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琦, 肖 瑜, 杨利田, 丁 铮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古代建筑的装饰往往实用性和审美性并重,在中国古典园林装饰中, 栏杆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 从栏杆的时代特征来看, 汉代风格古朴大方, 唐五代富丽堂皇, 宋代规格严谨, 明代则出现了大量的花式栏杆[1]。 从地域特征上看, 北方栏杆的装饰风格朴实大气, 南方则较细腻灵动。 在中国古典园林栏杆中, 这些特性都有十分明确的体现,而现代园林栏杆却鲜有作为建筑装饰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栏杆的作用范围广, 是园林中分隔空间、 联系空间和限定空间的重要手段。 除了防护作用外, 还兼具休憩、 遮挡、 装饰等作用, 可用于隔景、 框景、 漏景等, 是实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价值追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对园林美学研究意义重大。 福州芙蓉园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景致优美, 园内栏杆样式精美, 形态多样,具有独特的美感。
福州芙蓉园位于朱紫坊中, 朱紫坊作为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基本保留了唐至明清时期原有的坊巷格局[2]。 芙蓉园始建于宋, 为南宋陈鞾别业, 因遍植芙蓉, 故名芙蓉别馆。 明正德间, 傅汝舟曾在此处居住。 万历年间, 谢汝韶在原芙蓉别馆西座营建泊台。 明朝末年, 内阁首辅叶向高也在园中居住达7 年之久, 曾几番修建芙蓉园。 芙蓉园几经易主, 后为清代叶观国芙蓉园、 王廷俊芙蓉别岛、 林直袭香斋。 至清光绪年间, 龚易图重金修建并开辟了“ 芙蓉别岛”[3]。芙蓉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独有的艺术气息, 是其成为清代福州四大私家园林之一的重要原因。而园内的栏杆装饰, 样式多样, 布局和造型在园林美学上也很有考究。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栏杆作为建筑的装饰, 不仅体现了园林的社会属性,还是园林主人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栏杆纹样多与龙、 凤有关, 象征了皇权至上, 相比之下私家园林中的栏杆样式则简洁明了, 多为表达园林主人的精神抱负和思想追求。根据形式, 园林栏杆可分为勾栏、 半栏和美人靠, 不同的栏杆形态体现出的美各有千秋, 与园林整体景观的结合也营造了一种统一中产生变化的美学规律, 让人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产生美的感受。
芙蓉园中木栏杆的造型以勾栏和美人靠为主, 勾栏以花式和直棂(棂为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 的形式呈现。 花式勾栏的花格棂条交错连接成对称的花纹, 极具几何的方正之美。 其形态简约, 在棂条榫接的造型细节上也变化多样, 各个框格中的花样同中有异, 体现出一种统一与变化的美感。 直棂式的勾栏样式极简,由若干直立的木条在其寻杖( 也称巡杖, 是栏杆上部横向放置的构件) 和地栿( 栏杆的阑板或房屋的墙面底部与地面相交处的长板) 之间排列而成, 低调沉稳, 为园林营造出通透与轻松之感。 园中美人靠的“ 靠背” 部分没有复杂的样式, 仅以弯曲的栏杆木均匀排列而成, 而其下半部分的座椅栏杆, 样式除了笔管变式外还兼具瓶式栏杆和直棂栏杆之形。 《园冶》 中记载的笔管变式重在突出一种矩形的方正之美, 下直上曲, 下方上弧, 与美人靠“靠背” 的柔曲之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4]见图1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直棂栏杆样式简单, 直立的栏杆木均匀排开, 与“靠背” 相辅相成, 协调却不失灵动; 瓶式栏杆在清代建筑中尤为常见, 将直棂条做成西洋的花瓶形式, 西洋的新颖与中式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给美人靠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感。园内的美人靠作为休憩的座椅、 建筑外侧的装饰, 不仅在视觉上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更使芙蓉园多了一层文人的诗意与想象。 石栏杆多为半栏, 即坐凳栏杆, 供人休憩。 芙蓉园内的石坐凳栏杆形式简单, 多用石条连接而成, 给人以一种浑厚之感。 临水而建的石栏杆与对岸的美人靠遥相呼应, 为园林增加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之美, 美人靠的柔美突出了石栏杆的浑朴, 石栏杆的淳厚衬托出了美人靠的纤细, 相辅相成, 为芙蓉园景致创造了一种阴阳平衡的美感(图2)。
图1 笔管变式栏杆与美人靠
图2 石栏杆与对岸美人靠
芙蓉园内还有少部分石质勾栏, 装饰石狮子望柱(也称栏杆柱, 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桥梁栏板和拦板之间的短柱) 于其上。 石狮子被视为吉祥物, 具有避邪除恶、 祈求平安的象征功能,芙蓉园内单脚踩绣球的石狮子望柱虽不似皇家园林的石狮子那般雄伟威严, 但其小巧精致的形态反而减少了距离感, 多了一份从容与安详的快乐(图3)。 富有艺术性的石狮子望柱不仅装饰了栏杆的外形, 还代表着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 流露出芙蓉园所蕴含的人文之美。
