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姬静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需及时治疗[1]。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8例,分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4例。对照组女18例,男26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1.34±4.8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12±1.27)年。观察组女20例,男2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02±5.14)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6.41±1.50)年。两组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①定时开窗通风,2次/d,30 min/次,保持病房空气流通;②定时打扫病房,并消毒,保障病房环境整洁、干净;③监测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④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保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及时解答疑惑,满足其合理需求,并多给予鼓励、安抚,协助其排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定时向患者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主要通过发放疾病知识手册、制作宣传栏、举办相关讲座、患者交流会等途径讲解发病机制、进展情况、治疗方法、效果、预后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讲述既往治疗成功案例,提高疾病认知;③对症护理,若患者咳嗽咳痰,则应时刻注意观察、记录其咳嗽时间、频次、程度,痰液性质、颜色及痰量,定时采集痰液标本,并送去医院检验科检验,显示异常时立即通知医师,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化痰药物、雾化吸入等疗法,便于咳出痰液;若患者发绀、嗜睡,则应及时告知医师;若患者喘息与气促,则应于症状发作时调整其体位至坐位或半卧位,给予吸氧;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严禁食用生冷、肥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⑤运动及生活习惯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强调规律作息、良好生活习惯必要性,告知需保障睡眠,防止出现过度疲劳现象。
1.3 观察指标 ①病情急性发作次数。②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判定,<60分提示不满意;60~69分提示基本满意,70~89分提示满意;≥90分提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情急性发作次数 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次数为(1.46±0.28)次,对照组为(3.87±0.65)次,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效果满意度 与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77.27%相比,观察组的93.18%较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全面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护理服务模式,在多种疾病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护理效果良好,临床认可度较高[2]。本研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数据显示,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本研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特点、患者个体化情况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护理、运动及生活习惯护理等多方面干预,其中心理护理可协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及治疗认知,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对症护理则针对咳嗽与咳痰、喘息与气促、发绀与嗜睡等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处理措施,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情反复发作风险;运动及生活习惯护理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病情反复发作。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达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可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病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