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体验与互动

2020-12-25 08:36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小学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感官美术课堂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高 洁

一、沉浸理论概述

沉浸理论(flow theory)是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i)在1975年第一次提出,所谓沉浸,就是让观者专注于眼前情境而达到精神的高度集中。沉浸式教学能够营造全身心完全投入的教学体验,深入浅出地将晦涩复杂的知识形象简化,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可观可感的交互体验及沉浸式学习环境。沉浸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认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价值,紧密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下进行自主探索和自我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沉浸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美,从人文自然中感悟美,在沉浸式课堂中体验美术的魅力。

二、沉浸式教学方法

沉浸式教学是美育的最佳体验,通过调动多重感官,创设教学临场感,增强教学互动性,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1.调动多重感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小学美术抽象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调动多重感官,在视觉中感知色彩,在听觉中感受音律,在嗅觉中感受气味,在触觉中感知质感,在感官多重交互时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在学生情绪高涨时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沉浸在独具特色的课堂视听感受之中。因此,沉浸式教学让美术课堂不再依凭单一的感官去感知,而通过多重感官的体验去领悟其中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达到精神的沉浸。

2.创造教学临场感。美术课程是一种追求美的视觉实现。现今美术课堂不单单是老师的说教和演示,更多是通过氛围营造一种剧场化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置身于课堂中来激发对艺术的体验。例如执教《水墨改画》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引入了绘本的方式,通过故事叙述、道具演示、绘本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情画意、颇具趣味的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这种教学临场感通过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和体验,将抽象晦涩的理性知识变为具象的感知形象,使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进而自觉地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

3.增强教学互动性。沉浸式教学中高效互动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彼此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在教学互动中,一则可以巧用游戏激趣,活跃课堂气氛,于乐趣中探求真知;二则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问题进行互动,通过步步设问,层层深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三则可以适当地设置奖励机制,及时对学生的能动性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例如执教《画声音》一课时,围绕突破“表现”这个难点而设计的不同的听觉小游戏,用强烈的“表现欲”挑战“难度大”,更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解放被动观看的学生,在积极竞争互动下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美术课堂的创作之中。

三、沉浸式教学设计

根据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沉浸体验维度模型,美术沉浸教学设计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要想达到沉浸状态,需要清晰的目标并激发兴趣;体验阶段,设置多样教学活动体验沉浸学习的丰富多彩;反馈阶段,在互动反馈中产生的知识内化体验及审美愉悦感。

1.能力与挑战。在进行沉浸式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学生的能力,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特别是现有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我们设计前必须把握的。课前根据学生以往课堂兴趣和知识,对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表现、情感态度做一个分析,进行一次初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和教育的因素。例如执教《虫虫虫》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制定了学习单,请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昆虫制作一张昆虫小卡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介绍。其次,根据课程内容,在他们能力之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机会,给予学生一定挑战,在活动的趣味中自主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环节与设置。在环节设置时,需要紧紧围绕课题目标设置线索,而这条线索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如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天真,需要寓教于乐;中高年段的学生喜欢探究未知,可以以小组学习展开。例如执教《画触觉》这一课中,以旅游的形式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在植物园中,激发学生好奇心,请学生上台摸一摸并谈谈触觉感受;在动物园中,请学生给不同的动物添画衣服,体验笔触的奇妙之处;在海边,体验色彩的冷暖并触摸海螺贝壳的肌理;在触觉保存馆中,学生需要借助沿途遇到的六位好伙伴用画笔将触觉保存下来;在实验馆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和材料画出更独特的作品。在设置教学沉浸体验阶段,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挑战、合作竞争、实验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和专注力,感受沉浸式教学活动中的控制感、节奏感,及自我存在的消失感。

3.互动与反馈。美术课堂需要高互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本身,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吸引学生探究美术的乐趣。随着美术互动环节的层层深入,学生在互动、反馈中或是提问探究,或是试画体验,或是欣赏评述,老师都需要及时强化学习的收获。例如执教《花儿朵朵》一课时,在整个教学中,学生作业被分为两次,一次作业是画美丽的花儿,引导好学生在创作时要注重造型特征、花纹细节的表现;二次作业是将花朵剪贴在合适的物品上装饰,发挥想象,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此时,教师适时引进小组竞赛机制,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作业,同时小组间展开竞争,在教学互动与反馈下,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呈现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等特征,因而产生的兴趣浓厚、氛围活跃、激烈竞争的课堂气氛可以让沉浸式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沉浸式美术教学打破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它善于借助和利用生活中众知的事物或情景,并能将其巧妙和谐地融入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沉浸式体验下感受独具特色的教学魅力,在互动中主动探索、竞争合作,让丰富有趣的沉浸式教学设计伴随孩子们在艺术海洋中自由驰骋,纵情飞扬。

猜你喜欢
感官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美术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