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娟 班福玉
(鞍山师范学院 研究生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阶段专门的德育课程,是中学德育的根本途径,而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作为其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课程的德育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逐步成长为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显著成果,具有一定示范和带动作用,且经教育相关部门资格认定的优秀教师的动态发展过程。
个案研究的重点和特点在于其启示性和借鉴性,而非规律性的推论。本研究选择某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M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一是M教师从教20年,她取得的成就能折射出其卓越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从时间和成果的角度来说,其专业发展的过程有迹可循。二是M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具有时代性,其从教伊始恰逢中国教育进入新的纪元,我国启动新课程改革,而后在初中20年的从教过程中又经历了两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改,其时代背景下的专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能为当今普通教师和具有相似背景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三是M教师所在城市的教育大环境与国内许多城市的境况类似。顶尖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虽然瞩目,是广大教师的榜样,但其卓越的成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除个人的内驱力以外,学校和社会因素也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相似的外部环境推动,正如M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也并不是全部有利于她的专业发展,而这种状况也是诸多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探究她在这种大环境中砥砺前行的经历,可以为更多的普通教师提供有益借鉴。四是M教师的特殊性。M教师除具备骨干教师的一般特质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比M教师所在市的其他优秀教师,她的教学特色是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激情,其本身在教学过程中精神饱满、激情澎湃,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这种特质因何而来?又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基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M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带有某些普遍意义的特性以及她的教学理念和成长经历展开深入探究。
M教师在某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初中任职。M教师初入教坛就被予以重任,接受了8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每周授课16节。首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作为新手的M教师没有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而抵触、抱怨、退缩,凭借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政治学科的热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增加课堂的趣味入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今天看来还不够成熟,实用性也并不高,但却帮助刚刚入职的M教师迅速地适应了教师的工作。其次,除了教师的本职工作,M教师对学校分配下来的其他工作任务也认真对待。在一次学校征集合理化建议的工作中,还是新入职的M教师就凭借着这股认真劲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也是这次认可,使M教师更加坚定了她日后“事无大小、认真负责”的工作信念。最后,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使M教师确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她一有时间就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不断地汲取与政治相关的法律知识,努力增加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M教师通过不断努力,潜心学习,其自身专业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并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刚毕业两年就被评为区骨干教师。评上区骨干教师之后,M教师转到所在区的另一所中学,在该校工作了18年。转校之后,M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多了,任11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每周22课时。M教师没有把这些当成沉重的负担,在教学之余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优秀教师。该校有很多优秀教师,M教师耳濡目染,见贤思齐,内心渴望不断成长,经常观摩不同学科的名师教学,虚心向他们请教,汲取丰富的教学营养和实践智慧。当M教师看到名师们的课堂犹如故事一般精彩,学生在这“故事”中获得知识时,她开始意识到她过去的教学手法只是增添课堂趣味的小窍门,而真正地把整个课堂内容变为一个个故事,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中,进而融入生活中才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道德的大智慧。在身边名师的感染下,M教师注重反思本学科的教学,探索生活化教学,把整个课堂内容变为一个个故事,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中,从而达成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这一阶段,对M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另一关键事件是公开课。当时的公开课是自愿报名参加,M教师积极报名,认真准备,并以此为契机,不断磨炼,快速成长。
上公开课的初期阶段,M教师通常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她先是备教材、备课标,还在网上搜集大量的资料来阅读,把专业知识吃透;再到网上借鉴类似的课堂教学,就公开课的内容找资料和素材。由于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很多时候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学科的材料。所以后来,她开始查找其他学科的东西去阅读,作为知识的储备和拓展,便于随时运用到自己的学科和课堂教学中。同时,她还开始关注一些演讲家的演讲,学习著名演讲家的谈话方法和调动情绪的方式。在掌握了大量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公开课后期阶段,M教师开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喜欢的问题。她认为,当你开始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公开课或者学科本身,你再去查阅资料的时候,可能某一个小点就会给你很大的启示。随着公开课经验的累积,M教师不再把公开课准备放在某一天或者某个时间段,而是把视野延伸至课下自己的生活当中,让自己更多地去思考生活,把生活的所见所闻运用到课堂中,将整个日常教学看作是在为公开课做准备,而这种源自于日常生活的教学使得M教师的公开课上得精彩且自然流畅。公开课就像是一种来自外界的推动力,让M教师快速成长。据M教师所在区教研员Y老师回忆,这一时期的M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上崭露头角,从年轻一辈的教师中脱颖而出。因此,M教师所授的课不仅是同行教师认同的课,更是学生喜爱的课。在这个过程中,M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成长和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个人教学理念与风格,并日趋走向成熟。
M教师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和公开课的历练和磨砺,逐步走向高速发展期。她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不断积累各类知识,完善课堂教学“讲故事”表现方式,开始在区、市级教学比赛上崭露锋芒,其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获得了各方的认可。短短几年间,M教师先后获得13次市、区举办的教学比赛的一等奖和观摩课的殊荣。随着公开课、参赛课等级的不断提升,从区骨干教师一跃成为市骨干教师。在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之际,M教师却不满足于只是实践能力进步的现状,而是意识到个人发展需要经历实践转化为认识、认识再指导实践的过程,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升华课堂。因此,她经常总结和反思公开课、比赛课的经验,并把其反思和感悟汇集成文,或发表于期刊,或与全市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经验分享。M教师不断地推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和完善自我,因而专业发展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
M教师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这一阶段在评聘职称上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尽管M教师主观上积极进取,教学与科研上也成绩显著,但思想品德课不太受重视的外在环境限制了其职称晋升,她一度陷入苦闷与彷徨。但是,她没有在困境中沉沦,不断尝试着调整。此时,学校也帮助她调整状态,让她参加工会工作,在工作中沉淀自我。工会工作虽然与教学工作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历练了M教师的交流交际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能力。此外,学校还让她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这次工作经历让她开始从教师职业的其他角度反思自己的课堂,开始特别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师生民主关系建设,也进一步锻炼了其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使课堂张弛有度,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自己。这一阶段的波折也从侧面促使M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的全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
