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随着我国对药物耐药性问题的重视,逐渐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管理,并建立抗菌药物的相关条例与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以及医嘱评析等方式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通过对病历医嘱抽查点评,了解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1]。文中对我院一年住院医嘱进行评析,汇总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合理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在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每月抽取我院当月已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点评,病历的抽取遵循随机性原则,并涉及到各个科室的住院医嘱,其中抽取的病历中符合研究要求的份数共有3542 份,对其进行回顾性评析。
在住院医嘱点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权威性抗菌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文件,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详细进行分析,探析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的归属问题。
在3542 份出院病历中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的病历有409 份,不合理率为11.5%,其中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医嘱数有581 条,涉及到的常见问题类型有11 种,常见问题分别为:①给药频次不合理;②用药疗程过长;③用药指征不足;④用药剂量不合理;⑤选药品种不合理;⑥医嘱剂量单位不规范;⑦联用药物不合理;⑧用药时机不合理;⑨抗菌药物未及时送检;⑩重复用药;配置浓度不合理,其中涉及的医嘱数依次为145 条(25.0%)、127 条(21.9%)、113 条(19.4%)、92 条(15.8%)、44 条(7.6%)、25 条(4.3%)、16 条(2.8%)、10 条(1.7%)、6 条(1.0%)、2 条(0.3%)、1 条(0.2%)。
①给药频次不合理是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频率过高或过低,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其使用说明中为1 日2次,但患者无感染性心内膜炎情况,其使用频率为1 日3 次,在医嘱中存在使用频率过高情况;②用药疗程过长是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过长,手术时间<2 h 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次数为1 次,清洁手术时间在24 h 内,但医嘱中存在过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③用药指征不足情况存在患者未出现感染症状,感染指征不足,但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④用药剂量不合理;⑤选药品种不合理是指患者存在轻度或中度感染情况,但治疗中使用了高级别的抗菌药物,或当患者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时使用了诱发出血的头孢哌酮等抗菌药物,增加了患者出血风险以及治疗风险;⑥在处方管理中对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明确的规定,并包含有明确的使用单位等,但在住院医嘱中存在医嘱剂量单位不规范情况,其剂量单位使用了瓶、支等单位[2-3];⑦在患者的抗菌治疗过程中单一的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可能不显著,需要联合使用药物达到合适的治疗效果,但联用药物需要注意合理性,住院医嘱中存在联用药物不合理情况,影响用药效果,或在使用联用药物时使用了药物说明书中不推荐联用的抗菌药物;⑧用药时机不合理是指患者未出现感染症状或检查结果未显示感染时便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用药有明确规定,但医嘱中存在未及时给药情况;⑨药物的微生物指标对于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但存在抗菌药物未及时送检情况,未按要求做好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指标检测;⑩重复用药是指在患者治疗中使用了类似治疗效果的抗菌药物,导致出现重复用药情况;配置浓度不合理是指医嘱中存在抗菌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未配置出抗菌药物最佳使用浓度。
针对住院医嘱中存在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的改善措施主要从医师能力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医院层面上进行讨论。对于医师能力方面,需要定期对相关医师进行培训考核,完善新进药物的认识,强化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认识,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另一方面,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可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交叉科室人员组成,并要求熟知抗菌药物使用细则,定期抽查整改,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同时针对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设置奖惩制度,对于未出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的医师进行奖励,根据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进行合理的惩罚,激励医师重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问题,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认识,加强自身管理,自发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