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朝芝, 龙清建, 任荣清, 庞广田, 杨 莉, 韩 勇, 王德凤*
(1.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 2. 锦屏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锦屏 556700; 3. 贵州省吉尔斯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三都 558108)
2020年1—3月,三都水族自治县某羊场采用逐渐添加方式,在努比亚能繁母羊日粮中添加约25%杏鲍菇菌渣进行饲喂,羊群出现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羊流产情况,随即停喂杏鲍菇菌渣。随后羊群开始出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呆立勾头、被毛凌乱、咳喘、消瘦、磨牙、转圈等临床症状;少部分羊出现结膜炎,颌下水肿;空怀母羊阴门红肿,不发情或假发情;哺乳母羊乳房肿大,奶色变灰变深;怀孕母羊流产、早产,恶露不尽;初生羔羊出现瘫软、腹泻虚脱。
解剖病羊可见:眼结膜、口腔黏膜苍白;胃肠浆膜出血;淋巴结肿大;心脏水肿(见图1),心肌变薄;肝脏硬化(见图2),呈橡胶样;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肺质变,粘连变硬(见图3);肾脏出血、肿大(见图4);乳房化脓、溃烂(见图5);子宫肿大(见图6),卵巢萎缩。
(1)采集羊场所用杏鲍菇菌渣,参照国家标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6858—2018)[1]进行黄曲霉毒素B1测定,结果为282.0 μg/kg,是《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2]中规定(其他植物性饲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1≤30 μg/kg)的9.4倍。(2)鉴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在羊体内可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和M2,随机采集发病羊血清样品45份,参照《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 201709)进行黄曲霉毒素M1检测。结果45份血清样品中有21份样品呈阳性,阳性率为46.7%。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黄曲霉毒素检测,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将急重症羊(乳房已出现明显溃烂、化脓、坏死)作淘汰处理,其他病羊以保肝、保肾、利胆、解毒、消炎、促代谢、强免疫和营养为治疗原则,用“新亨赛利健”(主要成分:盐酸头孢噻呋)进行乳房消炎,“新亨赛福”(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抑菌和防化脓,“氟尼辛葡甲胺”镇痛和增强抗菌消炎效果,“霉宝”(主要成分:甘露寡糖、蒙脱石)吸附和阻断毒素,“融合抗菌肽”提高机体免疫力,“甘草颗粒”清热解毒、利尿,“肾康”(主要成分:大黄、黄芪、丹参等)益气活血、防治肾功能衰竭,“维生素C粉”促进解毒。对泌乳系统和生殖系统炎症明显的重症羊按药物使用说明书剂量乳房基部分4点注射新亨赛利健,同时肌肉注射新亨赛福+氟尼辛葡甲胺。全部羊饲料中添加霉宝(2 kg/t饲料)+融合抗菌肽(20 g/只)+甘草颗粒(2 kg/t饲料)+肾康(2 kg/t饲料)+维生素C粉(1.5 kg/t饲料)。通过24天治疗,重症羊乳房肿块基本消失,精神状况良好,被毛逐渐富有光泽,发情配种率提高至28%。经检测羊血清中黄曲霉毒素M1的阳性率下降至30%。
4.1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其毒性作用包括由于DNA 的烷基化而引发的突变、致癌、致畸、蛋白质合成减少以及免疫抑制[3,4]。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排出速度很慢,主要经尿液、乳汁、粪便排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 68倍,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5]。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对犊牛、羔羊精料补充料黄曲霉毒素B1限量值为≤20 g/kg,泌乳期精料补充料限量值为≤10 μg/kg,玉米加工产品限量值为≤50 μg/kg,其他植物性饲料原料限量值为≤30 μg/kg[2]。当日粮中黄曲霉毒素值为 10~20 μg/kg时即可在乳汁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M1 和 M2[4]。在羊怀孕、分娩、患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特定时期,其毒素危害表现更为严重,部分无中毒症状羊仍会出现流产、早产、产后瘫软及哺乳羔羊瘫软等情况。
4.2黄曲霉毒素中毒重在预防,重点加强对能繁母羊饲草料质量的控制,常态化监测饲草料黄曲霉毒素含量,严禁饲喂黄曲霉毒素值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限量值的饲草料。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后,建议加大急重症和重症羊群淘汰力度,对轻症羊群和暂无明显症状羊群采用保肝、保肾、利胆、解毒、消炎、促代谢、强免疫和营养的原则用药,并根据后期怀孕产羔情况继续加大淘汰力度,逐渐将繁殖和泌乳等性能受损的羊淘汰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