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青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00)
刻意曲解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在谈话者之间的一种标记性语用现象,它有别于误解。误解是由听者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语用能力的缺失导致的。刻意曲解是有目的的语用策略,听者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听者在交流过程中完全明白说话者间接言语的含义,但是又假装没明白潜在意思而故意理解成说话者的字面话语意思,这就是刻意曲解。[1]所以刻意曲解有它的语用动机,它是刻意的,而这种动机是以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具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语用动机为基础的。
礼貌是一种社会行为,在语用学领域备受关注。在所有研究礼貌的行为理论中,Brown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是最重要的一个。[2]礼貌的表现意识是需要维护面子以及公众形象。他们把“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面子是感情投资,在交往中可能会丢失,需要维护或增强。面子有两种,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这里的消极的面子并不意味着“坏”,而是“积极的”对应面。因为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喜欢、尊重和赞赏的愿望。所以积极礼貌是为了维护他人的积极面子。
礼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者是Leech,礼貌原则的创始人(PP)。Leech 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言语行为中往往不遵守合作原则,所以他提出了礼貌原则来挽救合作原则,使其免受这种严重的麻烦。礼貌原则指使不礼貌的表达最小化,使礼貌地表达最大化。 Leech 还把言外行为更准确地与其相关的礼貌原则联系起来。在Leech 的《语用学原理》[3]中,他将会话原理与两种修辞联系起来,人际修辞和文本修辞。礼貌原则属于人际修辞学的范畴,据Leech 所述,这是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的原因。因为合作原则无法解释人们在交往中未能履行合作原则的困境。Leech 以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原则。
李光飞从英语交流中的触发机制,操作机制和语用效果等方面分析刻意曲解。以运作机制为例,从语境的角度对其研究,分为语境,情境,社会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四种类型。[4]此划分揭示了英语刻意曲解的一般特征,为其他类似的语用研究提供了启示。理解了英语的刻意曲解可以指导和启发我们日常交流,尤其是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类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动机驱动的,因此特定的动机在语言的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说话者的动机不仅会影响他们所说的内容,还会影响说话的方式。从这个方面看,刻意曲解是语言交流中的有效策略,尤其在日常对话中被频繁使用,以保证双方言语沟通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对语用动机的研究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原理挽救面子、表达礼貌、避免尴尬、避免屈辱等。通常情况下,简单的直接的言语沟通可能会导致失败。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且避免不愉快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刻意曲解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Brown&Levinson 指出,每个社会成员都意识到作为其公共形象保持面子的必要性,面子有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两种。积极的面子是希望得到其他一些人的认可,而消极的面子指我们想要独立,有行动自由和不受他人阻碍的愿望。这是人类的两个要求:需要被人喜欢和成为一个团体的成员,并且需要独立且受到尊重。礼貌的目的则是避免与他人沟通时的冲突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人们在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许多行为是威胁面子的行为,比如:要求、恭维、命令、批评等言语行为。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语言减少威胁面子的行为来保护面子。
比如:两位朋友去一家小旅馆过夜。他们对又黑又脏的房间不满意,下面是他们的对话。A 代表两位朋友中的一位,B 代表旅馆的老板。
A:It is the pigsty,how can I stay in it?
B:$20,just for one pig.
在上述对话中,“猪圈”是语言的隐喻用法。在上下文中指的是又脏又黑的房间。两位朋友说“猪圈”来表示对这间房间的环境很不满意,但是这个比喻听起来像是对旅馆老板的侮辱。老板显然已经理解了意思,他没有直接对他们发脾气,而是利用了“猪圈”这个隐喻做出了回应,“一头猪一晚20美元”,好像他误解了“猪”的指定含义。正是通过刻意曲解,旅馆老板反驳了这两个不礼貌的人,暗示那些想住在这里的人应该是猪,以此来反驳羞辱,挽救他的面子。
下面来看下一个例句:
The diner:“Waiter,I sit here for almost half an hour,it seems that I will starve all the night.
The waiter:“But we close at 10 o'clock.”
在这个例句中,就餐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而是说“我是否必须坐在这里整夜挨饿?”这种隐晦的说法表示他的投诉以及他的实际要求“请立即为我上餐”的要求。服务员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威胁,感受到了进餐者间接的抱怨。因此故意将其话语误解为“您不会整夜坐在我们餐厅”,“我们10 点就关门了”。通过刻意曲解,服务员试图避免争吵来挽救自己的面子,同时避免了来自餐厅的批评。
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告诉我们,在交往中,面子可能会丢失,受到羞辱,即“facethreatening acts”,因此需要被缓解和软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难以回应说话者的情况。说话者利用刻意曲解来避免尴尬,以防止进一步的冲突。请看下面的示句:
街道上,两辆车辆相撞了。
A:“You don’t have eyes,do you”
B:“Don’t you see I hit your car?”
