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金凤凰报》华文报的“突围”路径

2020-12-25 04:33单晓红庞慧璘
文化与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凤凰华文缅甸

单晓红 庞慧璘

当下的缅甸报业,面临着巨大的风波和挑战。2019年年底,全国报纸《今日民主》(Democracy Today)宣布停刊,给了这个国家的报纸媒体一记沉重打击,缅甸境内唯一的华文报纸《金凤凰报》,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缅甸首次出现华文报纸是在1903年,之后创办、停办波折不断,2007年10月1日,金凤凰中文报社取得缅甸宣传部批准的外文报纸刊号得以创刊,成为迄今缅甸唯一合法出版的华文报纸。报纸最初为月刊、半月刊,目前为周刊,主要通过零售、订阅、超市、酒店、机场、餐厅,华校及华人社团在全国发行,每期发行5万份,遍及缅甸14个省邦和首都内比都特区,在华人社区中有很大影响。《金凤凰报》以中文简体字出版,每周出版A、B、C三叠。分别由缅甸国内外时政新闻、缅甸华商及各类缅中机构新闻信息和中国各地外宣专版构成。

如今,伴随着2013年缅甸政府解除报禁而涌现的办报热潮迅速褪去,报纸的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作为一家外语报纸,《金凤凰报》面临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传统媒体所依赖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落后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外文媒体受众有限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缅甸很多地区都存在缺电状况,宽带铺设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移动网络成为缅甸人上网的首选,社交媒体全面普及,这加剧了缅甸传统媒体的衰落。从2017年开始到2019年底,先后有一些著名的全国性报纸陆续停刊,一些媒体则在转型中谋求生路,如关停报纸,全力运营网站等。据缅甸记者协会(MJA)统计①笔者2019年12月在与缅甸新闻记者协会(MJA, Myanmar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Eih Eih Tin、Dr.Zaw Than、 U Thein Aye、U Zayar Myat 、Khaing 四人访谈中获得该数据。,目前全国性报纸还剩15份,而华文报《金凤凰报》名列其中。

从报纸经营角度看,印刷和发行成本一直是报纸运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缅甸新闻纸原料缺口较大,曾一度导致国内多家造纸厂停业,新闻纸价格也水涨船高[1],当时甚至有媒体发出“新闻纸大幅提价,明年还能看到报纸吗”[2]的疑问。最近由于很多报纸停办,需求减小,新闻纸价格才略有下降。另外,缅甸落后的交通条件和糟糕的物流业也让报纸的发行一直非常艰难。

作为一家外文报纸,《金凤凰报》的华人受众群人数有限。华人只占缅甸总人口的5%左右,加上在各类中资企业中任职的中国员工、劳工、中国游客、留学生等,全国有大约五百多万华人和中国人。但如果考虑到汉字阅读能力、受教育状况等因素,具备阅读中文报纸条件的人数就会减少很多。目前在缅甸的华人多为第四、五代华裔,他们从小生长在缅甸文化环境中,母语已经是缅语,年轻群体阅读中文的能力严重下降,很难顺畅地阅读中文。因此《金凤凰报》在缅甸的读者充其量也就是几十万人,主要是汉语水平较好的老一辈华人和在缅中国人。目前《金凤凰报》的发行量为5万份,也是由这样的受众规模决定的。

在三重压力之下,《金凤凰报》选择“在地化”策略、“适应性”服务和“浅阅读”方略,作为这家传统华文报纸的“突围”之路。

一、《金凤凰报》的“在地化”策略

“在地化”是相对于“全球化”的概念,近年来在文化研究、对外传播研究中时常可见,更多时候用作“本土化”,均来自英文“localization”、“localized”。有学者指出华文报纸的“在地化”指的是在报道内容、表达方式、传播理念和经营手法等各媒体活动上,都应尽量适应媒体所在国家、地区的具体环境,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达到最优化的报道和经营状况①亢霖.华文媒体的“在地化”传播[J].对外传播,2009(11):16-17.。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还是基于“他者”立场对“在地化”的解读,其底层逻辑是作为一个“他者”,才有“适应”和“融入”当地的命题与任务。“在地化”并不是一种以当地资讯“适应”、“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媒体方略,反而应该是满足作为“自身”社会需要而采取的策略。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在地化”虽然意味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这种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他者”的意识,而是在普遍意义上对自身“特殊”的全面接纳[3],是对“自身”的确认,这才是“在地化”。华文媒体面对的华人群体早已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不存在“适应”和“融入”的问题,传媒是“提供在地信息”和“建构华人社会”的当地媒介。

