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瑶,李海海,徐利华,倪 浩,李素君,梅雨珍
高职一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探讨
周 瑶,李海海,徐利华,倪 浩,李素君,梅雨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研究高职低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对其形成因素、干预方法进行分析,以利于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对大一和大二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及网络成瘾量表测量,结果显示网络依赖占30.02%,网络成瘾占5.88%,造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网龄时长、朋友多少等,网瘾量表得分与性别、年级高低、生源地、人生有无规划、生活兴趣爱好多少、接触网络时间、对自己学业满意与否等有统计学差异。为了有效抑制高职低年级学生发展成为网络成瘾患者,应有多种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干预策略;低年级学生;高职院校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1][2][3]。高职高专学生是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其网络成瘾状况及特点如何?形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学校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高专一、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对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学生管理以及教学提供帮助。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校大一年级学生抽取7个班,大二年级学生抽取7个班,共发放问卷700份,去掉填写不全和逻辑错误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63份,回收有效率94.7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46名,平均年龄20.03±1.30岁。本项目获得学院科研处审批及学工处同意,经审核无伦理学问题,并获得抽取班级辅导员口头知情同意。
调查员(临床医疗2016级本科班学生)均在调查前进行培训,明确问卷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发放前重申不填写姓名、具体班级,问卷时督促每位受调查者专心完成。问卷内容设计上不出现“网瘾”或“网络成瘾”及相关字样,问卷题目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先将原始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初步整理和逻辑筛查,之后数据转入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等级资料)或计量资料各组别之间的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 = 0.05;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网龄与量表得分关系。
诊断方法采用白羽、樊富眠等研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其cronbach’sα=0.90[4]。[没有选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是因为学生中学教材上已有此量表。]该量表有19个条目,分别从“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问题”(6条)、“网络成瘾耐受性问题”(4条)“人际与健康问题”(5条)、“时间管理问题”(4条)等四个方面进行测量,每个条目分为“极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4级评分法,分别计1~4分,总分19~76分,得分46~52分为网络依赖群体,得分53分以上为网络成瘾群体。除量表内容外,对学生年龄、性别、年级、网龄、生源地,还有对生活态度、人生规划有否、朋友多少、对自己学业成绩的期望、自我感觉视力情况、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感觉被认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总体情况是663例中正常425例,占64.10%,网络依赖199例,占30.02%,网络成瘾占39例,占5.88%,后两者共238例,共占35.90%。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与父母的关系、不同生源地、人生态度、生活兴趣、认可度等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情况及统计学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特点的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得分
对学生年龄和网龄与量表得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年龄、网龄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
线性方程:`y=38.413+0.349·X(F=10.624,=0.001)
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问题、网络成瘾耐受性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四个方面,得分均值分别为2.07±0.53、2.25±0.57、2.20±0.57、2.10±0.57,经K个独立样本检验分析:X2=111.73,=0.000。说明学生网络成瘾在造成四个方面的影响有差异,其中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两方面影响较为明显。
将学生性别男、高年级、农村生源、兴趣爱好少、人生无规划、学业成绩不理想、与父母关系差、自我感觉努力没有得到认可、网龄在高中以前、交友少等转换成1,相反转换成0,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正常、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分别转换成1、2、3,并进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
互联网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产生了更快更强的生产力,给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使用不当也带来网络成瘾问题,尤其是学生群体,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健康,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将来就业[5][6]。
网络成瘾的类别可分为网络娱乐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等,对个人的损害包括危害身体健康、危害心理健康、危害正常社交、危害学业发展等[7]。
本次调查,网络依赖学生占30.02%,网络成瘾学生占5.88%,较其他研究者使用同一量表测量结果略高[8],卢艳荣等研究1015名学生,其中网络依赖67名,网络成瘾20名,两个研究相比较Z=-13.693,=0.000。
性别差异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网络成瘾诊断结果有差异(=0.032),女生得分上明显比男生高(=0.000),不同于季文平等的研究[9],可能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发展的特点,即低年级女生发展更快,但发展到网络成瘾还是比男生少。大一与大二学生虽然在网络成瘾诊断上没有差异,但在量表得分上明显不同,大二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新生,同杜拓春研究结果一致[10]。网龄在高中以前的学生,无论网络成瘾诊断上还是量表得分上,都明显高于网龄在高中以后的学生,说明上网越早,越容易进展成网络成瘾者,杜拓春的研究也表明,父母对网络的态度对孩子会产生影响[10],即家长过早让学生接触网络,更容易发展成网瘾。生源地在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比起来,农村学生在量表得分上明显高于城镇学生,曾伍[2]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也认为农村学生多数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料,或者属单身子女,缺少关爱,会从网络中寻找快乐,易沉迷于网络。兴趣爱好少的学生在得分上明显比兴趣广泛学生要高。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的学生无论是诊断上还是得分上,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兴趣少会产生无聊倾向[11],并且在人生目标上常常无规划。感觉自己没有朋友的学生,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陶磊等[12]在研究述情障碍与网络成瘾关系时发现有述情障碍的高职学生,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0.01),徐华丽等[13]的研究也表明,精神质的学生,因性格内向、喜欢独处,人际交往存在困难,社交焦虑程度高,易引成瘾。在学业上没有自信的学生,也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在学业上的自信和自我努力得到认可,体现的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积极对网络成瘾依赖程度较低[14]。与父母关系差和努力不被认可没有明显影响到网络成瘾的形成,本次研究不同于杜拓春的结果[10],可能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敏感,未能正确测出。本次研究仅对一个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得分高的学生视力下降明显(=0.000)。
