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

2020-12-25 14:51陈萍孙晓玲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江阴214405
安徽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模块信息化

陈萍,孙晓玲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 江阴 214405)

1 引言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积累大量课程资源,通过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进行授课,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考虑较少,使得学生长期被动学习,学习意识淡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教学的推广,特别是今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化教学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模式。师生都无法按时回到课堂学习时,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一方面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信息化背景下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变化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使教育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2.1 学生学情变化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00后,这些学生个性突出,特点鲜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极高,擅长运用移动端进行学习,喜欢使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善于应用软件学习,针对学情变化,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2.2 课堂教学发展变化

课堂教学随着学情变化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以前的先生、名师转化群主、教练,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与“学”,教师可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使得教学情境丰富化、教学多维性,教学数据能够及时反馈。

2.3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信息化教学更是体现了“可视化”、“技术性”、“艺术性”、“移动性”,学生作为数字化原住民,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不仅仅限于课堂学习、线下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全程全方位育人。

3 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3.1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教学内容的创新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为高职院校低年级同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建筑制图、建筑构造以及建筑识图三大模块组成,综合性强,内容涵盖较广,对于没有任何工程经验的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根据大纲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部分不合时宜的画法几何知识,将枯燥的基础知识在平台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增加趣味性。建筑构造知识则作为重点讲解,结合“单位工程贯穿实践教学”这一专业特色,通过项目图纸讲解各建筑组成部分及其构造原理,配合实际工程施工动画展示,鼓励学生自学,尝试采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并为识读部分打下基础。建筑识图部分则通过团队协作将实际项目融入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识读,边参观边识读,辅以远程现场直播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建筑领域新动态,及时更新,增加新技术规范、新构造做法,最终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岗位能力作为重心,突出其综合性、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色。

3.2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方法,呈现与时俱进的讲授,除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协商式学习、研讨式学习。教师结合课程中不同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平台及App进行混合式教学,使得启发批判式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对分教学法在课堂中得到灵活运用,学生则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课前自学,课中讲练,课后拓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3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考核方式的创新

课程原考核模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分别为30%和70%。改革后建立了更为合理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任务考核、课后作业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化大数据统计过程性评价中具有优势,超星平台统计功能能够充分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参与讨论、任务完成等数据,并进行权重分配,教师则可根据该数据进行过程管理,使得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制图模块中,注重考核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作业反馈教学成果;在构造模块中,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参观教学答辩反馈;识图模块,则注重考核其综合能力,以现场识图答辩确定成绩。因此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践项目成绩”三部分按比例组成。

4 基于信息化背景课堂流程再造及实施思考

4.1 课堂流程设计创新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流程设计基于“教学并重、情景构建、协作学习、实践育人”的原则进行创新和优化,主要环节有如下几点。

①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利用电脑版的教学云平台或手机端APP,观看MOOC教学视频和查阅教学资料,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有配套在线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教师设计情景构建,学生完成相应分组任务,就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讨论、交流。

②课堂重难点讲解。课堂上教师根据网络平台上学生的学习记录及测试反馈,对本次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开展线下的交流互动,开展翻转课堂,师生互动,深入解答相关问题。

③课后知识巩固。课后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采取查缺补漏、完成作业,并通经验交流、校内实践、施工现场参观实习等多种方式完善并巩固所学内容。

④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每次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6]。

4.2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课时较原有不断减少,而专业知识却不断更新积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解决这一矛盾。因此《建筑构造与识图》这一课程采取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不断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性,将课内讲授的理论知识点向网络教学平台延伸拓展知识,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如制图模块中基本投影知识由动画展示,通俗易懂;建筑构造模块可引入BIM技术进行虚拟仿真演示,通过BIM技术建模,可以进行三视投影图动态模拟观察,并且仿真演示建筑外部造型及内部设计,展示建筑细部工艺。另外还可结合现有的构造模型、实训展示1:1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识读完整的施工图纸,掌握建筑构造,使学生对构造原理和做法有直观的认识。

4.3 搭建优质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利用超星优质教学平台,搭建“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资源库,平台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子教材、PPT、教学视频、录制慕课等传统教学内容,又提供了相关制图规范标准、施工图集等技术规范,同时拓展与建筑认知、建筑构造、智能建筑、BIM技术等相关模块,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认知特点,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如初学者往往是从感官认识到理性认识,可通过“建筑认知”模块,了解建筑造型特点、分析建筑造型特点,结合后期讲解的构造知识分析构造工艺对建筑外观的影响。高年级时仍能够利用该平台查阅相关图集及技术规范,实时了解建筑构造最新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

4.4 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互动模式

基于课程特征强化校企深度融合,考虑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以真实工作场景、背景的项目化教学课程组,以实训基地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平台,参照企业对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认岗实习,策划实训项目及任务,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实施。通过校友邦平台,开展交互活动,课程组可远程了解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现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实际困难,同时考察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最终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 结语

现代化教学的意义便是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的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拓宽专业知识面。目前针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有效学习方法,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模块信息化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年之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