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周 静,常运红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76)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共建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越来越倾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面临的诉讼风险也日益增强。公司诉讼风险主要来自于未决诉讼[1],即在当年尚在进行之中,没有终审判决结案的诉讼。未决诉讼是属于公司的或有事项,其不确定性往往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经营活动和财务运作风险,给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影响,签字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会受到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的影响。因此,出于风险管理和自利动机,面临未决诉讼威胁时,企业高管寻求标准审计意见的动机更强。
基于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具有“差序格局”的基本特征,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2]。在我国的转型经济中,私人关系网络已经不再局限于人情,而是衍生出了利益。资本市场是人情世故与利益交换的温床,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3]。公司各项业务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高管手中,而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又会受到其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的影响[4]。校友关系是一种普遍但又特殊的社会资本,它不仅是人际关系的纽带,而且能通过共同的文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一致性信念,譬如各大高校校训激发校友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校友关系的存在及其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现有研究主要研究校友关系对审计师决策行为的影响,都没有结合未决诉讼来分析信息传递的微观机制,鲜有研究在未决诉讼的威胁下,公司高管的校友关系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未决诉讼为切入点,研究公司高管是否倾向于选择校友关系签字审计师,及在此情况下校友关系又会对审计意见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发现未决诉讼与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显著负相关,且会降低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本文贡献在于:一是首次将未决诉讼植入到校友关系影响审计意见的研究,深入剖析未决诉讼这一或有事项影响高管行为决策及其决策后果的研究内容;二是以CEO-CPA之间的校友关系为视角,解释了公司未决诉讼影响审计意见的路径,为后续社会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6年,我国确定了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暗涵公司经营风险的未决诉讼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审计师的重视。因而,学者们广泛研究了诉讼风险对审计费用[1]、审计报告时滞[5]、审计师选择[6]和审计意见[1]等审计决策产生的经济后果。姜涛等(2020)[7]在此基础上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和非标准审计的出具存在替代作用。还有学者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8]、经营风险[9]等中介变量入手,发现诉讼风险的提高会导致审计费用被提高。
审计师在审计存在未决诉讼的企业时,会保持更严谨的态度,充分考虑未决诉讼具体事项和涉诉金额所带来的风险溢价,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会增大。一是基于降低自身审计风险的考量,从深口袋理论角度来看,企业面临诉讼所带来的巨额赔偿时,如果审计师由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而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可能会导致审计师负民事赔偿等责任。注册审计师为减少承担法律责任的概率,避免审计失败被追偿,就有可能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二是基于降低声誉风险的考量,面临未决诉讼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媒体机构和市场所关注[6]。审计自身的声誉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会选择更加努力地出具合适的审计意见。
非标准审计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也与被审计单位的融资和声誉相关联,因此,被审计单位有强烈动机来避免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是基于缓解融资困境动机。未决诉讼很容易使公司面临融资约束,而带有非标事项段的审计意见直接反映公司在经营能力和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会对债权人、银行等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影响,进而加大公司的融资困境。秦帅等(2019)[10]发现诉讼风险导致企业面临融资约束,增强企业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二是基于声誉约束动机。依据信号传递理论,未决诉讼意味着负面信号,而非标准审计意见更会向资本市场传递出不利的信息,很可能加剧对企业声誉、股价等的负面影响。被审计单位改善审计意见的最基本方式是针对非标事项段进行自我完善,而对涉诉企业来说,应对非标事项需要较高的资金、人员成本,或者需要经历较长的完善期,所以涉诉企业会采用其他方式来改善审计意见。公司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审计师的选择体现的是公司管理层的意志[11],所以公司高管有充分动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审计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决诉讼带来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然而,个体的决策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社会关系在个人获取资源和信息沟通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中,校友关系是一种普遍但又特别的社会资本,故不可忽略校友关系的复杂性。校友关系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关照有助于高管和签字审计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对审计决策产生影响。管理层会利用校友关系与签字审计师合作,致使签字审计师有形或者无形之中主动维护审计客体高层管理者的权益,舍弃客观的立场,让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这会导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被降低[12],盈余管理程度加重[13],财务重述概率增大[14]。作为回报,管理层会提高审计费用[15]、延长审计任期[16]。校友关系的建立基础是具有共同的文化熏陶和校园记忆,这段共同的教育经历可以触发校友的母校情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种特殊性能降低公司高管和审计师的利益冲突,提高进行利益合作的可能性。姜涛等(2020)[7]发现审计师出于风险补偿的考量,会倾向于提高审计收费,从而为被审计公司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谢盛纹等(2017)[17]发现当签字审计师更换为具有校友关系的签字审计师时,公司当年更容易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立足于校友关系的“情感性”与“工具性”特征[12],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存在未决诉讼的公司,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的概率更大。
H2:公司未决诉讼涉诉次数越多,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的概率越大。
H3:公司未决诉讼涉诉金额越高,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的概率越大。