《金凤凰报》的“在地化”传播策略指的是以纯正的当地原创信息、原发信息满足当地原生华人社会对新闻、社会信息需要的媒体策略、方针和做法,从报道内容、话语方式和报道渠道而言,均为当地华人更关注的内容、更习惯的风格和途径,提供新闻、生活服务和社群活动资讯,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构建华人社会,完成杜威所谓的“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4]。

“在地化”策略涉及传播内容、平台和市场的形成。作为一家根植缅甸本土的华文媒体,《金凤凰报》发挥自己双语优势,将打造自身“在地化”的“本土价值”作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体现在其办报宗旨上,即用华文传递客观全面的缅甸信息,传达和解读缅甸民情,为当地华族提供本地文化和服务信息。因此在报道方针、重点、立场和报道方式上,《金凤凰报》体现了作为一家缅甸媒体的主张与风格。

在新闻的选择方面,首先关切的是缅甸本土民众最为关心的重大新闻。如缅甸社会高度关注2019年12月11日昂山素季到海牙法庭抗辩的新闻,甚至多地还举行了民众对昂山素季的声援活动,《金凤凰报》以“杜昂山素季在海牙国际法院上都说了什么?看她如何为缅甸抗辩”为大标题,对昂山素季在法庭上就若开邦复杂局势的分析、对引起国际社会误解的词汇的解读、缅甸政府保护人权的决心等在头版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金凤凰报》连续数期在头版对缅甸的防疫情况、疫情发展状况、确诊病例情况等进行了重点报道。

同时,报纸一直保留着富有华报特色的华人社群信息,如当地华人婚丧嫁娶、华人商会活动等,这部分内容作为华报的传统内容,一直受到当地华人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商会、协会都高度重视与报社的互动和联系,以此来维系和延伸华人社群的社交往来和存在感。

根据缅甸互联网普及情况、网民的应用习惯等,《金凤凰报》拓展了原有的传播平台,将报纸内容延伸至网络。2011年10月《金凤凰报》开通了中缅文官方网站,设有缅甸热点新闻、财经、社会、缅华、旅游、文化、法律等栏目,还设有图片和视频,提供每期报纸PDF版面。目前,网站累积浏览量达到数百万。

在缅甸,Facebook普及率非常高,截至2019年2月,有2175万Facebook注册用户,占总人口的37.97%①欧盟(European Union)和欧洲基金(European Funds)资助的社交媒体分析机构Napoleoncat统计数据,缅甸Facebook用户数量为21765000人,https://napoleoncat.com/stats/facebook-users-in-myanmar/2019/02, 2019-2;另据世界银行Data Bank数据,缅甸2018年总人口为53708395人,https://data.worldbank.org/country/myanmar;而据联合国数据,最新缅甸认人口统计为54230483人,https://www.worldometers.info/world-population/myanmar-population/, 2020-1-3.。为此,《金凤凰报》在Facebook上开设了中文和缅文两个账号,每天分别发布10多条信息,截至2019年底,中文账号有25000多名粉丝,缅文账号有6000多名粉丝。为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特性,《金凤凰报》重新设计打造采编流程,根据平台特性改写内容、制作标题,设置更多的图片和视频,将信息处理得更碎片化、视觉化。

从市场而言,“在地化”策略意味着本土传统市场的稳固和新兴市场的拓展。报纸面对的多是年纪较大的华人群体,而网站、社交媒体则面向更为年轻的华人群体和部分缅族群体,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从事的行业更加多元,但中文阅读能力较弱,也更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进行互动。为实现报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突破外文报纸的受众限制,从2018年开始,《金凤凰报》报社又创办了一份全缅文杂志《缅甸未来新闻》(Myanmar Future News),这份杂志的视觉呈现、语言表达都已经基本摆脱华报的痕迹,主打当地时政和财经新闻,面向本土高端人群提供深度报道,尝试以此拓展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覆盖。这份杂志面向缅甸本土的部分中青年人群,他们多为管理阶层,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经济裁量权,关注时局和财经,习惯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是当下缅甸社会最为活跃、最有发展潜力和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人群。很明显,这是《金凤凰报》实现市场拓展“在地化”策略的一次尝试。