图3 石狮子望柱
《园冶》 中提到“ 栏杆信画而成, 减便为雅”, 意指栏杆的花样可以信手画成, 以简便为雅[4]。 芙蓉园作为闽都的私家园林, 园主多为同清代园林家龚易图一般的文人墨客。 园内木栏杆上没有华丽复杂的纹样, 更多的是以回纹、 寿字纹、 如意纹等常见的传统纹样作为装饰点缀,营造出芙蓉园简远和雅致的美感。 园中武陵别墅上大量勾栏在总宕(栏杆第二和第三道横档之间的空间)间用木条拼接成回纹的样式(图4)。 回纹被视为吉祥的图案, 有吉利永长、 富贵不断头、 福寿绵延等吉祥含义。 其回旋不断的节奏美和循环往复的流动感与芙蓉园内的山水景致相呼应,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其寓意也体现了文人园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阴阳构意, 生生不息” 的回纹还象征着阴阳太极[5], 其独特的神秘感和韵律感在突显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化万物的哲学思考, 传递出了园林的人文之美。
图4 回纹栏杆
芙蓉园内武陵别墅的花式栏杆的镂空花纹之间还点缀了少许圆形寿字纹(图5), 寿字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之一, “寿” 字本身就具有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因此也是常见的纹样装饰。 芙蓉园栏杆上寿字纹的“寿” 字造型对称,镶嵌于圆环中, 体现出了园林主人外表随和、 内心方正的性格, 寿字纹不仅是对长寿的向往, 更是对生命之美的敬畏和感叹。 芙蓉园内勾栏处的夹堂(栏杆第一和二道横档之间的空间) 间还雕饰心形如意纹(图6), 如意纹线条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 传达出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具有独特的线条美。 各式吉祥的纹样与芙蓉园内的置石、 水系、 植物等要素组合, 相得益彰, 从视觉上为芙蓉园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更彰显了人文美的深刻含义。
图5 花式栏杆嵌寿字纹
图6 夹堂间嵌如意纹
现代哲学观点认为, 时间与空间互为因依,相互渗透, 没有无时间的空间, 也没有无空间的时间。 空间既是哲学概念, 也是美学范畴, 时空概念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定义。 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强调“天人合一” “虚实相生”, 同时也常将时间与空间结合为一体。 道家哲学中有“有无相生” 的说法, 无即是空间, 是虚, 是道, 是生命的节奏, 事物的有无在时间的流动中相互转换, 阴阳相生, 虚实结合[6]。 芙蓉园的各类栏杆所营造的空间无不印证着这一思想。
园中的栏杆不仅可以强调空间界定的范围,形成视觉和路线导向, 还可通过镂空的花格摄取外界的风景, 以框景的手法营造出别样的园林风情。 园内回廊曲折, 在栏杆限定的空间内活动,其过程总是伴随着时间的流动, 游人的视点和视角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步移景异, 营造出芙蓉园丰富的纵深感。 栏杆还与周围的山水美景相呼应, 使空间格局错落有致, 极富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使人感受到时空的无限性(图7)。 邻水的露天石坐凳栏杆半围合成的休憩区空间微小却不失开阔, 坐在其中精神舒畅, 属于阳性空间[7], 石料的浑厚也使空间带有一种阳刚之气(图8)。 方形的休憩空间与周围通过水系间隔开的粉墙、 花窗格浑然一体, 形成双重围合的园林空间, 与园内假山、 植物、 水、 建筑以及园外的景色组合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 春桃红柳绿, 夏草木苍翠, 秋层林尽染, 冬冰清玉洁, 在围栏创造的空间中既有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 又有晴雨雪雾的气象变化, 还有晨昏昼夜的时分变化。 周围流水潺潺, 象征时间的流转往复, 同时空间中的景物经历了时光的流逝, 是历史的见证, 不免让人在思考未来的同时感叹辉煌璀璨的过去。 “过去-现在-未来” 的时空关系产生了园林的时空美和以景寓情的意境之美。 与开阔的阳性空间相比较,对岸由美人靠围合成的檐下休憩区域则属阴性空间, 美人靠多比拟柔美女子, 在图画和诗词中也常与女性形象结合, 其形成的方形休憩空间与细窄的走廊区域, 相比光线明朗视野开阔的露天休憩场地, 多了一份平静与祥和。 除此之外, 芙蓉园内还有许多空间属阴, 也有不少区域属阳, 各类栏杆围合形成的空间有阴有阳, 有虚有实, 时而开阔, 时而狭窄, 相互交织, 行走在其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感受到空间交替变化的节奏感。园中各个类型的栏杆交错组合, 也使得空间更加富有音乐感, 在游赏观景的同时体会时空的交互感与变化之美。 时空的哲学性不仅升华了“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的芙蓉园景, 更加深了游人对世界、 宇宙、 审美、 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图7 栏杆限定的空间
图8 石栏杆围合的阳性空间