H4:在涉诉公司中,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被降低。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参照以往研究剔除非金融类公司和财务数据有缺失、重复或异常的数据,最终得到23 625个有效样本。本文上市公司高管名单及其教育背景信息搜集于CSMAR数据库,并通过新浪财经和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作为补充;签字审计师的教育背景信息搜集于CSMAR数据库,并通过网络爬虫手段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网站进行补充;公司的未决诉讼数据是在CSMAR数据库中“诉讼仲裁”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司法进程进行整理,并剔除了当年已决诉讼。其他财务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本文对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两端按1%进行了缩尾处理以避免极端值影响。
1.非标准审计意见
本文参照现有研究[1][17],根据审计意见类型来设置虚拟变量,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auditpinion取值为1,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取值为0。
2.校友关系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校友关系的衡量[12],设定若公司CEO与任意一个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签字审计师有在同一所高校学习的经历,则认为公司CEO与签字审计师之间存在校友关系,ceotie取值为1,否则为0。
3.未决诉讼
本文借鉴现有研究[1][18],从未决诉讼的有无、涉诉次数和涉诉金额三个维度量化未决诉讼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未决诉讼的有无是指上市公司当年是否存在未决诉讼事项,若存在未决诉讼,pl取值为1,否则为0。涉诉次数是指上市公司当个会计年度总涉诉次数,pln取值为未决诉讼的涉诉次数加1取对数。涉诉金额是指上市公司当个会计年度总涉诉金额,plm取值为未决诉讼的涉诉金额加1取对数。
4.控制变量
设定模型时,本文参照已有研究[1][12][17]],控制了一系列变量,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盈亏情况流动比率产权性质经营现金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年份行业loss cr soe cfo growth year Ind当期利润小于零取值为1,否则为0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公司为国有取值为1,否则为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本年本期金额-营业收入上年同期金额)/(营业收入上年同期金额)年度虚拟变量行业虚拟变量
本文首先考察存在未决诉讼的情况下,公司是否倾向于选择具有校友关系的CPA,建立如下模型验证假设H1、假设H2和假设H3:
之后再通过是否具有未决诉讼进行分组回归,考察面临未决诉讼时,上市公司选择具有校友关系CPA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检验假设4:
上述模型(1)和(2)中,α0和β0为常数项,α1表示pl/pln/plm对ceotie 的回归系数,β1表示ceotie 对auditpinion的回归系数,α2~α16和β2~β16表示各控制变量的系数,ε表示残差项。
表2列示了全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auditpinion的均值是0.040,说明样本期间内有4%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ceotie的均值为0.009,即CEO和CPA存在校友关系的数量占整个样本量的0.9%。pl的样本均值为0.132,即存在未决诉讼事项的样本数占全部样本的13.2%,这说明上市公司涉及未决诉讼事项并不是个例,pln 和plm 的均值分别为0.153、2.047,标准差分别为0.452、5.406,表明样本中各公司的涉诉金额差异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如表3所示,ceotie与pl、pln、plm的系数均显著正相关,即本文的假设H1、H2和H3得到初步的验证。其他控制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远小于0.8。本文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的结果显示,所有回归的VIF值均小于5,故各变量之间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1.CEO-CPA校友关系与未决诉讼
假设H1、H2 和H3 的检验结果见表4。采用logit 模型进行回归发现,pl、pln 和plm 符号均为正,分别在5%、10%和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未决诉讼与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显著正相关,意味着上市公司面临未决诉讼威胁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校友关系的签字审计师,且未决诉讼涉诉次数越多、未决诉讼涉诉金额越大的公司,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的倾向越大,假设H1、H2和H3得到验证。
表4 基本回归的估计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z值。
2.审计意见、CEO-CPA校友关系和未决诉讼
假设H4的检验结果见表5。为了对比分析存在未决诉讼与不存在未决诉讼时,公司选择具有校友关系的签字审计师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差异,回归分析中进行了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第(1)列ceotie 系数为-1.336,且在10%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相对于没有未决诉讼的公司,面临未决诉讼的公司,选择CEO-CPA校友关系会显著降低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概率,假设H4得到验证。
表5 分组回归的估计结果
考虑到存在未决诉讼、CEO-CPA校友关系的样本量占总样本的比重较低,本文选取了PS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降低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本文根据实验组(存在未决诉讼)的倾向得分值相似性选取了控制组(不存在未决诉讼)。首先,参考现有研究[5]选择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经营现金流量、盈利状况和股权集中度为匹配变量,并控制了行业和年份,使用probit模型估计P-score,即上市公司发生未决诉讼的概率值。然后使用最小距离匹配法为实验组匹配出控制组样本,并使用标准化偏差检验匹配结果的平衡性,与实验组相比,控制组大多数变量的标准化偏差显著缩小,且t 检验显示大多数变量间无明显差异。最后,使用匹配好的样本重新对回归模型(1)和(2)进行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未决诉讼威胁的视角入手,使用2010—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高管选择校友关系审计师的倾向,通过对此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校友关系是否会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诉讼风险与CEO-CPA校友关系显著负相关,即存在未决诉讼的情况下,公司CEO更愿意选择具有校友关系的签字审计师,且随着未决诉讼涉诉次数和未决诉讼涉诉金额的增多,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校友关系的涉诉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标准审计意见。这说明公司管理层基于缓解融资约束、声誉保护的动机想降低未决诉讼带来的审计风险时,会倾向于选择校友关系签字审计师,且校友关系的带来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削弱了签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从而降低了被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
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受到未决诉讼影响时,公司高管通过校友关系这一非正式关系影响审计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揭示了签字审计师在独立性受损时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得到以下启示:第一,在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快监管校友关系等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建设。尤其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的时期,上市公司高管和签字审计师很可能利用各类非正式关系进行利益合谋,从而损害审计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提高上市公司高管和签字审计师的个人信息披露水平,与中注协、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加强校友等非正式关系损害审计质量的监督,减少上市公司高管利用校友关系等非正式关系与审计师进行合谋的行为。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和开展审计业务时,应对存在未决诉讼的上市公司加强审查,保证执业质量,尤其是签字审计师更应加强专业性和谨慎性,避免自身独立性受损和审计质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