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12-24 07:52杨克宇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杨克宇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需要塑造学生的品行、品德与品位,而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知识以及文学发展历史,还可以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当前高校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人才。本文从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入手,并分析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希望对高校现代文学教学具有帮助。

关键词:课程思政背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对高校师生思政教育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教学结合起来。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思政教学又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为此,需要广大教师深化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思想,让学生思想得到熏陶,最终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学生的整个生涯中,大学阶段至关重要,这一时期需要高校完成学生三观塑造的任务,让学生带着理想与信念进入社会,贡献力量。不过目前看来,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低年段,并没有贯穿于学生的高校学习生涯;其次开设思政课程课时偏少,所涵盖的内容较为有限,并且深度和广度不足,不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思政教学内容理论偏多,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此外,高校开展思政课程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与学生专业结合不够深入。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政教学进行创新,比如将其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1917年至1949年的文学发展历程,让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深刻感受近代社会下人们的思想动态,感悟我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魅力,逐渐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在多元化思潮的今天树立正确思想,培育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最终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内涵与修养[1]。

二、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

思政教育是高校塑造学生思想的主要方法,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方法,还体现在与各门学科的结合上,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来说,也需要教师渗透时代背景,揭示出拼搏精神、家国情怀,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的大国,至今留下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拼搏奋进。在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学中,需要利用相关知识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师需要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桥梁作用,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效措施实现中国现代文学与学生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弘扬,主动学习民族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2]。

其次,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在诸多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不论是清朝晚期还是建国初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涌现出具有爱国思想的主人公,当代大学生需要将这种精神和意识传承下去,尤其是在思想多元化和商品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学生的爱国思想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开展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可以深入挖掘相关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讲,为了保证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程质量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要让爱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再次,教学中融入品格素质教育。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经济、文化方面的竞争,而人才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保障。为此,在开展高校现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思政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国现代文学学习具有良好的品格与品行,让学生具有文化自觉意识以及文化自信理念。特别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比如学习老舍、鲁迅、郭沫若、巴金、矛盾、丁玲等文学巨匠的相关作品,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感受如何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成为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作者以及作品人物的积极、乐观、不屈等精神,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和世界变化。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对其它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学习和借鉴,这也对新时期我国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3]。

最后,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未完全形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需要开展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让学生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对我国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弘扬。此外,教师需要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现代文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刻践行高校思政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導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与评价,全面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最终让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宾恩海.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两种文化意识[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81-85.

[2]兰建蓉.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文学史课程改革途径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3(12):153-154.

[3]王俊虎.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成效 ——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2):109-11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