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勇
(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一种,主要发生病变的位置在患者的大肠黏膜和下层。常发生于患者的直肠与乙状结肠,部分患者可延伸至降结肠位置或是整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十分漫长,并且常反复性发作。引起患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因素分别为心理因素与遗传,其中在疾病恶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致病因素为心理因素。其中,本就患有病态精神的患者,例如:社会距离或是抑郁患者,进行结肠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缓解病情。部分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
而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员则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到外源物质的侵袭,使得患者出现反应并且与免疫失衡、基因遗传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临床中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初始表现特征多种多样,在早期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血性腹泻。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分别包括:呕吐、便血、腹痛以及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关节炎、肝功能障碍与虹膜睫状体炎。其中发热这一临床表现症状并不常见,大部分的患者都以低恶性与慢性表现出来,约有1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呈现出暴发性以及急性的过程。这类患者均会出现频繁血性的粪便,且大便的次数每天高达30次左右,同时还会伴有高热与腹痛。
部分患者发病后,体重会不断减轻并且面色苍白,当溃疡性结肠炎处于活跃期间,患者到院进行腹部检查时,其结肠部位会明显感到触痛。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其患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临床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及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病情观察:全程观察患者的大便的性状以及腹泻频率次数,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口渴、电解质失衡、乏力、皮肤弹性减弱、血压下降、营养障碍、消瘦、脱水、心悸、酸碱平衡失调等临床表现;若患者的病情开始恶化或是出现腹部压痛、腹膜刺激症、毒血症明显、肠鸣音减弱、高热伴腹胀等症状,护理人员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抢救。
生活护理:若患者出现腹泻或是便血,护理人员则需要注意加强预防感染,叮嘱患者便后采用温水坐浴或者是对肛门进行热敷,缓解局部循环,同时还可以涂抹抗生素软膏;若患者病情需要,则为患者行灌肠,此治疗方式主要在患者睡前进行;若患者病情较轻,则叮嘱患者保证适当休息,引导患者安然入睡。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的饮食定量摄取,少食多餐。健康的饮食能够帮助患者的肠道消化平衡,降低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日常饮食主要以少油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多食红枣、扁豆、百合、山药和莲心;少食易胀气、生冷的食物,例如:碳酸饮料、西瓜、韭菜、哈密瓜、咖啡、洋葱、油炸食品以及大蒜等;控制高脂类食物的摄取,减少肠胃的负担;叮嘱患者戒烟酒;控制患者每天纤维食物量的摄取,多食全麦类的食品,同时还可以多食胡萝卜、菠菜与柑橘等。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性格,选择合适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效果以及方式,若在交谈过程中或者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为患者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和安慰,陪伴患者共同对抗病魔。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用时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时刻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给药方式正确服药,告知患者服药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叮嘱患者不可中途停药或是乱用药品,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