二、“适应性”服务

所谓“适应性”服务指的是《金凤凰报》以提供有关当地社会、文化习俗的新闻、服务资讯等适应性信息,帮助外来者融入缅甸社会的媒体运作的策略、方针和做法。《金凤凰报》瞄准近年来陆续到缅甸的中国人,为其提供社会生活的适应性服务。这种“适应性”服务正是美国学者帕克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中所指出的外文报刊的使命和责任②[美]罗伯特·E·帕克.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M]. 陈静静(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自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的合作倡议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国有着漫长边境线,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历史和“胞波”情谊的缅甸,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近年来日益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投资目的地。

“适应性”服务主要面对的是在缅甸的中国人群体,他们多为近期到缅甸投资经商的中资企业员工、到缅甸的中国打工者、中国留学生和中国游客等。随着到缅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华文报成为他们了解和适应当地社会的重要沟通工具。同时在缅中资企业和机构也希望通过当地媒体与缅甸民众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往来,奠定更好的社会基础,华文报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

《金凤凰报》在提供“适应性”服务的过程中,先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驻曼德勒总领馆、中国侨网、国家汉办、缅甸驻华大使馆等机构进行合作,网站互有链接,为在缅中国人提供社会、经贸、法律和文化信息,帮助中国人了解缅甸,熟悉当地生活。根据中国人的社交网络使用习惯,2014年,《金凤凰报》的微信公众号开通,2016年以后每天推送8条信息,目前有13万粉丝关注。

《金凤凰报》报道最多的是经济新闻和综合资讯。经济新闻涵盖缅甸当地投资法规、税率变化、建设规划等内容,这些资讯均与中资企业的商业活动关系密切。如中银香港获批在仰光设立分行的新闻,因为关系到跨境金融业务而受到在缅中资企业的高度关注。综合资讯则刊载大量缅甸当地社会信息,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金凤凰报》就及时报道了缅甸签证政策变化、航班停飞、城市宵禁等消息,为疫情期间滞留缅甸的中国人提供政策解读和行动指南。

在以报道华商活动为主的B叠中,也会刊登一些中资企业在缅甸的商贸活动,如商务研讨会、商品博览会、中缅企业合作签约仪式等,展现出中资企业在缅甸寻求发展的积极姿态,以及扩大在缅中资企业和品牌影响力的意愿。在疫情期间,各界的捐赠活动踊跃,《金凤凰报》刊载了大量中资企业、华商商会向缅甸各界捐赠抗疫物资的新闻。

中资企业要在缅甸当地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就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雇员实现良好沟通,重视树立良好中国形象,《金凤凰报》中大量关于缅甸政策法律、文化宗教、民众生活方式解读的内容,都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资企业的“适应性”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缅甸设立工厂,大量雇用缅甸员工,但因为政策法规和文化差异,劳资矛盾也时有发生,《金凤凰报》均客观报道这些纠纷,从缅甸政府和社会反应、劳资双方协商过程、当地法律政策、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在争取达成谅解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适应性”的服务也带来了华报在广告收入上的突破。缅甸本土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投放的广告数量很少,随着民盟政府和西方国家的矛盾逐渐显现,来自西方国家的广告投入也在减少,华报传统的财政来源多为各类华人商会。《金凤凰报》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抓住中资企业在缅投资的契机,拓展广告业务。近年来,与报社合作的中资企业就有中信联合体、中国港湾、中国电建等大型国企、央企,一些中国民营企业也开始在《金凤凰报》上刊登广告。

三、“浅阅读”的话语实践

福柯的话语及话语理论,在破除了结构主义“二分法”的封闭和静止结构的同时,指出话语即知识和权力,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力量、意识形态和文化等社会要素,共同决定话语实践的观点。《金凤凰报》的“浅阅读”方略,恰恰是对缅甸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一种话语回应,其话语实践涉及到语言表达、内容选取和传播手段,均以“浅阅读”的话语风格进行传播。

自18世纪末华人进入缅甸以来,缅甸社会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独立、军队统治、民主改革等历史时期,华文教育也一波三折。一方面现居住在缅甸的华族已经是第四甚至第五代华裔,他们很多人汉语水平不高,能阅读中文的人更少,报纸的读者面越来越窄,越来越“老龄化”。另一方面华族为凝聚族群认同,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又有传承中华文化的强烈愿望。基于这样的现实,《金凤凰报》开始了“浅阅读”的话语实践。

