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必胜,马欣,陈冬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为切实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H村从地方实际和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转型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和推行“党建引领文商旅融合”的地方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战略。课题组成员对H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分析和探究了乡村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文商旅这一概念的直接渊源是200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的‘商旅文结合’的概念。最早出现的‘商旅文结合’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只是局限在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直到2012年,人们对文商旅结合的认识才有了突破,塑造了‘文商旅综合体’的新概念”。[1]为忘却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烦扰,走进城市周边乡村,亲近大自然,“微旅游”便
渐渐流行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更是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当前文商旅融合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会展为文商旅融合的切入点,将会展旅游提升为会展与文化消费、旅游消费联动发展;二是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文化街区的文商旅发展;三是改造工业遗产为文化园区推动文商旅发展。”[2]西岗街道H村倡导和推行的党建引领西岗街道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文商旅融合模式,独具其地方特色。H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和商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H村紧邻南京仙林科技城,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村内有丰富的山林水库等自然景观,有射乌山后羿射日传说、石佛庵遗址遗迹等文化资源,更有H村粳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全村总人口3200多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片区党支部,共有党员100多人。该村先后获得南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H村在2011年时村级经济极其薄弱,土地租金是村集体经济的唯一来源,年收入仅有20万元,村民大多外出务工。2012年,村里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决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引导农户种植‘南粳46’。”[3]“南梗46”型大米从2012年开始在H村种植以来,已为该村村民大幅度增收,如今“H村大米”品种也被誉为“江苏最好吃大米”。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H村原建的石膏厂矿被叫停生产,而废弃的石膏厂现已成为H村的“后工业化时代”遗址。为迎接“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H村结合本村发展优势,进一步探索适合本村的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
H村在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真正落实党建引领工作,H村积极推行“党建+”的引领发展模式。一是“党建+科技引领”,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经济上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二是“党建+乡村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实现村民自主创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党建+乡风治理”,提升全民素质,开展党员正党风、群众晒家风,让党风、村风、民风、家风焕然一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行党建“8+X”制度“上墙”,党章党规、支部书记职责上墙,党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外,该村在引领乡村振兴道路上,通过党群微家、道德讲堂、老年课堂、网格化工作站、百姓议事堂、爱心农家乐等进行党群携手。通过阵地常态化开放和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党员群众交流研讨,深入了解党员群众对本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实现重大事项的集思广益和群众参与。
在征集村民、党员代表意见的基础上,H村将党建特色文化融入到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之中,设计带有当地稻米和徽派文化的logo,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与周边绿色青山相得益彰,木廊、木亭悬挂中式特色中华传统美德图文,彰显乡村文化精髓,文明宣传小景在村庄内随处可见。为打造“南梗46”品牌大米,重塑农耕文化,H村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台举办丰收节主题活动,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对H村进行实时宣传,围绕二十四节气推出一系列亲子民俗活动,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感悟中华文明,重温传统农耕生活。为促进该村文化建设,该村建有村学堂,内有各类书籍,藏书量丰富。每个党群驿站活动阵地都设有党建图书角、法治图书角,每个阵地藏书近两千册,六个党群驿站藏书超过三万册。为促进邻里和睦、乡村和谐,H村通过开设道德讲堂和开展“六好幸福家庭户”评比等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
为共建美好家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H村以支部牵头,联动党员群众,形成“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党群共治”的三级治理新模式。一是支部牵头:组织引领,撸起袖子加油干。村党总支以点连线,以线成面,针对村情形成村两委+网格+党员群众的管理制度。在推进村庄安全环保、违建管控、环境整治、民生帮扶等工作上,村两委牵头负责,网格责任人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带动、村小组长组织党员、志愿者、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二是党员示范:打造党员示范岗,真抓实干凝力量。通过党员示范引领,设置党员示范岗,组织召集党员进行村庄综合整治,鼓励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树形象、立标杆”,切实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党群共治:凝聚党群力量,激发共治活力。在落实社区治理上,每个网格成立监督队伍,队伍由党员、村小组长、村民志愿者等组成,每个季度走村入户。通过党群共治,最终形成家家户户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管控体系。此外,还设有百姓议事堂,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推行“四议一报告两公开”制度,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内重大事项表决决定。
H村党总支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通过种植大米“南粳46号”和土地流转收益,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的同时,村党总支积极鼓励当地农户创业。开设“乡村铺子”和农家菜馆,从店面装潢设计到特色菜品斟酌,从目标人群定位到服务项目的精准化,村党支部组成大学生村官、社工志愿者团队对应农户进行帮扶。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水平,为村民发放村级“十补”(老人补、生日补、节日补、学生补、残疾补、激励考核补、大病补、公墓补、丧葬补、现役军人补)等多项福利补贴,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村庄发展带来的福利。
网格人员定岗定位巡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抓好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提升等工作,全面启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对旱厕进行改造,清理疏通农村污水坑、臭水沟。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房前屋后进行环境整治,努力营造庭院深深、绿树荫荫的农家院落。针对环境整治攻坚难点,监督小队成员上门走访轮流做工作,直至整改完善,切实打造村庄良好生态环境。
H村在挖掘自身现有生态、人文资源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现代乡村建设发展的特色之路。而H村今后若想进一步发展,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度挖掘。如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可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经验,对石膏矿厂遗址进行改造,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从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来看,H村作为远近闻名的示范乡村,不能“一枝独秀”,H村党建引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可在栖霞区乃至整个南京市范围内推广。
然而,美丽示范乡村建设,若想在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坚持党建引领是一方面,还需做好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如将辖区内可进行文商旅融合发展之地连片布局,在交通便捷之地,可布局商业、居住、文化娱乐和旅游一体的大功能区域,打造“假日休闲港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渐旺盛,可结合地方优势,开发养老产业,打造银发社区。[4]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会与日俱增,旅游会渐渐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一种时尚和对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明智选择。而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更应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本地优势,走独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