在这个对话中,司机A 说“你没长眼睛啊?”,他的意思是说,“你长了眼睛,难道不能小心点,谨慎点吗?”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司机B 明白说话者在抱怨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有了这种共同的背景理解,司机B 知道司机A 很生气。如果不接受他的回答,很难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和他反驳难免会引起争执。因此他故意从询问者的字面意思上理解,将其理解为“我当然长眼睛了,否则怎么会把你的车给撞了”。通过这种幽默的刻意曲解解释了“长眼睛”的另外一种含义,来避免尴尬。
再看下一个例子:
A:Can I know your birthday?
B:July10th.
A:In 1985?
B:No,every year.
在上述对话里,当男孩询问女生生日是“哪一年,1985 年吗”,实际是想知道对方出生于哪一年。女孩明白了男孩的意思,不想告诉对方自己的实际年龄。通过刻意曲解来告诉对方“每年都是我的生日”,以此避免尴尬。
根据礼貌原则,我们知道有两个参与者,是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礼貌原则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不礼貌地表达最小化,礼貌的表达最大化。Leech 以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为中心,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在分析刻意曲解时,认可原则,谦虚原则和同意原则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刻意曲解可以通过违反礼貌准则来进行解释。如下所示:
A 和B 在吃饭。甜品盘上有两个蛋糕,一个大些,一个小点。
A:Being at home.
B:Thanks.(He chooses the bigger cake and eat it)
A:You know what? If I choose,I would pick the smaller cake.
B:Well,you’ve got it now.
使用认可原则时,我们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低,最大限度地赞美他人。在这个例子中,A 说“我会选一个较小的蛋糕”,如果没有特殊的上下文语境,我们可能认为这是说话者自己的意愿。但是,根据特定的上下文,“如果让我选”这种话语的预期含义包含着指责B 的不礼貌和自私。在这种语境下,B 故意把A 的指责误解为一个愿望“现在你得到了想要的小蛋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A 的不满。这是遵守礼貌原则的认可原则。
为了遵守Leech 的同意原则,也可能会进行刻意曲解。如下所示:
在英国一家剧院里,一位贵族女士发现她旁坐着一位平民男子,她对剧场的服务员说。
The lady:“This is the fairness.”
The waiter:“This is the piano piece of Richard Clayderman.”[5]
使用同意准则可以使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分歧最小化。在这个对话中,因为阶层原因女士对坐在旁边的平民不满,她对剧场服务员说“这是社会平等”。而她实际含义是平民不应该坐在她的旁边,社会是有阶层划分的,她说话的真正意图是表达她的不满和愤怒。服务员听出了她的话语真正含义。但是他故意回答“这是一场音乐会,理查德的钢琴曲”,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女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和冲突。通过这种方式,服务员调解了观众之间的矛盾,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根据Sperber&Wilson,认知环境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逻辑,百科和词汇。在实际交流中,认知环境中的任何类型的不同信息都可能成为刻意曲解说话者话语的借口。比如:
A 在宾馆房间制造很大的噪声,服务员B 过去敲门。
B:Excuse me. The guest next to you can’t read cause you speak too loudly.
A:Then he should feel ashamed. Because I can read when I was five.
在这个对话中,宾馆客人的回复似乎与服务员的请求无关。他说“隔壁先生都不能阅读了”。客人得到这种言语刺激后,明白了言语的意图“我制造出了很大的噪音”。根据背景知识,双方都明白“can”这个词是“能力”的意思。在服务员看来是“受打扰而不能阅读”的意思,但是顾客刻意理解成“都成人了还不会,不能阅读”的意思。通过刻意曲解为他制造噪音找到一个借口,同时也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
A 因开车太快而被警察罚款。B 坐在她的车里。汽车转弯时,因车速太快,B 被吓得不轻。
B:Hey,why did the policeman give you the fine? How good a driver you are!
A:Thank you!