“意” 是指主观上的情与理的互相统一,“境” 指的是客观上的形与神的互相统一。 意境就是“意” 与“境” 的高度和谐统一, 二者互相结合, 互相制约[8]。 意境因欣赏者的审美、心境、 经历、 学识的不同而变化, 所谓意境美就是各种因时、 因地、 因景、 因情变化的不同意象的有机结合[9]。 园内栏杆将空间半隔, 形成了许多园中园、 景中景的微空间, 或与粉壁置石相邻, 或引导路线通向假山怪石处(图9), 或临水成景。 这些被栏杆分隔的有限园林空间却有无限的艺术美感, 每个小单元各自构成了不同的意境, 它们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形成了有序的空间意境, 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使人在游览的过程中层层深入, 步移景异, 时而开阔, 时而阴蔽, 奥旷交替, 减少了视觉上的疲劳感和重复感, 引起游赏者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这些单元和芙蓉园整体之间也同样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美, 栏杆将空间似隔非隔, 交融互渗, 为芙蓉园营造出“ 方方胜景, 区区殊致” 的意境美(图10)。 自古文人酷爱倚栏抒情, 有王粲“ 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 的思乡与怀国之情; 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的感叹;又有苏轼“知道故人相念否, 携翠袖, 倚朱阑” 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栏杆作为一种富有诗画美感的意象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芙蓉园内的石栏有怀古的豪情, 阁楼上的木质勾栏让人不禁远眺思乡, 美人靠则似古代闺阁女子的思绪一般柔婉含蓄, 置身芙蓉园, 自然而然就感受到其诗画般的意境美与想象美。
图9 栏杆引导路线
图10 栏杆将空间似隔非隔
从外形上看, 现代园林中的栏杆可分为节间式与连续式两种; 而从栏杆的材质上来说, 现代园林栏杆的种类更加丰富, 除了传统的木栏杆、竹栏杆和石栏杆之外, 不锈钢栏杆、 铸铁栏杆、夹胶玻璃栏杆、 水泥栏杆以及组合式栏杆等也都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园林中。 芙蓉园栏杆形态美学的分析, 可以为栏杆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作为一种具防护功能的元素, 栏杆的其他功能如今极少被人注意到, 现代园林中栏杆的体量逐渐减少, 一些园林景观中很少甚至已经不再使用栏杆。 但栏杆作为一种园林装饰, 其效益不可小觑, 设计者可以考虑使现代园林栏杆往“ 小而精” 的方向发展, 学习芙蓉园的栏杆设计,足够精致有特色且装饰性强。 为了更好地将栏杆元素融入现代园林中, 可以考虑在满足栏杆防护功能的基础上, 对栏杆的造型和颜色进行创新设计, 重点研究其装饰性, 让其产生更大的文化效益和美学效果。
现代园林中栏杆造型偏向简约现代的风格。现今建造的园林虽多, 栏杆却大多相似, 在造型上单一雷同, 横竖交织, 虽简约大方却是千篇一律, 没有显著的园林特色, 无标志性和辨识度,易使游人产生审美疲劳。 而芙蓉园的造园艺术是符合人的审美需求而创作的, 通过栏杆的纹样符号便可看出, 芙蓉园本身就代表着造园者的思想和审美, 充满着人性化与园林特色。 现代园林设计中应以“借鉴、 融合、 创新” 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种“以人为本” 的造园理念, 重新设计栏杆的造型并妥加应用, 增添现代园林的特色,将园林造景与自然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创造更具美感与创新性的园林景观。
芙蓉园属于私家园林, 小巧精致, 光是栏杆便能抓住游客的目光。 现代园林多为公共园林,开放空间大, 服务对象多元化, 很难像芙蓉园那样处处精巧, 细针密缕, 但节点或人流聚集处的设计可适当参考古典私家园林的栏杆造型, 从传统栏杆的形态美学中汲取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使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相结合, 形成更具特色的园林栏杆景观。现代园林的建造还应秉承芙蓉园崇尚自然的造园思想, 在园林内合理地添加自然要素, 使园林要素无论从个体还是组合来看皆能成景, 而非简单机械地模仿自然。
芙蓉园记载了福州丰富的历史故事, 历经沧桑, 是福州宝贵的物质遗产之一, 有着极为深厚的园林文化积淀, 极具美学研究意义。 而今, 越来越多的现代园林设计者已经意识到了栏杆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重要性, 并用栏杆装饰向游人展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然而, 现代园林栏杆在总体上依然有装饰性弱、 缺乏园林特色、文化内涵不足等缺点。 为了使现代园林建设更加完善, 设计者们应以扬弃的思维来学习芙蓉园栏杆的美学设计, 从传统中寻求创新,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为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和规划设计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在对芙蓉园的考察中,应重视其栏杆的艺术特点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思考其对现代园林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并从中获得历史性的认识和建设经验, 以更好地建设现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