从量表得分四组内容比较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影响明显的两个方面是“网络成瘾的耐受性”和“人际与健康问题”,说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且对网络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关注,显示青年学生网络成瘾对身心的影响是主要方向。
本次研究虽然仅在网龄、朋友多寡、性别等影响因素上体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其他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量表得分上已经有所不同,正是一、二年级新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的体现。我们的干预措施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网络成瘾发展发生的过程,要有前瞻性。
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家长、社会,如何应对学生发展成网络成瘾?很多人提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干预策略[8][15]。三者联手,预防发展成网络成瘾,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1)帮助学生认识认知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自我认知[8],开设交友课程,培养交友能力;(2)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取得的成功和进步,表扬并鼓励他们;(3)引导学生参加更广泛的爱好,比如体育项目、文娱活动、书法、绘画等等,开展更多的兴趣班,开展多种协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广泛,而不是单一的网络活动;(4)学管工作者应对刚入校学生加强管理和引导,并与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学生个人各项情况,使有特殊问题的学生不致于发展成网瘾;(5)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了解,找出可能进展的学生,加大干涉力度,开展正确的网络教育引导[8];(6)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让家长参与进来[8],让学生为自己人生目标奋斗努力;(7)家长也尽量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网络。
在学生健康问题上,不正确地使用网络,会造成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头晕、抑郁、负性情绪等心理问题,生理上可能会有视力明显下降、腰颈椎病、心悸、静脉血栓、腕关节综合征等[16],甚至有出现猝死的报道。对学生网络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学生熬夜上网;定期进行视力检测;常规开展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加强户外活动[17]等。在心理情感问题上,要加强对学生了解,对发生负性生活事件、抑郁心态的学生,应予以特别关注,慎防发展成网瘾[18]。
学生管理项目中,应开展对学管工作者进行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校附属医院、学校心理咨询室有机衔接,把各项相关措施渗入管理条例中,作为一个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监测,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培养成对社会有用职业工作者。
[1]刘雪琴.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1):96,103 -104.
[2]曾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的相关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 183-184.
[3]YOUNG K S.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J].Addict Behav,2017(64):229-230.
[4]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 99-104.
[5]黄龙,邵袁菁.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 31(5):336-338,343.
[6]邵袁菁,陈雪,齐宜维,等.芜湖市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38(5):84-87.
[7]马媛.大学生网瘾矫治策略初探[J].山西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2):83-87.
[8]卢艳荣,李淑环,刘凤阁.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 26(1):100-102.
[9]季文平,高荣,张志华,马双双,万宇辉,苏菲娅,李文强,左俊,章飞,郝君强,孙业桓.安徽省临床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 卫生,2019,40(8):1230-1232.
[10]杜拓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 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11]朱灏,尹可丽,宋媛春,梁钰琳.大学生无聊情绪、主观幸福感、认知失败体验与网络游戏 成瘾的关系[J].大理大学学报,2019,4(3):110-115.
[12]陶磊,荣峰,张静,朱琳,张蕾蕾,陶舒曼,张曼,苏普玉,张志华,郝加虎.高职学生述情障碍与网络成瘾关联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 1660-1662+1665.
[13]徐华丽,孙崇勇.中学生人格、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3): 446-449.
[14]吴绍兰,杨永信,王春梅,范玉兰,武玉芳, 秦菲,卢艳.网络成瘾患者自我概念的相关因素 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 245-247.
[15]刘雪琴.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1): 103-104+96.
[16]邵云云,许晟,陈佳.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结局及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2): 316-320.
[17]张康,罗冬梅,付燕,赵星,屈莎.户外活动 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荟萃分析[J].现代预防 医学,2019,46(22):4089-4093.
[18]朱云娇,孙业桓,郝加虎,孙莹,苏普玉,伍晓艳,张志华.安徽省职业院校新生负性生活事件 抑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 1499-1502.
G455
A
1672-1047(2020)06-007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0.06.21
2020-10-12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学生网瘾现状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2019C2012103)。
周瑶,男,内蒙古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与医学教育。
[责任编辑:罗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