改良,与为改良前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效果,降低复发率。

2.6 带蒂结膜瓣转移术。该治疗手段需要将翼状胬肉的病变组织完整切除,然后根据切除部位结膜缺损情况,将术眼健康结膜相应的带蒂结膜瓣取出覆盖在切除部位。这种治疗方式操作简便,结膜面易确定,对手术的完成十分有利,还能减小对患者造成的手术伤害[20]。具有快速成活特性的带蒂结膜瓣在转移后,也能有效的发挥作为屏障的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复发率。

2.7 羊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是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常用一种治疗方式。羊膜中的抗血管生成因子能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抗炎因子能够有效地缓解炎症,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削弱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能力,从而加快角膜上皮结构的恢复进展,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2.8 自体结膜瓣移植。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可以加快角膜的修复进程,能够防止结膜上皮组织在术后出现扩散现象,能有效形成屏障对角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可能性。在切除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结膜自体移植,不会使患者出现排斥反应,能够加快眼部的术后恢复进展,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眼部病情。

2.9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填补患者病变部位所缺失的干细胞,可以有效阻止病变组织和新生血管对角膜的入侵,能促进患者受损角膜缘干细胞的恢复,加快角膜表面屏障的重新构建,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具备多种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复杂。在临床医疗当中,需针对不同发病因素的患者准备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密切观察,防止患者术后复发。从事眼科医疗的广大同僚们也应当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探究明确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找到良好有效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及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被“夸张”的眼病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