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治疗17 例

2020-12-24 19:09张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入路踝关节关节

张怀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0 引言

踝关节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多发的症状之一,需要帮助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充分的复位,不仅是进行准确的解剖复位,同时也需要给予准确的内部固定,避免患者的踝关节部位发生退行性病变[1]。踝关节骨折患者往往会因为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等情况发生情绪上的不良反应。活动困难时,对患者进行查体可见踝关节出现畸形,外踝或内踝有明显的压痛感,也会发生骨擦音、骨擦感等症状[2],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疗法与保守治疗救治。该报告中抽取17 例需进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信息

选取2019 年1~8 月在我院骨科科室进行治疗的17 例踝关节骨折病人进行探讨,患者中包括男10 例,女7 例,患者年龄在19~61 岁,平均(40.4±7.4)岁,分为:左侧12 例,双侧5 例,右侧10 例;患病原因:高空坠落6 例,重物压迫5 例,车祸6 例。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给予CT 检查以及下肢深静脉彩超,骨折时间与手术时间间隔在3~12 d,平均(7.9±1.1)d。

1.2 手术方法

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告知患者需要抬高患肢,同时给予冷敷消肿,同时开展相应的治疗,等病人皮肤褶皱,水肿明显消退后实施手术治疗。期间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各项程序,让患者充分地了解手术治疗的过程,从而减轻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治疗工作当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术前确保患者采用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对铺巾进行消毒,腰硬联合麻醉,使用气囊帮助患者止血[3]。沿着患者骨折肢跟腱的外缘至外踝中点做一纵切口,进行各项手术操作,切口长度在7~10 cm,充分地暴露出外踝,将筋膜纵向逐层切开,避免手术损伤患者的腓肠神经。在外踝后侧对短肌、腓骨长进行剥离,将腓骨长短肌往后方进行牵拉,将骨折位置充分暴露,对患处嵌顿的软组织进行细致的清除,对跟骨相应位置的腓动脉终末支和腓静脉实施切断与结扎,同时进行复位处理,在腓骨后侧置入钢板或1/3 管型接骨板,保证后踝骨折块的分离暴露。根据患者骨折块大小情况,确定使用空心螺钉或T 型钢板进行固定处理,确保患者骨折位置关节面的平整。对合并内踝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前内侧切口,给予空心螺钉固定骨折位置。若患者的三角韧带部位需要进行修复,需要在缝合处预置缝线,等到外踝固定好之后再进行打结。应用C 型臂摄片对患者进行手术,同时需要检查患者骨折的恢复情况,保证关节间隙正常后进行缝合和冲洗、包扎。患者术后需要及时抬高患肢,给予科学的消肿处理,同时需要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术后48 h 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足趾主动活动以及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2~3 个月到院进行X 线摄片检查,结果若显示愈合,患者即可负重活动;术后18 个月取出手术固定物[4]。

1.3 疗效判断

根据Baird-Jackson 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评估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疗效可以分为4 级:优(96~100 分):踝关节各项技能彻底恢复,活动不受影响,运动后无疼痛感;良(91~95分):踝关节技能基本恢复,可以做低强度的活动,屈伸活动受限低于15°,运动后偶有疼痛,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81~90 分):踝关节活动受限低于30°,运动后偶有疼痛,可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或者劳动;差(<80 分):踝关节偶有疼痛,活动受限超过30°或偶直。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65~115 min,平均87.0 min;手术后需要住院5~8 d,平均7.3 d。对13 例患者进行完整随访(4 例失访,其中3 例为外来务工人员,1 例随访半年后拒绝继续随访),随访周期在12~17 月,平均14.2 个月。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伤口已经一期愈合,患者骨折部位没有出现移位,患者的愈合周期3~5 个月,平均愈合周期4.2 个月,不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参照Baird-Jackson 踝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4.6%。其中优9 例,良2 例,可2 例,差0 例。

3 讨论

踝关节受伤也称为后踝骨折,伴有后踝骨折块的双踝骨折又称为“三踝骨折”,在骨科属于非常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数为高能量损伤所引发的不稳定骨折。踝关节属于十分重要的负重关节,在人体复杂的运动当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关节内骨折,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治疗,畸形愈合很容易引起关节炎,因而在治疗时需要精确的解剖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以此来恢复正常的力线传导功能和关节面的平整。

踝关节骨折最佳的手术时间是出现水肿以及水泡前,因为开始的肿胀是血肿,必须在患处水肿消失,皮肤褶皱产生后进行手术。该报告中病人住院后进行跟骨牵引制动、甘露醇静滴进而缓解血肿。3 例张力性水疱,治疗后消失。受伤后至手术时间3~6 d,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因为生理结构的特殊,后踝Volkmann 骨折块的治疗难度大,大部分医生使用闭合复位或者借助完整的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复位。但是根据临床数据证明这种方式的复位效果较差。此外,因为内植物的阻挡和胫骨远端关节面特殊的解剖外形,术中不能正确的判断复位程度。有相关学者进行报道称经皮微创下直接进行复位并固定,非常容易造成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损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造成严重后果得不偿失。我们使用后外侧入路,能够安全、有效地显露胫骨远端骨折块,可以在直视下给予复位固定,对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破坏较少,并可以一次性解决后踝和外踝的骨折问题[5-6]。术中观察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7]。评估该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效果,未能与常规入路手术进行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和后踝骨折块复位效果等进行科学的对比,为以后临床研究的方向[8]。

总的来说,选择改良的后外侧跟腱骨间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及外踝的内固定,联合内侧入路町完成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操作方便。解剖复位关节面,固定可靠,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入路踝关节关节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