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的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等,而急性胃出血这类急性病接触的就比较少了,那么,什么是急性胃出血呢?发生急性胃出血时应怎样护理呢?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消化道出血有70%的可能性是由于急性胃出血引起的,而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疾病,包括胃部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等。临床上常通过急性大呕血和黑便来判定急性胃出血,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暗红色液体,同时伴有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患者晕厥、休克。
应立即谨慎调整突发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体位为平卧位,略抬高下肢,确保脑部供血,同时为避免呼吸道中的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致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评估出血量并准确的记录在患者档案中,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急性胃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会频繁呕吐,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患者口腔内和患者吐出的呕吐物,必要时可借助医疗器械如吸引器,准备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患者以清洗口腔,避免口腔内细菌滋生,从而导致感染。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为患者补液与输血,以补充患者的丢失量,提供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并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选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能够中和患者胃酸,保护患者的胃粘膜。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药用量和滴注速度,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
当患者突发急性胃出血,患者家属应谨记避免患者进食与饮水,进食与饮水不仅不会缓解患者的症状,还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治疗,甚至影响预后。在手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水平较低,要严格禁止患者饮食,待胃肠功能情况稳定之后,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米汤、豆浆等流质食物易于患者吸收,注意饮食温度适宜,同时每次进食量不得超过300 mL,坚持少量多餐的进食原则,忌辛辣生冷。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进食量。
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室内,及时清除血污,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刺激感应。医护人员应有条不紊的进行救治工作,适当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流程及其他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疏导其心理压力,消除患者因疾病带来的恐慌、不安感,增加康复自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引起患者出血加重,病情恶化。
护理人员可口头叮嘱或书面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性,坚持锻炼身体,规律起居,忌烟酒、辛辣生冷食品,告知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胃肠道造成的后果,为避免再次引发急性胃出血,良好的生活习性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定期至门诊复查胃肠道情况。
急性胃出血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必要时可采用心电监护,定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脉搏、体温等,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树立康复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重视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性,能够从源头上避免急性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