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覃的非药物治疗

2020-12-26 05:14:53旋菲朱耀举旋静张文龙孙牧陈永亮丁庆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长春经络中医药大学

旋菲,朱耀举,旋静,张文龙,孙牧,陈永亮,丁庆刚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2.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 血液科,吉林 长春;4.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5.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吉林;6.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科,吉林 长春)

1 外治法

(1)中药灌肠疗法:现代中医把直肠癌主要归于中医的“积聚、脏毒、肠风、锁肛痔、肠覃”等范畴,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于其辨证分型上,多以肝肾阴虚型、湿热瘀滞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为主。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多见于寒湿热,中期多见于肝肾阴亏,晚期多见于气血双亏,阴阳俱虚。中医多采取扶正培本、利湿解毒、活血化癖的治疗原则,加之中药灌肠等外治法。它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疗法,将药物通过肛门送入肠管内,并通过直肠黏膜的吸收进入机体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药效,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消癥散结等目的的治疗方法。热疗的方式治疗癌症,目前已深受国内国外的高度重视,通过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在高出机体体温5 ℃时,癌细胞会因为受热后,出现死亡或停止生长,中药灌肠疗法正是运用这个原理,通过药物直达肠管,利用热效应使药物渗透到病灶,使癌体萎缩、软化。临床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创伤小,毒副作用甚微,病人易接受,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主要方法有三种:①保留灌肠法。②直肠点滴法。③栓剂塞入法。注意事项:①药液的温度要适宜;②注意插管深浅;③应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更有利药液的吸收,睡前灌肠为宜。

(2)中药贴敷疗法:将药物贴敷于身体某部位,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双重作用,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灶、增强免疫以及康复保健等目的。穴位敷贴疗法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贴敷药物经皮部由外向内吸收进入机体,渗入经络,融于气血,并直达病所,以达驱邪扶正、调和人体阴阳,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二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对于肠覃的治疗,临床上目前主要有两种:①降逆止吐贴(降逆止吐膏):取穴神阙、双足三里;②行气通腑贴(行气通腑膏):取神阙、涌泉。

(3)中药熏洗疗法:将中药汤剂盛于器皿中,趁热熏洗身体特定部位,利用药物蒸气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力以及康复保健等目的。

(4)中药坐浴疗法:使药物较长时间的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疏通经络、流畅气血以改善局部和全身功能,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达到行气活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等目的。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肠覃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均离不开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针灸疗法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穴位艾灸,可以快速恢复机体正气,通过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涌泉等增强机体免疫力。针灸疗法,相对于药物治疗有着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癌症患者的补充和替代治疗被广大患者普遍接受[1]。

2.1 针法对于肠覃的运用

中医认为癌症属于“癥瘕”“积聚”等范畴,其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而针刺治疗可以提高人体正气,同时针刺治疗可以疏通经络,祛除痰湿、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景岳全书·积聚》指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明代医家李梃在《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中,提出“上补下泻”针法,其中“上”与“下”可以理解为上部穴用补法,下部穴用泻法;还可以理解为以病灶为中心,距离病灶近的地方为上,施以补法,距离病灶远的地方为下,用泻法。以“上补下泻”针法治疗肠覃可标本兼顾,达到扶正而祛邪之效。

(2)止痛:有学者认为针灸止痛的机制主要是对于肌肉神经中的离子浓度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已经受损的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延缓细胞的凋亡,通过改善周围神经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从而修复损伤[2-3]。还有其他研究已经证实,针刺可以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崔光卫[4]通过对比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探讨针刺缓解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结果发现针刺可以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而缓解周围神经毒性,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大鼠痛觉过敏和超敏反应。根据不同刺激效果,可将常用刺灸法分为2 类:①以疏通为主,如毫针、电针等,通过毫针刺激或低频电流震动刺激,达到“动则通”的目的;②以温通为主,此类主要是将针刺与灸结合,例如温针灸、火针等,通过温通经络的作用,达到“温则通”的目的[5]。

(3)促进胃肠蠕动:肠覃患者到后期就会出现胃肠道相关表现,如胃肠不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食欲不振现象,以中脘、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为主穴,便秘腹泻加支沟、天枢等;恶心呕吐配内关、公孙、涌泉;食欲不振配脾俞。针刺对胃肠道有良效,可健脾益气、消食化积,达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目的[6]。佟宛云等[7]通过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公孙等穴位,证实,针刺能够使直肠癌患者的胃肠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加强其蠕动,恢复肠鸣音,改善肛门的排气排便,缩短鼻胃管的拔除时间,尽快使病患恢复全流饮食。韩旭等[8]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针刺能够使直肠癌患者的胃肠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加强其蠕动,恢复肠鸣音,改善肛门的排气排便,缩短鼻胃管的拔除时间,尽快使病患恢复全流饮食,其选取的特定穴位有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天枢、内关等,同时也证实了通过针刺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调节胃电的节律。贺文广[9]研究表明,温针灸可以使术后伤口的疼痛极大的减轻、同时更有利的促进肛门排气,其特定的穴位选取有气海、中极、足三里、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穆立新等[10]通过针灸足三里、上巨虚、中脘、腹结、下巨虚等特定穴位,对于肠癌术后肠麻痹的患者,其作用起到加速术后患者的血运,加快了胃肠道的收缩节律,从而恢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对于术后肠麻痹患者的治疗作用是显著的。Zhang Z等[11]通过随机对照对比研究发现,通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恢复肠鸣音,缩短首次排气时间。Ng SS 等[12]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电针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治疗组术后首次活动方面的恢复更有效,选取的特定穴位为合谷、足三里、支沟等。Ng SS 团队[13]同时也证实了,在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方面,其实电针有着它独特的优势,甚至把术后采用电针治疗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针对于结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及住院天数。

2.2 灸法对肠覃的运用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对药物及针刺治疗不足的一种补充,通过艾条对患者穴位皮肤的温热刺激,可发挥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效。对于肠覃患者的后期会出现疲乏等症状,中医认为疲乏的产生是由于长期疾病,体内正气耗损,可以采取温补脾肾的方法提高机体正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肾为先天之本,精气化生之处,肾气充足,则人体正气足,通过艾灸关元、气海、命关、足三里等穴位培补脾肾以改善肠覃导致的疲乏症状[14]。

由于足三里、三阴交适应证的广泛性及特殊作用,目前在整个针灸治疗中是使用最多的特定穴位,主要是通过补益手法,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事件,如何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方面还有待提高。还有针灸是实践操作,所以对于术者的要求很难统一,对于针灸的疗程和实际效果很难做到统一的标准。再有假针刺对于不同患者的反应不一样,是否存在安慰剂效应,尚有争论。如何提高实验设计的分组可信度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于联合针灸治疗和单纯针灸治疗,如何进一步分层证实其有效性,还需完善;在研究内容上,如何进一步挖掘针灸在提高肠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肿瘤复发转移及晚期肠癌的综合治疗方面的优势,还有待完善。

3 结语

综上所述,肠覃的非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肯定,特别是对有消化道并发症患者,因常规的药物治疗,患者吞咽功能和消化功能受损,致使药物吸收不佳,而此时的非药物治疗往往取得西医疗法所不及的效果,因此值得我们探究。

猜你喜欢
长春经络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初夏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 06:57:54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印语长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走进长春净月潭
经络考证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