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光山县人民医院(465450)曹宏梅
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部包块、子宫出血等,具体机制尚未有明确说法,目前公认其主要由激素紊乱导致,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等,其中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由于操作便捷,有效避免盆腔脏器漏诊,应用较为广泛[1]。为了配合预后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现研究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年龄30~47岁,平均(42.75±5.50)岁,病程1~3年,平均(1.64±0.50)年;试验组年龄32~49岁,平均(42.76±5.51)岁,病程1~3年,平均(1.65±0.53)年,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对象为进行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排除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优质护理: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减轻患者的陌生感,为患者及家属做健康宣讲,讲述疾病及手术的过程、护理要点,通过与患者的耐心交谈,对出现焦虑紧张的患者进行疏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适宜温湿度,保持无菌,密切关注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③术后护理,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会阴,对留置引流管患者定期观察引流液颜色、体积,确保负压球负压状态稳定,术后6小时后建议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对创口剧烈疼痛的患者给予适量止痛药物,注意饮食,由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流质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试验组排气时间(19.52±3.27)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5.34±4.03)h及住院天数(6.02±0.75)d均低于对照组(24.61±3.29)h、(34.94±4.05)h、(8.34±1.5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P=0.032)。
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手术创伤对患者产生一些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有限,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现临床上推出的优质护理,它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提供多方面护理,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通过手术前后全程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干预,防止进一步病情恶化,在术后给予切口护理,减少感染几率,给予饮食干预,增强体质,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3]。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纠正患者认知,帮助患者认识手术过程、护理要点,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确保患者平稳的度过术后恢复期,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患者康复较快,护理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