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讷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秘密入朝,严格保密,目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新华社等国内新闻媒体在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报道上,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严格掌握时机和把握分寸。直到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后,新华社才以援引朝鲜新义州电台广播的形式,第一次公开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入朝作战的消息。在第二次战役中,毛泽东在亲笔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稿中首次公开使用了“我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从此,中国的新闻报道开始公开使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称谓。
1950年10月1日,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于10月19日占领平壤,并向中朝边界推进。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就在美军占领平壤的当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按预定计划,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当天,毛泽东向各大战区领导发电指出:“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持朝鲜人民继续奋斗。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的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枪,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至 11月5日,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中朝人民军队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1.5万余人,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11月5日凌晨2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为了迷惑敌人的目的,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但在战报中应当有几句话提到此次作战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简称志愿部队,对外不称志愿军,对内则称志愿军)参加,并且打得很勇敢。战报起草后请发来看过,然后发表”(同上)。
11月6日,前方发来战报,毛泽东作了修改。11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报道。报道说:“据新义州电台广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军总司令部顷发表公报称:共和国人民军最近在朝鲜西北部的作战中取得了重要胜利。在此次作战时期,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的组成,这个志愿部队在人民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之下,和人民军一道参加了作战。在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的参加之下,人民军在温井、云山一带击溃了李承晚匪军第二军团四个师及美军一部,迫使该方面美国侵略军及李承晚匪军逃至清川江以南。……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士气极为旺盛,朝中战士团结无间,亲如兄弟。人民军指战员决心为继续前进并继续歼灭美国侵略军及李匪军而努力”(《人民日报》1950年11月8日)。
这篇报道概述了第一次战役的经过,公布了中朝人民军队的战绩,展示了中朝军队的士气和决心,尤其是第一次对外公开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入朝参战的消息。这条报道立即成为国际上的独家新闻,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欢呼雀跃,备受鼓舞,而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却引起不小的震动,“联合国军”的其他各参战国也震惊不已,极为恐慌。
1950年12月1日,在第二次战役正进行期间,毛泽东亲笔为新华社撰写的战报中也提到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报道说:“朝鲜人民军与我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全体同志们,目睹敌人这种疯狂的侵略行动,个个义愤填胸,誓以最大决心,痛歼敌人。乃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起举行反攻。经数日激战,已将敌人的攻势击溃。现西线朝鲜人民军与我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跨越高山大川,衔尾急进,追歼逃敌,已收复博川、宁边、球场、德川、宁远、孟山等城,攻势正在发展中。在东线方面,由咸兴向长津地区进犯的美国陆战第一师全部,步兵第三师第七师各一部,及李承晚第三师一部已在咸兴长津之间被朝鲜人民军与我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所包围,现正聚歼中”(《人民日报》1950年12月2日)。因为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每次战役的决策、部署、进程都在直接掌控之中,所以写起来对战役全局,敌我态势了然于胸,在行文中也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而是带有生气和动感,气势磅礴。
1950 年 11 月 17 日,毛泽东给中宣部副部长、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写信,对朝鲜战场的新闻报道应坚持的方针作出明确指示:“一切有关朝鲜主力战场的新闻,都应将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部队联在一起说,不应只提人民军而不提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如‘新华社 15 日讯’那样,这样的电讯发到前线和全国都没有好处。关于朝鲜消息,塔斯社的一些不关重要的电讯都不应转发,新华社应自己派人去采访发电,或在北京根据内部情报自己写电讯。”(《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毛泽东的指示很快得到落实,做到了朝鲜战争报道以自己的声音为主,掌握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毛泽东还亲笔为新华社撰写战报。新华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国内新闻选1949-1999》,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战报》题下辑录了4条战报,编者加注说明:“这4篇消息均为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亲笔撰写。”
在第一次战役中,美英军部队主力尚未与志愿军部队进行全面较量,对志愿军参战的决心和战斗力依旧心存轻蔑,占领全朝鲜的企图仍然没有改变。从1950年11月6日起,“联合国军”向清川江以北发起试探性进攻,美国空军则对鸭绿江以南的中朝军队控制区域进行了“空中战役”,并炸断了鸭绿江桥。志愿军“仍采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诱敌深入,各个歼灭,将西线进攻之敌诱至温井、宁远一线以北地区消灭之,将东线之敌诱至长津湖地区消灭之。志愿军战士连续作战,勇猛冲锋。战至12月1日,美军伤亡惨重,惊魂未定的“联合国军”一气溃退了300公里。12月6日,尾追敌人的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
在北京时刻关注朝鲜战场的毛泽东接获前方捷报后,非常高兴,亲笔为新华社撰写战报,报道说:“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本日解放平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侵略军以及李承晚匪军残部,向平壤以南溃退,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的正规部队,于十二月六日下午二时进入平壤城”(《人民日报》1950年12月7日)。战报短小精悍,仅有84个字,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中朝人民军队并肩作战,收复了已沦陷49天的平壤这一重大喜讯,距事件发生只有几个小时,并在报道中第一次使用“我国人民志愿军”这一称谓。新闻播发后,震动中外,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令世人刮目相看。
1950年12月24日,志愿军占领咸兴和兴南港,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结束。第二次战役历时29天,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志愿军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队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共歼敌36000多人,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志愿军不但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所发动的“圣诞节攻势”,而且将战线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领土,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及延安半岛,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大大超过了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时及第二次战役前的预想。所以毛泽东获知胜利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想到不久前柳亚子曾送来一词,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一首和词,词的最后写道:“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词中提到的妙香山在朝鲜清川江边,是第二次战役的前线。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战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东北地区并肩作战中,用自己的铁拳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军的精锐部队海军陆战第一师以及步兵第七师和步兵第三师。……中朝人民的勇士们从长津湖地区打起,经过二十多天的积极围击、切击、追击,直打到东部沿海咸兴、兴南地区,像赶鸭子一样,把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了。……从而配合西线的胜利,根本改变了朝鲜战局,使自己转入了全线的大反攻”(《人民日报》1951年1月1日)。毛泽东的这条战报是对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况的总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军勇往直前、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将敌人丢盔弃甲、遗尸累累的狼狈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