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2020-12-26 20:35:55王桂勤梁继婷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活动

王桂勤 梁继婷

(合肥市大西门幼儿园教育集团畅和分园 安徽合肥 230000)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合理地融合,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像并茂等优势,来营造数学活动的情境,使单一、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精彩化、清晰化、具体化、形象化,能够使幼儿思维更加活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数学活动。

3—6岁幼儿的学习主要凭借自身的直接经验,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地支持和满足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及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的需要。而信息技术凭借素材多、便于操作、便于多元化展现等特点,能将数学活动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数字具体化、刻板的图片动漫化、时间维度化、空间立体化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融合来开展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关注力,调动幼儿积极探索数学活动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成为个性化的、独立的学习者。

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对数学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优化开展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越小,越依赖兴趣的引导。因此,将新颖、形象、生动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单一而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培养幼儿喜爱数学的价值取向。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认识图形》时,先播放一段动画:一辆运送快递的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撞上了一块大石头,车翻了,车上的快递(图形积木)撒了一地。然后布鲁克小分队的队员们来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这些图形积木整齐地放进正方形的纸箱内。再用课件向幼儿展示多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把这些图形积木不留空隙地摆进正方形的纸箱内?有多少种摆法?”由于课件导入运用的是幼儿喜欢的动画及熟悉的动画人物,因此其可以快速地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幼儿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像是一针催化剂,它既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开端,又是保障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源泉。

二、扩展学习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一)借助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数学,如时间、空间、数、量、形的关系,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幼儿的思维。教研中也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事实上,幼儿对自己熟悉或了解的事物也更容易理解,而且更容易参与到活动中来。但由于幼儿的生活范围狭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收集素材。而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开展《找规律》活动时,老师首先让幼儿按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的顺序坐成一排,用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幼儿看到自己与同伴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兴奋之余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当幼儿掌握了排序的规律后,再利用软件中无限克隆的功能操作练习,从而理解ABAB、AABAAB或BBA等排序规律。把日常生活情景运用到数学活动中,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接触到的问题与所学内容息息相关,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深深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等待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再如,开展数学活动《认识钟表》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录像——《快乐的一天》,通过情景画面,展示小朋友琪琪一天中起床、吃早饭、上幼儿园、午餐、午睡、起床、吃点心、放学、晚饭、上床的作息。伴随着画面的播放,一个稚嫩的声音发出挑战:“小朋友,谁能告诉琪琪早上几点起床吗?”然后再变换问题,“现在是XX点,小朋友,你们能告诉琪琪现在该干什么了吗?”如果回答正确,就会被赞“太棒了”;如果回答错误,就会被鼓励“继续加油”。通过音、像、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课堂上有机呈现,使幼儿体会到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有效地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扩充数学活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比比皆是,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它的综合优势,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动静结合、多姿多彩、音像同步的学习情境,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数学活动《认识数》中,老师可以设计“小熊买水果”的故事情境,通过希沃白板5软件制作小熊的动画,设计情境:小熊买了一篮子水果去奶奶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水果全撒在地上了,小熊很伤心。教师通过语言引导,请小朋友们帮小熊把水果捡回篮子里,并且告诉小熊每种水果的个数。于是幼儿在任务中学习了数字5及其含义。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呈现更多内容,让幼儿探究发现,以便高效而便捷地学习,有效地引导幼儿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逐步养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为幼儿创造操作和探究的活动情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融合的前提条件。此外,老师们共同研讨,将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多项功能灵活地运用到数学活动中,如利用smart白板中的倒计时、蒙层、骰子、探照灯、擦除、放大镜等功能,创设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供老师们在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助于让幼儿喜欢上数学活动。

三、优化幼儿对数学活动重难点的理解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的融合,对数学活动中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对,将错综复杂或抽象的事物进行综合、分解,使幼儿掌握和清楚事物的发生、发展,攻难克艰、去难求易。这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幼儿主动获取数学活动内容。如学习《数的分合》时,屏幕上呈现一幅有蓝天、白云、草地、池塘的美丽画面,草地上有三只毛茸茸的小鸡在叽叽喳喳地找虫子吃,池塘里有四只小鸭在欢快地游泳,问幼儿总共有几只小动物。幼儿通过点数,回答有7只小动物,同时画面上出现算式“3+4=7”,帮助幼儿理解3只小鸡和4只小鸭合起来就是7只小动物,从而理解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摆脱了画面、类别带来的认识上的干扰。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数形结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与专注力,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四、改善教师的成长空间,优化幼儿的操作过程

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有效融合,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教师以幼儿学习上的指导者身份代替了知识的传授者身份。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研究、创造、思考、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开拓进取、充实自己,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收集和运用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能力,为幼儿开创一个“学会学习、终身发展”的良好开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重视对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训练,而轻视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的观念,让数学活动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幼儿好奇心的刺激,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如数学活动《小动物去郊游》中,依次播放青蛙、兔子、小鸭三只小动物的动画,边播放边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只小动物的模样。然后请幼儿将三只小动物按特征分到两辆车上,其中有相同特征的两只小动物坐一辆车。幼儿通过教师准备的汽车操作板与小动物图片完成操作,进行分类。教师有选择地拍摄幼儿分类结果,并利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至大屏幕。幼儿就能清晰地看到,除了有自己分类的结果,还有其他分类结果: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有毛的和没毛的;会跳的和不会跳的。然后再继续播放课件,出示小蛇、鸽子,让幼儿把五只小动物按某一个特征分到两间房子里,但不能按照上面的特征进行分类。为了幼儿看得清晰,利用课件中添加超链接的功能回到上一环节操作结果的界面,幼儿通过比对、讨论、思考,利用房子操作板与五只小动物的图片又得出不一样的分类结果:有翅膀的和没翅膀的;有腿的和没腿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老师再拍摄幼儿的分类结果并上传至大屏幕,幼儿能清晰地得出同一种小动物却能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的结论,从而拓宽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多角度看问题的思路。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来开展教学活动,给幼儿带来的不仅有心灵上的愉悦和感官上的享受,而且还有生活上的乐趣和学习上的帮助。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幼儿活动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