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丽
(重庆市江北区解放军958医院技能培训中心,重庆 400020)
本次研究对象共38例,均选自我院2018年2月-12月收治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饮食运动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共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2.35 5.24)岁,病程最长可达22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平均值为(42.24 4.62)岁,平均病程为(17.55 3.41)个月。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合并症,在临床检查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患者无严重心脑血管、精神类疾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良好,本次研究均在所有患者知情下开展,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健康指导模式下,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体制情况,在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检测指标等基本病历信息的前提下,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方案,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各项干预措施实施的意义以及对疾病管理所发挥出的作用,提高患者的重视,能够自觉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来进行饮食和运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回访,主要以打电话的形式来完成[1]。
在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所采用的糖尿病饮食运动健康指导方案与上一组患者相同,患者出院后,另外增加使用移动平台延续护理模式。首先,建立电子档案,对于患者出院后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为确保患者出院后病情的稳定性,对患者在饮食、运动上的喜好展开调查,待掌握患者全面信息后,具有针对性制定出相应的延续性护理方案。通常情况下,此项工作应由健康教育专员与内分泌专科医生共同来完成,确保护理内容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可借助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的帮助,与患者开视频或者语音交流,了解患者近期的饮食、运动状况,根据患者对自身情况的相关描述,医生可适当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方案作出调整,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内容,包括食物的种类、每餐进食量、运动时间、运动项目的选择等。此外,绘制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量表,观察患者的FBG、2hPG和HbA1C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2]。
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2个月三个时间段中,观察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 FBG、2hPG及HbA1C含量水平的变化情况。
本次实验数据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s)为计量单位,使用t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FBG、2hPG及HbA1C含量水平比较:干预前:6.52 1.35(mmol/L)、8.56 1.35(mmol/L)、9.61 1.57%。干预6个月:6.47 1.35(mmol/L)、8.01 1.15(mmol/L)、6.04 1.11%;干预12个月:6.02 1.01(mmol/L)、8.01 1.03(mmol/L)、6.18 0.57%。
对照组患者的FBG、2hPG及HbA1C含量水平比较:干预前:6.58 1.31(mmol/L)、8.68 1.34(mmol/L)、9.82 1.67%,干预6个月:7.58 1.42(mmol/L)、10.05 1.14(mmol/L)、7.18 0.85%,干预12个月:7.38 1.25(mmol/L)、9.27 1.34(mmol/L)、6.87 0.67%。
从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血糖指标含量变化情况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病症类型,高血糖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在医疗工作的开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想要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作出相应的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干预6个月、12个月两个时间段中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中,基于移动平台饮食运动量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