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春花,王俊莉,李 霞*,马又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1120)
临床常见重型肝炎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应做好患者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均明显改善[1]。选择56例患者,研究了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整年选择56例重型肝炎患者,知情,同意入组,分组依据是护理方式差异,观察组数据:男女依次是16例及12例,年龄范围是44岁至82岁,中位46.5岁,对照组数据:男女依次是15例及13例,年龄范围是45岁至81岁,中位46.0岁。二组患者资料相似,经t检验或者X2检验,差异不大(P>0.05)。
收集对照组患者数据并予以常规护理:护理措施较多,具体涉及置管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等。
收集观察组患者数据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护士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和服药指导、健康宣教等[2],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确保患者处于合理体位,重点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饮食应保持易消化、清淡以及营养均衡,健康教育期间,应根据患者接受能力,开展个性化宣教[3],促进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护理满意程度:由科室对问卷进行科学拟定,调查相关数据。
整体分析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参照SPSS 20.0统计软件包,(均数±标准差)、率是表现形式,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改善了各项生化指标、护理满意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0.05。本组实验中,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术后感染、低血钙、低血压、出血倾向、导管堵塞。观察组中,TBLL、ALB、D-BLL、PTA、护理满意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11 11)umol/L、(44 9)g/L、(61 22)umol/L、(66 5)%、27(96.42%)、3(10.71%),对照组中相关数据分别是(144 11)umol/L、(3 5 2)g/L、(8 6 7)u m o l/L、(5 8 4)%、20(71.42%)、10(35.71%),t=11.2249,5.1654,5.7300,6.6111,x2=6.4870,4.9088。
临床实践得出,对于重型肝炎患者来说,开展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可以取得理想护理效果,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了解患者病情以及不良心理[5],开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
本组数据:观察组明显改善了各项生化指标、护理满意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综合以上,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临床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