所谓“浅阅读”,是在文字运用方面,用最浅显、直白的中文进行书写,用最平实的语言和简单的逻辑进行写作的话语方式。《金凤凰报》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文字风格偏向简要、简洁,不用或少用长句子和生僻汉字。《金凤凰报》每期都有“文化”栏目,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栏目中的成语故事、古诗词等,均选择简单、易懂的内容进行讲解,以保证大多数华人读者能够看懂读懂。在具体写作中采用“去经典”、“讲故事”的方式,甚至采用绘本的方式,不再是原文呈现或“经典诵读”,避免“文绉绉”的经典,让缅甸华人“望文生畏”,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可以说,“浅阅读”的话语风格,是为适应当地文化环境所作出的抉择,可能会因此丢失部分文化韵味,但正视群体中更广泛的兴趣和普遍的关注,让缅甸当地华人能够保持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更多传承中华文化辨识度较高的常识显然更为重要和迫切。

在《金凤凰报》的话语实践中,重视个体经验成为一个重要的特征。从叙事的角度而言,个体经验的传达也是一种“浅阅读”。因为这样的话语方式,避免了形而上、大而全的宏大叙事,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故事出发,讲述个体的日常故事和平凡体验。

每期《金凤凰报》上都有网摘的游记、读者散文和诗作投稿,相比严肃规范的新闻稿件来说,这些文章更加口语、生动、日常,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常见,长句、倒装句等复杂语法结构较少,意义浅显,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虽然文字水平一般,但是对于《金凤凰报》的报纸读者而言,反而是更容易理解、更有共鸣和代入感的内容。报社把关注华人、中国人在缅甸的日常生活,挖掘唐人街里的华人故事放在重要位置,如:有的文章通过唐人街一间传承了几代人的店面、一个华人图书室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故事化地讲述了华人在缅甸的生活经历,展现缅甸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这些故事更能让当地华人找到文化和族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样,故事化的叙事风格也体现在对在缅中国人故事讲述上,如《仰光外国语大学:这里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康妈妈”》一文,讲述了一位中国汉语老师在仰光外国语大学教学和生活的故事[6],引起了读者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也在缅甸中国人社交圈中广为传阅,这种跨文化适应的个人经历引发了在缅中国人的兴趣和共鸣。

“浅阅读”还表现在对视觉手段的重视和应用上。为在当地报纸中脱颖而出,也为让这份报纸更有时代感,从2014年开始,《金凤凰报》进行了视觉改革,在版面版式设计上使用一些时尚元素,增加图片、漫画等视觉元素,采用彩印,使报纸的视觉呈现更加清晰美观,传达效果更好。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意味着文字量的大大减少,图像和视频等视觉手段的日趋强势,让文字更短、更精彩、更吸引人,图片更精彩,视频更好看,手段更丰富,应该是《金凤凰报》未来的努力方向。

《金凤凰报》在网站和社交媒体上,推送视频新闻、专题和短纪录片,推进了“浅阅读”的话语转变。《金凤凰报》的视频除了自己摄制以外,也会采用其他媒体的缅语视频素材,为其配上简略的中文字幕和直白的中文解说,以满足不同中文水平受众的观看需求。在2019年1月26日缅甸首届民族文化节的报道中,《金凤凰报》还制作了开幕式视频,加上了中文字幕和中文配音,减轻了中文阅读能力不足带来的理解障碍①金凤凰. 这几天,全缅135个民族的美女美食都集中到了这里(视频)[EB/OL].(2019-1-26)[2020-5-12] https://mp.weixin.qq.com/s/tutNwDGXqip3m19hT2VBOw.。2020年初冠状病毒在全球爆发,《金凤凰报》的新媒体平台除了每日更新疫情新闻之外,还在其官方网站上播发了中国新闻社制作的配有中英双语字幕的系列全景纪录片《中国战疫录》,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由中国驻缅大使馆制作的缅语短视频《逆行的白衣天使》②金凤凰. 这段视频感人至深!向你们致敬!逆行的白衣天使们(视频)[EB/OL]. (2020-5-1)[2020-5-12]. https://mp.weixin.qq.com/s/V1_i7oimUQ5Qz91ySPDkpA.,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等视觉传播形式减少了文字障碍,让“浅阅读”为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发挥桥梁作用服务。

在传统媒体普遍遇冷的状况下,《金凤凰报》经过多年的摸索,坚持“在地化”的报纸属性认同,适应时局变化提供“适应性”服务,在话语实践中走“浅阅读”的道路,在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受众口碑、经营状况等各方面作出了多种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不俗业绩。这个成功经验对于全球华文报纸的生存和转型发展而言,都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金凤凰华文缅甸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崇川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频频引来“金凤凰”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祝福你,我的金凤凰曾宪瑞词
缅甸记忆
缅甸非常之旅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