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一量开始

2020-12-25 02:54郑文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卷尺李老师小伙伴

郑文兰

一、活动源起:聚焦儿童挖掘资源

在排队做操的间隙中,孩子们对自己和小伙伴的身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长高了,好高好高!”“我比你高!因为我跑得快,吃得多!”……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他们的热点话题、偶发事件中捕捉课程切入点,挖掘周边资源,《从量一量开始》的班本课程就这样自然地展开了。

二、核心素养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中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玩具、小棍、手指、脚步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基于以上考虑,我把选择的探究点定在:利用多个相同的自然物及多次使用一种自然物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启发幼儿在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教师等可以利用的资源,让整个课程更多元、更有趣。

三、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和交流,尝试借助自然物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能正确测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结果。

3.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实施过程

活动一:我有多高

孩子们商定,回家找一找,量一量,比一比,我和什么一样高。

峰峰:我和妈妈的充电器一样长。

可可:我和三根爆米棒一样长。

皓皓:我有两个奥特曼高。

颖颖:我把家里弟弟的尿不湿袋子叠起来,再加上一个小盒子,就是我的身高了。

萱萱:我和四个芭比娃娃连起来一样高。

俊亮:我的身高是桌子的高度加上一个盒子的高度,再加上两个奶粉罐的高度。

灏灏:我和四张彩色打印纸连起来的一样高。

豆豆:我和家里的楼梯扶手一样高。

睿睿:我和5个托马斯的轨道一样高。

在第二天的分享环节,请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测量过程。听了多数小朋友的介绍之后,我问孩子们,现在我们都清楚自己有多高了,可是这个身高到底是多少呢?怎样知道我们和小伙伴的身高差别呢?

《纲要》中提出,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意义。为了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尝试探索和运用测量方法,我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寻找工具,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同时,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身边常见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并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分享,在不断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并运用测量方法,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测量为生活所用。

这些课程以孩子们的感性经验发展为序,由孩子们的生成经验来继续调整和完善活动脉络,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

经过讨论,孩子们认为,要选一个工具来量小朋友们的身高,活动室内什么材料可以拿来量小朋友的身高呢?

有的说,可以拿积木,可是许多小朋友又投了反对票,因为积木太短了,量起来会很慢,而且还要把积木移来移去,不准确。

有的说,可以拿一根绳子量,一个人用脚踩住绳子,一个人往上拉到头顶,在绳子上做个标记。小朋友们表示,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但是怎样知道小朋友之间身高的差别呢?

孩子们又想出一个好办法,将班上的一种插塑一个个连起来,连得足够长,这样把插塑的一头靠地,另一头到头顶,小朋友只要数一数每个人的身高是多少块插塑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同意。他们认真地记录了每一个成员的身高。

看着记录表,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李老师比郑老师年龄小,个子却那么高!他们决定对李老师进行一次采访。

活动二:采访李老师你为什么这么高?

这个活动,我们先是请孩子们把要问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一起请李老师回答。

“李老师,你上幼儿园时是多高?”

李老师:“我那时就和你们现在差不多高。看看,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哦!”

“李老师,你小时候真好看!”孩子们惊叹,“原来李老师以前也是一个小孩子啊!”

“李老师,你挑食吗?”

“我小时候也有点挑食,长得跟豆芽菜似的,经常感冒,后来,我不挑食了,身体结实了,个头儿噌噌噌地一个劲儿地往上长!”

“李老师,你家的床是不是特别长?”

“李老师家的床和你家的一样,都是两米长,但是告诉你们啊,我一蹬被子,脚就跑到外面啦!”

孩子们哈哈大笑:“李老师,你要好好睡觉!”“嗯嗯!我会的!”

李老师小结:“我在家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我还爱吃水果和蔬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身体好,而且还长得高!”

教师也是班级的资源,孩子们对于老师有着很强的向师性,让孩子们积极与老师互动,走进老师的生活,“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这绝不是一句空话。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我们一直在行动!

活动三:从“0”开始

应小伙伴的要求,我们在班上投放了小卷尺,孩子们走到哪里,量到哪里,幼儿园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小朋友测量的对象。

幾个小伙伴一起在量小桌子,有的小朋友量的结果是57,有的小朋友量的却是60。我们把问题抛给小朋友,卷尺是一样的,桌子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结果呢?

两个小朋友各执己见,都说自己是对的,都说我的尺子都拉得笔直的,一点都没有弯……

我们请两个小朋友分别在大家面前量了一下小桌子,并把测量的过程拍摄下来,让小朋友比对、分析。眼尖的孩子发现:“他们两个一个是从卷尺的0开始的,一个是从卷尺的拉环开始的!”

“要从0开始,因为0后面才开始有好多的小竖线……”

“我也认为要从0开始,什么都是从0开始的!”

孩子们的眼神是清澈的、纯净的、专注的、认真的。孩子们正在通过探究和发现来认识世界。在这里,他们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0开始,是测量的方法,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做到的。归零,开始,再出发,这就是最向上、最积极的姿态。

五、课程反思

整个课程,我们一直在追随着儿童的视角和脚步,幼儿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对任何事物都要探个究竟,他们有太多的为什么要去发现、探索。无论是数量关系、序列观念还是空间概念,幼儿园的孩子都离不开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动手操作和感性体验,他们感到学习也是快乐的、有趣的。在这次测量过程中,我们秉承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儿童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是与他们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在这里,我们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利用并整合各种资源,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欢笑和乐趣。

猜你喜欢
卷尺李老师小伙伴
为大树量身商
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
该得奖的李老师
“小伙伴”等十七则
宠物难伺候
带铅笔芯的卷尺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河里的小伙伴
带显示器的卷尺
致远方小伙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