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丽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更新,对内镜护理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护理工作的范畴得到不断扩展;另一方面,随着护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其错误发生率及医疗纠纷亦随着增加。PDCA 循环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经由戴明普及和推广,现被广泛接受与应用。PDCA 循环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分别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目前该方法已经称为护理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措施。研究证实[1]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内镜中心的护理风险,保证了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内镜护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风险,笔者基于PDCA 循环法探讨新的内镜中心的护理模式,提出“三因控制+三常原则”模式,不仅在PDCA 的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改良,并且根据内镜中心护理工作范畴将内容其拓展与扩充。内镜护理新模式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内镜中心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地提高,而且确保了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最大化地利用,保障了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1.1 管理因素控制.首先,基于PDCA 循环法中的“Plan”,所谓计划,即是指在具体护理工作实施之前,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以便严格参照执行。护理计划有效地施行,依赖于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因此,笔者提出“三因控制”模式的基础是管理因素的控制,要建立高素质的内镜中心护理团队,首先需要完善人员和物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具体探讨如下:
1.1.1 物品管理:物品管理主要包括了内镜中心相关器械的整理、归纳、清洁、消毒、存储、维护及保养等多个工作。首先,明确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根本,需要严格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范,并结合本院内镜中心自身情况制定较为适用的规范标准,其中可具体落实为《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规范》、《消化内镜维护及保养规范》、《内镜存取相关规范》等多项制度;另外,需要由护士长组织考核小组,以定期考核执行,并及时反馈并总结。笔者认为在物品管理方面,人员的分配与调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不断完善人员的管理。1.1.2 人员管理:人员控制是实行新型内镜中心护理模式的关键,因此,这对护理工作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计划的第一步,则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责任制度”、“考评制度”以及“培训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及分配。首先,在日常工作上,需实行“责任制度”,以各司其职;第二,强化“培训”制度,我国消化内镜专业护士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专业人员培训;最后定期参加专科知识或技能的考核,进一步推广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进程。明确内镜护理的诊疗流程并进行考核,以确保内镜护理工作得到高效的执行。“考评制度”主要参照了消化内镜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标准,其中包括了消化内镜的基本知识、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各阶段的护理工作特点,另外需结合个人工作范畴,给予全面的测评。
1.2 行为因素控制
1.2.1 流程管理:研究显示规范化流程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及时更新护理知识,提高专科技能及素养,进一步提升了内镜护理工作的质量。在消化内镜中心开展规范化流程管理,首先需要成立规范化管理小组,对科室人力及物品资源进行整合。首先,对每日工作流程需详细及明确化,细化并规范各环节[2];完善消毒工作流程,细化消毒过程管理规范,重点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
1.2.2 感染管理:消化内镜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材料的特殊性,因此对消毒灭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镜容易被患者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所污染,如若受到污染则会成为传播媒介。强化无菌观念在减少院内感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减少传染病的来源,是防止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第一步,检查前须予以完善传染病指标检测(如HBV、HIV 等),强化院内交叉感染意识。第二,强化内镜清洗和消毒意识,控制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的关键主要是彻底清洗和有效地消毒灭菌,还需定期加强器械消毒的质量的监测。
1.3 情志因素控制
1.3.1 护患沟通:消化内镜诊疗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会存在明显的焦虑或者恐惧等负面情绪[3],因此,及时有效的护患沟通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有效地保证医护双方的权益,需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风险,介绍内镜诊疗的目的和过程;第二,评估心理状态,然后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及紧张的情绪,还可提高内镜检查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以及肌肉神经兴奋性[4]。若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出现呕吐或者腹胀、腹痛等不适时,需要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指导患者顺利配合,以确保诊疗顺利完成。在诊疗结束后,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及安慰,告知其后续诊疗及自我护理常识。
1.3.2 医护沟通:研究显示[5]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工作状态将会对患者就诊的心理舒适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要求医护人员均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在手术室工作中,需要医生和护理工作者的密切配合。研究证实只有内镜操作医师和专科护士的默契配合,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6]。另外,需要消除护理工作者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切忌在工作中产生摩擦和矛盾,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
2.1 常技术更新。随着内镜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推广,其诊疗配合技术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镜中心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7]。只有不断提高了内镜中心护理专业护士的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了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的质量。
2.2 常整合资源。整合资源的提出,主要针对物品和人力资源的分配与调动。物品的整理即将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需的与非必需物品进行分开,最大限度的降低必须品使用数量,并把它放置在一个方便使用的地方。常整合,即需用东西依规定明确标识,摆放整齐,工作时不需浪费时间去寻找。人力管理主要实行责任制,作为护理领导者,要管理人力资源、计划资金、物质和信息资源,合理调控时间,把握本单位、本科室的护理发展方向。可采用“定人员、定内镜以及定检查室”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工作,以及盲目护理。
2.3 常考核自检。管理小组需要定期进行自检,及时需要内镜中心需建立完备的监管制度,加强器械清洗与消毒、干燥与存取各环节的管理。需要连续不断地坚持常组织、常整顿以及常清洁活动。发挥集体力量,不断思考、检查并且提出问题,护士长常组织检查,及时反馈;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细则,护理管理及质量检查细则,并且对照评分标准,积极自查自改。护士通过科学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改革护理服务方式,发展护理新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内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使护理专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消化内镜是胃肠道系统疾病诊疗的必要手段,其具备明显可靠、直观、准确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笔者基于PDCA 循环法下探讨“三因控制+三常原则”新的内镜中心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计划性地开展,预见性地减少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