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更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体会作者写作时候的心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朗读时“语速”“语气”和“语调”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朗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是朗读形式多、方法少的情况,如老师进行范读、学生们齐读、分角色读、一人读一段等多种朗读方式,而且部分学生进行朗读时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并没有在朗读中投入感情。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一般选择是直接跳过,不在朗读上耗费时间,很少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或要求其重新带感情的朗读。这导致很多学生阅读能力较弱,所以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能力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将文章中优美的景色、人物的情感清楚的描绘出来。朗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所以在小学课本中会看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将朗读教学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2.培养语感
在朗读中,语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强化学生对语言能力的认知,使得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意境美。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重视学生的发音,发音准确能够对语句的理解更深刻。另外,朗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融入情感,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鉴赏能力。
3.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将核心素养与朗读相结合。朗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影响到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提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很深的影响。
二、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1.语速
所谓语速,就是人们语言的速度变化。人在说话时,往往是在交流情感和想法。一个人说话语气的快慢、轻重代表了这个人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朗读指导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语速的变化,掌握人物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语句对学生的语速进行指导。如《曹冲称象》文中曹操的一句话,“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学生在读这句话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曹操询问的语气。在读官员们说话时候的语速要略快,声音要小,体现出官員们对曹操的恐惧。
2.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如各个地区的方言都带有一定的腔调。在朗读时,声音的变化能够形成各种的腔调,使人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能够丰富人物的思想情感。想要掌握好语调,就需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根据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判断语调的高低。朗读就如同唱歌一样,歌曲除了有音调变化,还有拍子的强弱,节奏感很强。所以,朗读时在声音上有高低轻重变化,就会产生语感。有语感的朗读才会给人留下印象。如《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在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时,“三千尺”的咬字要重一些,为学生描绘出瀑布好像真有三千尺一样。整首诗在朗读时语调都要高亢激昂,通过语调来描绘瀑布的壮阔、湍急。
3.语气
语气的表达一般是语气词和语调的结合。在普通话中,语气词有很多,比如“唉、吗、哎、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语气的指导。语气在朗读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依据要表达的情感来决定。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在读这一句时,语气要坚定,要体现出狐狸的自信。“为什么不敢?”在读老虎这句话时,要带有疑问的语气,展现出老虎心中想的,为什么我是百兽之王,你却说我不敢吃你的疑问。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时一个漫长的过程。朗读作为阅读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必须结合教材,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朗读教学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的阅读时间有着合理的安排,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拥有一个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能够带给学生帮助,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韩彩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解析[J].学周刊,2020,27(27):141-142.
[2]尹洪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读与写,2020,17(27):119.
[3]张建国.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J].读与写,2020,17(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