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中/江苏省滨海县政府办公室
江苏省滨海县以做大做强做优黄河故道生态农业发展带为主攻方向,带动农民增收。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13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9.34 万亩,占比达54.46%;建成设施农业4 万亩、高效林果2 万亩、特经作物6 万亩、乡村旅游景点12 个。努力让公共财政惠及故道农户,力争把黄河故道地区高质量建成一汪碧水、花开两岸、果蔬飘香、休闲养生、业兴民富的精准脱贫示范带、高效农业产业带、黄河民俗旅游带、绿色生态保护带。
建设精准脱贫示范带。滨海县黄河故道沿线有省定经济薄弱村11 个、低收入农户2.3 万户,占全县建档立卡总户数的53.4%;片区扶贫开发涵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天场镇、东坎街道、坎北街道4 个镇区街道,辖64 个村居(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5 个)。滨海把黄河故道地区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重点,大力发展以四青蔬菜、优质生猪、白首乌、中药材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推动故道沿线高效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放大海大食品、温氏畜牧等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推进故道沿线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参与故道沿线扶贫开发。充分挖掘村级资产、资源优势,重点扶持薄弱村建设集体标准厂房、购买门面房、股金分红、集体入股等有型资产,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切实解决影响黄河故道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让一个困难农户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掉队。
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带。滨海持续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实现黄河故道沿线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覆盖。围绕花果蔬粮特五大产业,发挥滨海黄河古道农业产业研究院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大套蜜梨等地方特色品牌,高档果品组团发展,致力打造火箭路16.8 公里林果产业带和滨淮镇5000 亩葡萄基地。改造提升农业园区万亩蔬菜基地,年内建成水肥一体化有机蔬菜基地。扩大滨淮四青蔬菜基地规模,使沿线蔬菜种植面积达5 万亩以上,充分发挥“滨海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示范效应,扩大白首乌、界牌小花生等特色基地规模,全力推进故道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
建设黄河民俗旅游带。滨海坚持以生态为底色,修编完善黄河故道风光旅游、文化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提升梨花语景区专项规划,优化施工图纸设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旅游服务中心、百味梨花街、梨品八雅坊等景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做足黄河故道水文章,推进“活水工程”,重点打造沿海百里风光带、古黄河百里观光带、入海道百里景观带和白酒小镇、首乌小镇等四个特色小镇,打造一日游、多日游线路,形成“吃住行、娱购游”一体的黄河故道民俗旅游产业链,年吸引游客100 万人次以上。
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带。坚持挖掘海盐文化,以始建于南宋著名的天赐盐场为文化起源,整理范仲淹、施耐庵等名人在当地的传说及东坎、八滩等因盐兴起的历史素材,致力打造中国海盐文化研究、收藏和展示中心。坚持传承故道文化,充分挖掘黄河从滨海入海727年的历史文脉,收集孙策始建的小关土城、明朝御史张和“科第坊”等黄河故道文化素材。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规划建设黄河故道文化园,充分展示黄河故道地区的人文特色。坚持弘扬红色文化,寻访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滨海的革命足迹,修缮八滩战斗纪念馆、顾正红故居等革命遗址,放大滨海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全国书法县等文化效应,努力打造黄河故道红色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