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梅丽
为了让课程游戏化尽快落地生根,引领教师们快速成长,促进幼儿园“崇劲尚美”文化尽快形成,从内化理念、沉浸教研、项目推进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从梳理整合资源、重构课程框架入手丰富“劲·美”体验式课程。
一、博学之,内化游戏理念
1.阅读丰润内涵
幼儿园要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师读物,园内图书及学前教育类杂志能充分满足教师阅读需要。除共读研讨外,教师们在阅读之后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工作日期间每周一篇,暑假里坚持每日一篇,幼儿园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及时批阅并分享,带领教师们且读且思,且思且行,真正实现以理念带动行为。
2.引领明晰方向
项目实施以来,幼儿园聘请多名幼教专家进园对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进行蹲班伴随式指导,逐步明晰了课程游戏化的行动方向。
3.沉浸内化理念
(1)行政沉浸式伴随,让理念渗透内化。近两年,随着幼儿园班级不断扩增,新进教师不断加入,沉浸式蹲班观察指导势在必行。行政组成员每学期都要进入所有班级,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沉浸式蹲班观察活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成为了重点研讨的话题。如:开学初蹲班时发现,老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情况,小一班原来的主班老师是一位有着近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其观念保守,在区域材料投放及游戏组织上,她总会因为安全隐患的考虑而限制幼儿游戏。为此,幼儿园对人员配备进行了调整,将中五班一位坚持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年轻老师与其配班,如今这个班级孩子的游戏水平在整个小班组都处于前列。
如:在生活活动中,出现部分幼儿无人关注、消极等待的现象。通过反复研讨实践,调整出三位老师的新站位。在午餐中,菜品的摆放方式及幼儿取餐路线,怎样才能更利于幼儿自主取餐?蹲班人员带领老师们不断调整实践,并拍照至教师群,让她们进行反复对比,最终调整出最佳方案。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第一次发现都是教师全程在说,为此,幼儿园带领老师们再次对6大支架展开研讨。第二次,孩子们开始说了,但都是零散、碎片式的分享。老师没有任何启发引导。比如,孩子的美工区作品分享,只说用到刷子,至于用的是什么刷子,如何刷的,怎样刷更美等等,老师都一概忽略。于是五大行動又成为了重点研习的内容。第三次,老师们开始懂得把握住孩子分享的契机,有的放矢地提升、总结,推动了幼儿游戏经验的进阶、深化、拓展。
长期的沉浸式蹲班观察,使幼儿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日活动流程建议”,该建议涵盖了一日活动各环节时间的有效安排、环节设置、户外场地等多方面内容,实现了规则之下的真正自主。
(2)骨干沉浸式辐射,让借鉴更切实际。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各地知名幼儿园学习,这些骨干在学习中汲取他园有益理念与行为,并以网上即时分享、研讨交流、实例示范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3)教师沉浸式观摩,让感受更加真切。幼儿园多次到本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先进园所,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观摩,回来及时梳理吸纳。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到课程游戏化改变的力量,更加坚定从理念到行为改变的信心与决心。
二、审问之,丰富课程方案
1.纳资源。幼儿园内外资源都极其丰富,为此,对资源进行了归类梳理,并形成了资源目录及利用建议一览表,主题资源使用索引目录也在逐步完善中。此外,中班、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个可移动的游戏资源箱,以此加强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2.巧利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更加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小班幼儿以半自主方式逐步过渡为全自主,中、大班幼儿从自我服务逐步过渡为尝试为他人服务(如小值日生、今天我去接家长等活动)。班级公约及各区域规则的确立、标志的设计制作等,都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
3.重构建。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提炼,课程框架从原本的泛化逐步走向具象,明晰各课程应循序渐进、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三、明辨之,优化游戏场域
1.环境布置注重童本。环境布置更加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尝试从幼儿的视角去解读环境。逐步让环境“活起来”、让环境“动起来”、让环境“会说话”。使环境不再只是美观的装饰,而是真正服务于幼儿的环境。
2.户外环境更趋开放。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依据各种场地的特点,将户外活动场地巧妙布局,场地安排实行年级组推磨式轮流,以保证每一位幼儿能依据活动需要在不同地质、地貌的场地中游戏。创设了同年级组间的联动户外游戏区,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
3.区域环境更加合理。根据可用空间特点,重新布局、规划、设置游戏区域,将原本的低矮床替换为推拉床,推拉床收起的区域成为幼儿的游戏区域:如汽车叭叭叭、侏罗纪公园等。室外有三角区、楼梯间、大厅的班级,根据空间特点创设了与之相宜的阅读区、建构区等。
四、笃行之,促进师幼成长
1.学会观察。个别观察、观察分享、集体研讨等方式,使教师们从会观察走向会分析,从会分析走向会支持。观察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有即时观察、连贯性观察、分析式观察等。
2.善于反思。遵循细致化、实用化、常态化的原则开展教科研工作。立项以来,已有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二十多篇论文省市级发表或获奖,一个江苏省级课题积极申报中,一个南通市级课题顺利立项、一个顺利申报,十二个如皋市级微型课题顺利结题,九个如皋市级微型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
3.班本实践。要求教师对本班每学年、每月、每周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计划、重点做到心中有计划,对游戏指导、材料投放、联动性等能认真思考,学期初,须依托本班现状及幼儿需要,确立好班本计划并形成网络图,依据实际不断调整,每月各班利用美篇对班本实施情况进行月度梳理小结。如中一班由绘本引发的班本课程《从“乌鸦喝水”到“水之探秘”》,大一班由社会热点事件生发的《我的足球 我的梦》,小三班由种植区的体验而产生的《玩转萝卜》,大二班由幼儿兴趣引发的《纸来纸趣》,中二班由问题引发的《有趣的弯弯绕绕》等。在这些班本课程的实践中,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