M教师在不断修炼自身、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日常教学研究,致力于探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近年来,M教师所在市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纳入中考升学考试范围,M教师在欣喜之余,也有深深的忧虑。教师们更多地研究教材的知识点,教学大多情况下是引导学生背教材、背死知识,而较少地去研究教学本身能真正让学生得到什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本真往往被中考应试所遮蔽。究竟如何处理培养人和中考的关系?她认为,考试应该是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手段而不能适得其反,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学会知识并且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对生活中道德的践行。M教师开始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她以身边的新闻为每课的开课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家事国事身边事,还可以以事实为基础引领学生回归到学科内容,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使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真正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标尺。除了M教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做出努力外,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也为M教师贯彻正确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利条件。
M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生关心的身边时政时事为例,引领学生回归生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扭转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同时,设计校本课程的过程也是M教师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她对学科大方向的把握,从更高的层次去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形成了学科的大局观。她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不仅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专项课题两项,而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还被聘请为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专家,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M教师的教研活动可谓多点开花。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她开始探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她认识到,教研活动不仅是对周围教师的帮助和带动,更是对自身发展的深省。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实现了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启用新版教材后,她又被聘请为全市教师做专题讲座,从对教材的解析到具体的教学设想及实践,全面实用,对帮助全市任课教师快速把握新教材脉络,掌握新教材教学重难点,推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M教师不忘初心,积极开拓专业发展路径,主动面对新问题,在探索解决教育问题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切教学行为提升的基础,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梳理M教师的整个专业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学校良好教学氛围、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不同岗位的锻炼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M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动力。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教师自主意识在其专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反思能力等内在因素是M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3]。”教师对于学科的喜爱和认同以及对学生的态度,既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如果教师只是精通各种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对职业或学科的热爱之情,那么就很难全心全意地进入到教师角色中,更谈不上对自我的发展和超越。教师只有在专业热忱的精神主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知识与技能的优势。学生时代的M就立志成为一名政治教师,这种对专业的热忱坚定了其入职后的理想信念,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始终支撑着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M教师在曲折面前不是退却,而是责无旁贷、迎头而上,不断打破自己的界限,完善自身的各项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4]。”正是源于对学生的深沉的爱,M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初期,就秉持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足,能欣然地接受。所以,和同一时期的新手教师相比,M教师更早地适应了教师的工作,也更快地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正是源于对学生的深沉的爱,M教师在专业发展的中后期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依旧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秉持“学习是放在最后的,做人是最根本的”理念,不断突破自我、寻求发展,不遗余力地在校本课程和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环节,弱化学生应试心理,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思想的健康发展。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中,M教师很少有烦躁、失落的负面情绪,和学生的融洽相处给予M教师更多的是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就是她坚定专业发展的动力。
专业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只有其拥有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才能达成教育这一专业工作对其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具备教书育人的资本。M教师在专业发展历程中始终奉行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竭地提高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和时代变化。首先,M教师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在大学期间,M教师受到系统的思想政治专业教育,掌握了相当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入职后,作为专任教师,M教师潜心钻研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和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并长期坚持阅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学科杂志。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M教师也与时俱进,通过关注学科的公众号、观摩微课、教育类博客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学科知识。其次,M教师拥有丰富的通识性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经常会涉及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因此,M教师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时常会寻求其他学科知识的帮助,拓展自己的相关通识性知识,夯实自己的文化基础,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通过通识性知识的不断积累,M教师愈发地善于解决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产生的疑惑问题,同时能够对学生不断衍生出的新问题、新境遇做出更好地引导和解答。最后,M教师掌握大量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大学期间,M教师就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法等条件性知识;工作后,M教师受演讲家演讲的启发,不时地思考和总结教育规律,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何在课堂中组织、设计和实施评价等等。另外,M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从开始的每周16节课到转校后的每周22节课,再到公开课、比赛课的磨炼,她从大量的实践中积蓄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独属自己的教学风格,汇聚成宝贵的实践性知识,而这也是一个新手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评价能力。其中,反思能力在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创设性地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也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M教师就是一位典型的反思型教师,反思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刚入职时,M教师先是从自身经验水平、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出发,反思自己当前阶段应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设置了哲学小故事的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在名师的示范引领下,M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并把课堂教学投射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生活的感悟和课堂的结合,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故事性;经过班主任工作的历练,M教师反思自己之前只注重学生的回答而忽视课堂把控的问题,而后持续地加强自己教学技能和树立课堂规则意识;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试化的现象,M教师反思如何扭转学生的偏见,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行为的转化……无论是每节课课后的课堂教学反思,还是对教育观念、教育现象的反思,M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地更新着教育观念和调整着教学行为,在收获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