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革命正深刻影响着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课堂”顺势而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智慧教育的课堂环境,是教育变革的核心要素,也是引人瞩目的教育创新。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设计为出发点,探讨智慧教育环境下微课程、直播课堂、雨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课堂的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对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响应教育信息化和国家创新时代号召,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在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创新中,智慧教育应时代而生。综观学术界根据对智慧教育内涵特征的阐述,可概括为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空间、智慧教育目标。
国内外学者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以适当的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为支撑,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正确决策,有效促进学习者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行动出现。智慧教育环境将有以下特点:移动学习: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技术,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个性化学习:根据学习者自身性格、学习方式等特点,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并且提供学习诊断和建议;智能评价分析: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生成具有说服力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提供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供PAD移动学习、微课创作设计平台、录播教室、学习直播平台、电子白板等一系列交互平台。
智慧学习空间特指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特征可归纳为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及师生个性服务五个方面。在智慧教育框架下,每名学生都可以全方位、多领域地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各类信息,并清晰地知道这些信息代表什么含义,以此做出分析判断。
传统意义上对智慧教育的目标仅为培养学生能力,如逻辑思维、认知能力、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扩充和延伸。而广义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是对狭义智慧教育内容的扩展与超越,包含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理性智慧、实践智慧、价值智慧,既强调学习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深化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是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基于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空间,将新技术、新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反馈评价、互动交流和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个性化成长的智慧发展。
面对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正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弊端,课程改革须因时而进。很多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之道,并取得积极成效。
微课程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短视频是其传递知识的主要方式。微课程有着快捷、简明的独特优势,正是这种短小即时的信息传播的特征,彰显了其吸引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容易被接受,成为大学生的视听延伸和认知延伸。制作微课程视频的素材主要都来自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拓展内容。
为了实现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以微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进而通过微课程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另外为了保证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以微课程为基础设置相应评价体系,评价可从教师利用微课程的方式、制作微课程的水平等方向出发,并且要确保评价的客观和标准。
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尽管一直处在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但是实践教学由于受场所、时间以及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存在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缺少创新、学生热情度不高等问题。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型互联网交互式平台,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普遍较强,通过网络直播“身临其境”的互动过程,大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主动认同、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场所由固定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实体场所发展为多个不固定的虚拟实践场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场所固定、无新意的困境,从而不同程度地化解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直播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直播进行环节,需要直播团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直播脚本,围绕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设定的主题,进行直播。在直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避免脱离思政课预定的实践主题、直播内容杂乱无章等情况的出现。鉴于网络直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思政课教师需在直播过程既作为观众,又作为教学主导者,对整个直播方向起到一个引导把控的作用,以保障运用网络直播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预定教学效果实现。
“雨课堂”是2016年清华大学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主要借助教师常用的PPT和手机微信共同开展课堂教学。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教学工具,教师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教学。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内容又比较抽象枯燥、偏理论化,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植入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营造出积极、有趣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进行学习、与教师交流互动,增强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这些都为教师制定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为实现雨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进行授课。雨课堂需要一定教学硬件条件的支持,比如无线互联网、笔记本电脑、PAD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否则看到新鲜事物,学生容易关注点转移,造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新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广泛的可能性,“智慧课堂+思政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教师今后必然会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有效意识到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课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作用,没有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媒体功能高效结合,导致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针对性不够理想。
很多思政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当前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依然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未与学生共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平台,没有发挥出智慧课堂的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在实践过程中,不同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上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够保证都是最适合的、最优质的资源。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利用智慧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选择的教学资源时代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和单一,难以更好地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功能发挥出来,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智慧教育教学理念、信息和网络知识,全面促进自身网络信息素养的持续提高,实现有效运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时代新媒介的育人功能。在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过程中,教师要着力进行实体课堂建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增加实体课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环节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推动全员思考、全员参与,努力实现“过程管理、精准教学与科学评价”,最终实现新媒体新技术与实体课堂的有效高度融合。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课堂要有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积极将新媒体平台当中学生所关注的政治和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陌生的事物熟悉化,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知思政课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引导学生对其观点进行自由表达,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学习需求。
微课、网上直播、雨课堂等创新课堂虽然是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但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课堂,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综合考虑教学方式。由于线上教学缺乏实体课堂的氛围,尤其是对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形式单一枯燥的课程,教学效果更难保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师生要加强对教学平台的选择,在方便实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适合的在线教学组织方式,允许多样性、包容失误率从而保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全面推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来构建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和充分发挥现代化智能产品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