B 对A 说“你真是个好司机”。B 当然不欣赏A 的驾驶水平。相反的,“好司机”是嘲笑的意思。作为一个正常的理性人,A 当然理解话语背后的暗示的含义以及对方讽刺她的意味。但是她故意模糊话语,故意把B 的话误解为对方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她,恭维她。目的是避免羞辱。
根据Sperber& Wilson 的理论,任何话语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听者在解释话语时会自行选择上下文。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设法进行交流,假定很多和对方的共同表现。在非指示性推理过程中,因为上下文不完整,需要听者扩展和完成。基于对背景的了解和自己说话的真实目的,说话者会选择他认为最适合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是,听者会故意理解错误,选择字面意思,进行表达,分析背景假设,从中得出推论,以此达到自己特殊的目的。
下面的示例显示了听者如何选择适当的上下文假设来理解表面行为。
教授阻止了一个迟到但想从后门进入教室的学生。
T:Do you know the time?
S:But I forgot to wear the watch,Professor Li.
在这个会话里,老师要求的是确切的时钟时间。在给定的上下文背景下,老师的实际意思不是问现在几点,而是批评她。这个迟到的学生当然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是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对她不利的推论,她选择故意误解老师的本意,“我没有戴手表,不知道时间”。很显然,这种回答对学生却是有利的。
根据语言结构的不同类型,我们发现在语音,语义,语用和社会文化层面上也存在刻意曲解。
语音学是对特定语言的声音系统的研究,它以一种语言形式出现,研究如何在语言交流中使用这些声音来传达含义。它描述了声音如何形成系统并且发挥功能以传达含义。[6、7]因此,语音的刻意曲解指听者通过利用某些具有相同或者相近音素的单词而刻意误解说话者的话语含义。比如:
A:My son can play this piece,it’s classic.
B:We finally have this peace time.
在上述对话中,“piece”和“peace”是同音不同义的两个词。主人建议让儿子弹奏一曲,客人刻意曲解“piece”,理解成“peace”,我们难得有这么安静的时刻,从而委婉拒绝主人的建议,同时也挽救了主人的面子。
语义学是对抽象意义的研究。听者也可以利用语法歧义,词汇歧义达到刻意曲解。例如:
A:Can I have some light curtain?
B:Oh,we have the cars or we can deliver to you.
在上面两句中,“light”具有不同的含义。对读者来说,他需要的是“浅色的”窗帘,但是店主刻意曲解理解成“轻的”含义,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同时承诺我们可以送货上门,以表达我们具有很好的服务。
语用学是对语境的研究,它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功能及其交际目标。语言可以表达两种含义:句子含义和话语含义。其中,话语含义是根据上下文引申出来的意思。[8]例如:
A girl has quarreled with her boyfriend. When she works,she has no intention to do the work.When her colleague came in,she said,“what will you do?”The girl replied,“can you help me to arrange the files,and I will have a drink.”[9]
在上述例子中,亲密的同事知道女孩和男友吵架了,关切的询问“你想怎么办”,女孩当然知道同事本意是询问怎么和男友缓和关系,但是为了避免回答这个问题,她刻意曲解为“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并且请同事帮忙整理文件,“我想喝杯水”。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文化因素不可避免的渗透到语言的含义中并且影响语言的使用。由于地球村的形成,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们正在相互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文化和社会的差异,要进行顺利交流并非易事。如果了解了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那么跨文化交流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在交流中,可以利用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刻意曲解。
A: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So,do you know when was Rome built?
B:In the evening.[10]
在上述例子中,A 的本意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B 不知道罗马什么时候建立的,为了避免尴尬,他刻意曲解了“day”的含义,而刻意理解成“白天”,如果说罗马不是白天建立的,那么罗马肯定就是晚上建立的。通过“罗马是晚上建立的”避免了他历史文化的缺失,挽回了脸面,也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只有采取适当的交流策略并熟练使用交流策略的情况下,才能确保交流顺利成功地进行。但是有时尽管明白说话者隐含的意思,却还是故意选择了一个答案,就好像他没有获得说话者试图传达的信息一样。这就是本文讨论的英语刻意曲解。基于示例,我们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分析了说话者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刻意曲解。在语用策略里,刻意曲解在言语行为中常常被人们使用,以达到挽救面子、表达礼貌、避免尴尬、避免屈辱等特定的语用目的和语用动机,以实现语境效果。刻意曲解发生在几乎所有语言结构的层次上,例如语音层次,语义层次,语用以及社会文化层次。这对我们的日常交流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仅限于英文,只能解决英文交流中有限的问题,但是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为汉语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刻意曲解提供一些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